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168)+番外
这就是学霸的吸引力!
市一中能出省状元,教学水平肯定是低不了。
就连王校长在教育局的待遇都直线上升,据说今年分配来的老师都比之前的学校好。
学校大门口的横幅还未褪色,杭景书站在徽农大门口的照片又上了公告栏。
现在没有互联网,照片才贴出来,市一中的学生们就把公告栏围的水泄不通。
“成玉,咱们也去看看呗。”
“我不去了,我想去厕所,你们看吧。”
“那好吧。”
扯着僵硬的笑容和同学挥手再见后,秦子玉的笑容再也挂不住。
她现在改了名字,爸妈还把她塞到市一中来复读。
可杭景书怎么就阴魂不散!
老师上课也提!同学下课也讨论!
不就是个省状元吗,有什么好了不起的。
秦家败落以后,秦子玉改了名字,低调进入市一中复读。
秦怀山夫妻俩如今所有的期待都压在这个闺女身上,听说市一中的教学质量好,也不管杭景书曾经在这上过学。
他们觉得,之前的事情都过去了,现在好好培养闺女才是正道。
只要家里再出一个大学生,以后肯定能比杭家人混的强!
夫妻俩动用了所有关系的才把秦子玉塞了进来。
生活水平一落千丈,曾经的分的房子也不能住了。
高傲的秦大小姐彻底沦为众人,在期中期末考试和写不完的时间里沉浮。
考上大学又复读,这种事说出去要多丢人就有多丢人。
所以秦子玉改名之后,在市一中也很低调。
之前在县二中,她是被人众星捧月的对象。
等到了大学才知道,她这点家产,根本不算啥!
当时秦子玉也很受打击。
如今,她也是这样想杭景书的!
考上重本了又能怎么样?
大学里比杭景书优秀的多了去了,她还能一直受到老师重视吗。
没准早就成绩吊车尾了!
自从到市一中复读,秦子玉就一直是这样安慰自已的。
秦子玉疾步快走,等到了教室才把思绪从低落中抽出来。
然后她好像想到了什么似得,目光逐渐坚定。
她杭景书再厉害又怎么样!
现在齐少明是自已的男朋友,光这点,自已就比她强多了。
能考上一次大学,就能考上第二次!
秦子玉揪着一个点不不断的安慰自已。
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好过点。
我们的小杭同学当然过的很好。
最近恰逢期中考试,那天于老师来找杭景书说过几句话之后,就没在出现过。
反正大学的班主任时有时无,大家也都没察觉到什么不对劲。
大一落实在纸面上的基础知识更多,从第二年开始,实践课就会占据主要课程。
杭景书基础知识打的牢,应对期中考试相对轻松。
206寝室的四个人,都属于卷王类型的。
尤其是崔艳阳,手里的书就没放下来过。
徽城的冬天不似北方那么冷,但没有暖气啊!
教室全靠人气,湿冷湿冷的,比干冷难受多了。
教室没有,寝室当然也没有。
所以时间来到十一月,大家最常做的事,就是拿着书本到学校长椅上晒太阳看书。
以前,杭景书看到这种画面,总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在装。
直到她身临其境才明白,不晒太阳是真冷啊!
宿舍黏糊糊的冷,好像裹着一床沾水湿了的棉被,那股湿冷从脚踝窜起,穿的多厚也觉得冷。
这时候只有晒太阳舒服点。
怪不得南方有种说法是到外面暖和暖和。
北方的都是进屋暖和。
杭景书适应着还算可以,但老家在晋西的崔艳阳觉得很难受。
“我的棉衣就好像返潮了似得。黏黏糊糊怎么也晒不干”,崔艳阳穿着一件毛衣,针脚很粗,甚至边缘有些脱线。
她里面还套了秋衣,但就是觉得冷。
温城手里捧着热水哆嗦:“我也没想到最近会这么冷。”
杭景书穿的是王四兰给准备的鸭绒服,虽然不如后世工艺那么好,但目前来说保暖还够用。
如今还没有所谓的全球变暖,现在的气温普遍比后来要低上4-5℃,基本12月份,冀北就大雪纷飞了。
崔艳阳手上的冻疮又开始泛痒,她感叹:“我们那边虽然冬天特别冷,但好歹有蜂窝煤烧,而且还不贵,没想到上了大学反倒更冷了。”
晋西本就产煤,家家户户都有炉子,过冬前,家里就会在柴房备好一冬天要烧的蜂窝煤。
从来没有过这种湿冷的感觉。
今天早上杭景书起来散步的时候,看到路边的小草都蒙上了一层白霜,天气是真的冷了。
大家的话题从南北差异,一直聊到了家庭,宋越是徽城本地人。
大家都是60年代生人,小时候可没有计划生育,家里基本都有兄弟姐妹。
宋越是家里的小幺,从小被捧着长大的,性格活泼,脾气直。
杭景书和她差不多,虽然小时候家庭条件没有宋越好,但现在爸妈生意做的很不错。
说起家庭,崔艳阳就更沉默了。
她是家里的老三,属于爹不亲娘不爱的那种类型。
上面有大哥大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这年头都讲女娃不值钱,爸妈能让她上大学已经很好了。
家里条件一般,爸爸虽然是正式工,但要供5个孩子压力也很大。
崔艳阳从小就习惯了照顾别人,等到了寝室也是。
反倒是杭景书几个人,给了她另外一种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