傀儡皇帝又又又被人背刺了(7)+番外
“对不起,你别生气了。”
无论做没做错事,年少的李幼总是好声好气地哄着年少的孙珩行,如今还是这样。
可无论他们之间变成什么样,他仍然吃李幼这套。
冷漠的面容缓和下来,孙珩行握着没什么肉的细腰,蹙起眉头,不再计较刚才的事。
“陛下这么瘦弱,药都喝了吗?”
李幼呆呆地点头:“喝了。”
孙珩行见他吓懵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松开李幼的腰,拉开两人的距离,道:“陛下累了,回去歇着吧。”
“那喜宝——”
“暂且饶过他。”
李幼松了口气,发自内心朝他一笑:“谢谢孙大人。”
作者有话要说:
改错字。
第5章 朝廷见血(修)
喜宝保住了一条命,可也伤得不轻。
李幼过去看他时,他正昏迷着,趴在床上。露出的肌肤几乎血肉模糊,看着触目惊心。
树是自己栽的,罪却是喜宝担下的。于喜宝来说,属实是无妄之灾。
李幼叹了口气,默默在心中道了歉。随后他向新调来的太监嘱咐道:“好好照顾喜宝,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去太医署拿。”
等这事过去三日后,李幼温书时才反应过来一件事:孙珩行入宫做什么?来看他?
不可能。李幼很快否定了这个天真的念头。孙珩行鲜少入宫,一般入宫只为政事。
那日场面过于混乱,他竟忘了问。转念一想,无论什么政事,他只有点头的份。跟他说,只是走个流程,好名正言顺地施行。
想必自己惹他太过,这才没有提。
算了。
李幼翻过一页纸,继续看了下去。
****
今早发生了一件大事,朝廷上死人了。
司隶校尉窦颖,正三品大臣。因在朝上反对孙珩行进行削藩一事,便被他以不忠君王,结交朋党,以下犯上的罪名当场诛杀。
据在场在的大臣描述,窦颖当时血溅三尺,死不瞑目,好些官员吓得直接晕了过去。
孙珩行没有压下自己杀了窦颖一事。于是早朝结束后,窦颖的死讯飞快传开。传至民间时,事情的内容多添了几个字——清正廉洁的窦颖被权臣孙珩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
民间说法各说纷纭,但其核心都往一个方向走——孙珩行滥杀无辜。
有不平者欲上至官府前要说法,却吃了闭门羹。这一下子激起民愤,但也只是敢怒不敢动,天下谁人不知孙珩行是个凶神恶煞,夜止孩啼的“玉面阎罗”。
似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传出去的消息越发离谱,甚至恶毒。名声本就不好的孙珩行更加遭人怨恨和唾骂。
可孙氏一族仍无动作,大有冷处理这件事的意思。待流言传至满城,无动于衷的孙氏开始行动了。
派出去的兵穿梭在整个洛京,将散布谣言的人一一抓入天牢审讯后就下了杀令,以至于菜市前的监斩台的血就没干过。
人心惶惶,都害怕自己被拉去砍头,于是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骤然销声匿迹。
要是有人留心,他就会发现死的人,官员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人数。蹦跶的人已经死了,剩下被摆了一道的官员及时隐身,纷纷安静下来。
窦颖死了。司隶校尉的位置还空着,孙珩行处理完谣言一事后指定左冯翊石乔来担任。
然而,石乔担任司隶校尉不久后,猝然发病暴毙。接着又调凉州刺史兰望担职,同月溺水而亡。往后来两个接任此位的官员一个呛食而死,另一个惊悸而死。
短短两个月,司隶校尉换了四个人,死了四个人。司隶校尉一职成了人人避而远之的烫手山芋。
孙珩行清楚对方敢这么做就摆明了不怕他来查。即便如此,他还是派人去查,如预料中一样,查了两个月什么也查不出来,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司隶校尉的位置就这么空着。
但外面如何腥风血雨,李幼全然不知。眼下他正对着太傅给出的作业头疼。
太傅让他论什么是君王之道?
李幼心中没有答案。
他习书不过六载,这六载里头还得分开算。幼时两载,登基四载。
君王之道对他来说,太过遥远。
宛如水中捞月,雾里看花,渺茫一片。如何做皇帝,他真不知道。
如果真的要论君王之道,除却习书,还要亲政,知晓天下大事。可孙珩行很少让他上朝接触政事。需要上朝时,他只要坐在龙椅里,露个面。然后听着下面的人唇枪舌剑,针锋相对。
李幼每次坐在上面的时候都很像个木偶,乖乖的对孙氏一党言听计从。唯一反对的一次是因为孙珩行要拿初露锋芒的陶嵩杀鸡儆猴。
那时孙珩行面色铁青,却没有当场发作。李幼就知道他是真的生气了。
下朝之后,百官尽散。
他被孙珩行拖拽地走出宣室殿。
玄色龙袍繁琐沉重,十二旒冕珠子因大幅度的动作而发出阵阵声响。
他们一路拉扯,可没人敢上前拦着,一个个低着头视而不见。孙珩行将他拖到未央宫,恨铁不成钢地说教着他。
平时的他或许会像个鹌鹑一样听训,可事关陶嵩,他才会反驳,让人得以一窥皮囊后的犟骨。
字字犀利,字字反骨。气得孙珩行扇了他一巴掌,然后甩袖离去。
想到这里,李幼心情复杂起来。
“陛下,恩宝姑娘来了。”
这碗药便是先前孙珩行所说的那副药。药的名字不曾有,但他每月都要服用。
李幼木着脸:“带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