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167)+番外
认为这是占她便宜了。
但崔艳阳不是那么想,她当时就说过:
“我早上起得早,喜欢去食堂吃早饭,顺带手就给你们带回来了,不麻烦。”
但其他三个人不这么想。
杭景书建议:“时间长了不应该也变成应该,为了寝室的和谐,我提议每个人都帮阳姐做件力所能及的事。”
她这个提议,也得到了宋越还有温城的赞同。
大学要相处四年的时间,小事积攒多了,也会有不满意的情绪。
所以三个人商量好了,轮流帮崔艳阳收拾床铺卫生,下午顺便去打热水。
在一个寝室住着,就是要相互帮助有来有往,大家才能都过得舒服。
11月,农大学生要面临的,不止有各种校田实践,还有基础理论知识。
马上要期中考试,大家这两天都忙着背各种植物类别,生怕考试的时候成绩太差。
吃完早饭后,杭景书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学校的操场散步。
这时候的校园还算安静,日光温柔的披在身上,雾气逐渐散去,虫鸣和鸟叫听得特别清楚。
今天早上倒是稀奇,竟然在宿舍门口还碰到了于老师。
于勇军看到杭景书就朝她挥手,看样子应该是专门等在这里的。
等杭景书走到跟前,才发现于老师今天看起来格外精神。
昨天于勇军才知道,为什么吉农大一直不着急把苗取走。
他们哪里是不着急!
分明是想连人带苗一块端。
真不讲究!
不仅周导师气的不轻,就连小于老师也觉得心里酸酸的。
自家学校的学生,被别人惦记上了,偏偏吉农大还比徽农大分高。
这种怕好东西被人抢走的感觉,真难受。
其实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小杭同学能培育出蓝莓,就证明有这方面的天赋。
他们吉农大需要这样的同学来共同进步。
呸。
徽农大也需要啊!
所以,小于老师今天来,就是要安抚好杭同学。
决不能让她轻易被其他学校蛊惑!
咱们徽农大也有好的教学资源啊,周老师发话了,让于勇军过来打探下杭景书对未来的规划。
决不能让其他学校连吃带拿一锅端了。
顶着小杭同学好奇的眼光,于老师直接开门见山:“那个,小杭同学,你有没有兴趣加入周老师的课题组?
他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水稻增产。”
杭景书微怔,然后就明白过来,这是蓝莓苗带来的好结果。
这,貌似专业不太对口吧。
虽然大一就能参加课题组看起来很诱人,术业有专攻,杭景书不认为自已现在就能参加周导师的课题组。
而且杭景书学习的是植物生产类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也和周老师的课题组不同。
看出来了杭景书的犹豫,于勇军小心试探:“小杭同学,你当初为什么要来徽农大?”
杭景书则是认真回答:“为了种出冬天大家都能吃的起蔬菜。”
这个回答足足让于勇军愣了半分钟。
杭景书以为他是感动了。
其实不然。
于勇军内心在疯狂呐喊:“完了完了!小杭同学感兴趣的正是吉农大目前的研究方向!
现在蔬菜大棚只在北方开展了研究,听说上头要开展什么菜篮子计划。
如果这样,小杭还真是去以后吉农大比较好。
呜呜呜,老师,人恐怕留不住了!
第150章 这个嫉妒不了
于老师的脸色特别好看,红一阵白一阵,表情有些痛苦还带着些纠结。
然后还目光不舍的看着杭景书。
直接把她看的头脑发懵。
“那个,于老师……”
杭景书本来想说自已还要去散步,没想到于老师会突然抬头说话:“小杭同学!以后希望你多回来看看。”
然后就头也不回,表情沉痛的走了。
杭景书云里雾里,只觉得于老师今天很奇怪。
难道是自已的想法太超前了?
杭景书站在原地摩挲着下巴陷入思考。
别人不知道,但她是知道的。
从90年代初开始,北方的冬天就逐渐好过起来,想吃黄瓜之类的菜也能买到了。
但研究出蔬菜大棚的时间,肯定要比这个还靠前。
她想做也很简单,跟着国家政策走嘛!
未来分配的工作她不一定会去做,但蔬菜大棚是绝对要搞起来的。
有土地就有安全感。
现在爸妈事业搞得风生水起,她也该研究点属于自已的未来。
学农业就是为了以后做打算。
基础知识打得牢,对未来的事业也有帮助。
送走了莫名其妙的于老师,杭景书继续散步。
之前高中同学寄的信她都仔细读过,又写了回信。
周晓丽在师范的生活多姿多彩,据说还谈了一个很帅的男朋友。
赵庆英则是因为徜徉在文学圣地,连说话都越来越高深起来。
林晓过得也很风生水起,听说已经准备打入学生会了。
王冲云寄来的信关心意味十足,其中还夹杂两张风景照。
既然是写回信,当然就不止给同学写,杭景书还专门在学校门口拍了两张照片,分别寄给了市一中的蔡老师和家里。
凤城市一中出了个文科省状元,甚至整体升学成绩都超过的省高中,最近的漆主任可谓是春风得意。
而杭景书的照片,也被正大光明的贴到了学校公告栏中。
这就是吾辈楷模!
一个省状元,也打响了市一中的名号。
这回不仅周围先去的人会把孩子送到市一中,就连隔壁市的学生,也有很多选择来市一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