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150)+番外
80年代的大学生说出去都倍有面,更别提像杭景书这样登报的省状元。
杭景书报道的第一天,就有人听到了风声。
姚行简才回到大礼堂,就有人跟她打听:“听说省状元来咱们学校了?”
即使到了9月份,天气还是热的可以,姚行简喝了一大杯水才有空聊天:“是来了,人比照片漂亮,看着气质也不错!”
206第一天只来了两个人,杭景书和崔艳阳也不矫情,俩人趁着有空直接把整个寝室都擦了一遍。
俩人选的是靠窗的床铺,二楼景色不错,从窗外看去绿影绰绰,夏天在这读书应该很舒服。
临近中午杭景书把抹布晾好就招呼人:“艳阳姐,咱们去食堂吃饭吧?”
干活的时候,俩人互相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崔艳阳比杭景书大两岁,今年20岁。
干一上午活也挺饿,崔艳阳拿好饭票就跟杭景书一块走到食堂。
现在学校食堂菜色也没有那么丰富,普普通通的粥和面条,再有点馒头包子就挺好了。
不过徽农大本身就是农业大学,自然缺不了各种蔬菜,甚至还有不同品种的玉米和红薯。
第134章 哇偶,好神奇
两世为人,杭景书才真正的踏入的大学校门。
这里对她来说一切都很新鲜,原来上大学是这样的感觉。
和崔艳阳相处愉快,都是20来岁的女同学,能聊的东西都差不多。
一直到晚上,206寝室都没再来新同学。
下午杭景书和崔艳阳都没出门,俩人把窗户上鼓捣着挂上了窗帘还买了两把新锁。
简单的浅蓝色布单,上面点缀着几颗同色系的竹子。
这个花色的布单在现在很流行。
钉子钉两头,再缠上绳子,把布折回一条边穿过绳子,简易版窗帘就做好了。
没窗帘总感觉没什么安全感。
尤其是在窗户边。
白天绿意盎然是美景,晚上树影沙沙惨白的月光一照,感觉就没那么美丽了。
第一天报道过的很安静,人还没来齐,班主任自然不会来查寝。
现在班主任老忙了,自然没空来看这仨瓜俩枣的,等人齐再说!
60年代的老师学识渊博,稳扎稳打,在大学任课讲究的就是个真材实料。
各种未来的行业大牛亲自授课,还有名人导师,越是高等学府,能接触到的教学资源就越多。
杭景书和崔艳阳聊到后半夜,才怀着激动的心情睡着了。
聊了很多也不过都是些八卦,还有对农业的看法。
崔艳阳老家风沙多,她的理想就是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研究出更适合老家种植的作物。
至于高考考多少分这件事,俩人也都默契的没提。
杭景书虽然是省状元,但是她之上还有全国文科状元,再说了省状元又不止有一个。
能报同样的学校,就证明大家的分数差不了多少。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未来才更值得期待。
第二天8点多,俩人就被寝室的敲门声吵醒了。
按照平时的生物钟来说,杭景书应该早醒了,可昨天熬夜了,今天自然就起来不来。
崔艳阳在下铺,看杭景书穿好衣服后就下床去开门。
门口等着的仍旧是两个女同学,一个长得瘦瘦小小的,眨巴着大眼睛十分自来熟:“你们好,我是宋越,今年21岁。”
另一个就比较文静,站在门口杭景书甚至觉得她有点局促:“你们好,我是温城。”
宋越非常大方,看杭景书她们俩人只选了一个上下铺,就先让温城挑。
温城听宋越这么说,反倒纠结了起来:“我都行,不如你先选吧?”
宋越是个风风火火的人,看她这样索性先选:“那我可就选下铺了,我平时爱走动,选下铺也方便。”
温城笑呵呵的也没再多说什么。
最后她的被褥还是崔艳阳帮着放上去的。
至此206寝室人全员到齐,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宋越,今年21岁,是豫南人。
然后就是崔艳阳,今年20岁。
温城和崔艳阳一样大,但她是下半年的生日,比崔艳阳小2个月。
这里最小的就是杭景书了,即使她复读一年, 今年也才18岁。
总体来说206寝室的四个人各有特色,目前的相处都还算和谐。
等几个人下午出去逛校园的时候,发现这里不仅有各种果树和粮食,甚至还有自已的茶园!
畜牧业更是百花齐放,从大型牲畜到鸡鸭鹅应有尽有。
还有各种半自动的农业器械,都是杭景书未曾接触过的新东西。
大学生活果然多姿多彩!
第135章 你的学长可能不是人
农大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花坛里,田地边的所有植物不要乱动,因为你不知道那个不起眼的小花就会是学长的作业。
206寝室的几个人在乱逛的时候,还围观了一场骂战。
“你能不能管好你家的牛!我的作业又被吃了一半!”
这是癫狂的植物系学长。
“我每天带它出来遛弯,它要啃我也拉不住啊!”
这是无奈的畜牧业学长。
崔艳阳凑到杭景书耳边压低声音说话:
“听说前两天动科系主任和农学系主任还干架了,就是因为他们畜牧兽医专业养的牛羊还有鹅,吃了不少农学系同学的作业。”
杭景书神情呆滞:“那咋办?”
作业吃了重新种也来不及啊。
崔艳阳无奈耸肩:“挂科呗。”
……
挂科这么随意。
虽然还没开始上课,杭景书却也开始担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