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傀儡皇帝又又又被人背刺了(72)+番外

作者: 凿一块琉璃当珍珠 阅读记录

被打断话的沈容泉有点不开心,李长之主动牵起他的手,走出小巷。不远处的沈容安朝他们挥舞着手。

李长之捏了捏他的指尖,蓦然侧首,态度很是郑重。他对沈容泉说:“我也是。”

第62章 番外:生平愿两难全3

吴郡第九日夜,沈容安晚饭吃撑了,便和李长之到思酿河边散步消食。河中心有许多

画舫缓慢前行,偶有吟诗琴音传来,甚是宁静惬意。

迈过思酿桥,桥身两侧栏杆都系满了月白色飘带。沈容安道水神祀结束后,吴郡的百姓就会取下系在桥边。至于为什么,各人各有的说法,她也不太清楚。

“长之哥,要不我们也去租个画舫坐坐?”沈容安道。

“太晚了,明日再坐吧。”

“那我们歇会吧。”沈容安指着靠近河岸旁的凉亭道:“我走累了。”

凉亭没有人,但有一盏灯挂在顶部,显然是为了照顾夜晚在亭子休息的行人。

沈容安提裙坐下,执扇取凉。李长之问:“还觉得撑吗?”

“不撑了。”

“那便好。”

“哥,你也坐!”

李长之刚坐下不久,河上飘来一阵如雷的欢呼声。循声望过去,原是一群锦衣华服的公子哥坐在画舫里邀呼,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的出现。话语模糊地传到耳边,仔细辨认后发现是一个名字——琬娘。

他们齐声呼唤,琬娘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千呼万唤方才见到一名生得花容月貌的女子施施然地走出来。她抱着一张琵琶坐在一群公子哥的中间,青葱的指尖拨弄弦线,调试着琵琶的五音。突然,琬娘一拨琵琶弦,如银枪横扫的鸣响声自琵琶身发出,公子哥们顿时安静下来,准备欣赏接下来的表演。

一首金戈杀伐之曲在琬娘的指尖下弹奏得出神入化,既有铁骑碎冰河的气势磅礴,又有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情壮志,听得人心澎拜,激动不已。琬娘弹了三首,首首皆精品。

不仅李长之听得认真,连一向不好琵琶的沈容安也听得仔细。

琵琶声一顿,紧接着变得悲哀凄凉,好似有百般不由人的遗憾和痛苦。琬娘就着曲调唱了起来。

“熙熙春台,常常往之。”

“卿卿佳人,长长思之。”

“祈吾心声,求吾所愿。”

“唯望上苍,垂怜于我。”

……

李长之听到一半,忽然问:“那是什么歌?”

沈容安想了会,答道:“这是吴郡有名的情曲,叫《两难全》。”

“你可知从哪传来的吗?”

沈容安摇头,“我也不知道从哪传来,只知道它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听吴郡的老人说,这本是首无名的诗,不知是谁将它填进曲子里,然后就传下来了。好像是二十多年前吧,京城来了个贵人,无意之中听到有人弹奏这首曲子,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生平愿》,于是大家都这么叫了。再后来吧,一个失意之人辗转漂泊至吴郡,听到《生平愿》后忽然大哭了起来。别人问其因何缘由哭,他道词中所求,看似简单寻常,实则难以圆满。生平所愿大多皆以遗憾收场,美满之人不过三两人。然后那人便起身以琴弹奏,其声如泣如诉,似哀似怨,令人闻之落泪,后称它为《两难全》。”

讲到最后,沈容安忽见李长之脸色不太对劲,以为自己讲错了什么,勾起他的伤心事,“长之哥,你怎么了?瞧着面色不太好。”

“没事。”李长之道:“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

“对不起。”沈容安低下头道。

“不是伤心事。”李长之对她道:“先前与一好友相识时,他就问我的名字是不是取自‘卿卿佳人,长长思之’,我原先以为他在说笑,只跟他说是自己幼时不懂事,家中希望我快些长大通晓事理,便取名长之,又嫌长字不好听,就唤作长,长长久久的长。如今听到此曲,我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过往的记忆浮现在脑海里,某个人的轮廓渐渐变得清晰。李长之有点恍惚,调侃道:“你原先不也说过我的字取得很有趣吗?”

旧事被重提,沈容安倏然羞红了脸,“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李长之笑着垂下眼皮,轻声念道:“是啊,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回首再看当年事,竟是过了十多年。

他竟是过了十多年才发现那一点小秘密——长之,长熙。原是一对的名字。

可他现在除了感慨和惊讶,便再无其他波动了。

他已经彻底放下了。

“上不怜我,所愿皆空。”

“事不全我,所愿皆悲。”

……

李长之收回思绪,道:“夜要深了,咱们回去吧,莫让子净等急了。”

画舫的歌声仍然不断,琬娘咿咿呀呀地唱着即兴的词。

“生平愿,生平愿。”

“两难全,两难全。”

亭中早已没了人影,留下一地的落寞。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番外主要是为了这一段包的。

第63章 番外:而今方觉当时错1

洛京,孙宅处。三四个婢女围在一块,满脸愁容。

“都快半个月了,孙大人怎么还没醒啊?”

“太医说了若大人不愿意醒来,便没人能叫醒他。”

“可宫里那位还等着他呢!”

“我们哪有办法啊。自贼子谋反打入洛京,大人入宫救驾太晚,导致——”那个婢女意识到自己说的太大声,便放低了音量,“大人错失良机,导致先帝被贼子杀害后,便惊惧而昏。”

另一个婢女道:“不对。我先前听府中的侍卫说,大人孤身入宫时,是带满了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