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230)+番外
养狼,养狗都行,养豺狼可不行。
闲的没事给自已培养净胜对手的事,咱王总不干。
8月份的天气正挺热,王福琴夫妻俩带着草帽拎着锄头一个坑一个坑的挖下去,汗珠子噼里啪啦的往下掉。
下午四点来钟的天气,日头还很足,但再不干活就晚了。
干了半辈子农活了,夫妻俩还是第一次被人围观着干活。
挺稀奇哈。
村里人看他俩的也挺稀奇。
让一个丫头片子给使唤的团团转。
但村里还是有明白人的,安泰村里,老村长就算一个。
孙良本拿出烟卷来眯着眼抽烟,眼神一刻也没从地里挪开过。
地都翻好了,还得有其他的准备工作。
王福琴夫妻俩干到天黑才回家,才进门,就碰到了拎着烧鸡回来的林宝柱。
“今天咋还买烧鸡了?”
林树田进门就喝水去了,王福琴则是赶紧抱柴火准备做饭。
大夏天的大家都习惯在院子里搭个灶,不然农村的土灶都是和大炕连一块的,烧火做饭多热啊。
林宝柱笑呵呵地把钱上交:“今天开工资,咱也改善改善生活。”
这年头虽然吃肉不难了,但也不会天天买肉吃。
王福琴麻溜地准备大锅熬粥,顺带还打算烙点饼子。
小园子里各种绿叶菜吃不完,洗洗就能蘸酱吃。
农村就这点好,想吃啥直接去拔,绝对新鲜又健康。
这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虫子。
山里晚上凉快,一家三口就在小院里吃饭。
王福琴做饭快,一锅杂豆粥,还有烫面饼能搞成一锅粥。
把烧鸡撕开摆好,再来一大碟子蘸酱菜,就是特别好的一顿饭了。
树荫下,王福琴用生菜叶卷着鸡肉吃,再配上点黄瓜条和小葱,蘸点自家做的面酱,口感是真挺好。
父子俩也学着这么吃。
林宝柱开心的眯眼:“听说北京烤鸭也就这么吃了。”
林树田嗷呜一大口,一张饼就下去一半:“啥北京烤鸭,咋没有凤城烤鸭。”
王福琴拿小葱砸林树田:“人家那是大城市,啥全…全聚德。”
家里虽然没电视,但是有广播啊。
现在那句吃烤鸭就得全聚德,也已经开始流行了。
在普通人心里,吃一顿北京烤鸭就是顶洋气的事了。
听说吃一顿烤鸭也就是一百多块钱的事,林宝柱低着头已经在心里定下来一个短短的小目标。
“爸妈,我一定好好赚钱,将来带你们去京市去吃烤鸭和涮锅子!”
王福琴本来正在卷饼,闻言愣了下,又笑了:“傻孩子,咱们家有钱也不去吃那玩意,你就好好的上班,将来结婚生娃,妈还给你看。”
林宝柱听完小杭妹妹的规划,现在心里波涛汹涌。
在小杭妹妹的描述里,只要他认真把大棚搞好了,一个冬天绝对不会少赚。
到时候别说全聚德了,铜锅涮羊肉也得安排上!
山间盛夏繁星点点,一家三口都笑的很开心。
好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当然,杭景书在市区也没闲着,她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
林宝柱虽然是农村人,但对于新品种仍旧一无所知。
杭景书这两天往邮局跑的很勤快,主要是想看看徐迎安邮寄的种子到了没。
大棚那边回老家的事就让杭仁山去办。
王福琴夫妻俩才把地规整好,就远远看到杭仁山从三轮小货车上跳下来,车斗子里还放着不少东西。
塑料布,竹竿,还有一个新爬犁,和半车的砖。
林树田十分好奇:“大山,拉砖干啥?”
杭仁山下来就往林树田手里塞了一包烟:“扣大棚得连着房子,还得搭一半的墙,不然不暖和。”
林树田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几天杭仁山可没闲着。
没有专家来指导,一切都得跟闺女商量着来。
愣是把他一个小学文凭的人,教到看图纸一知半解。
最起码能说出来条条道道。
杭景书也是靠学习和查资料,父女俩把蔬菜大棚的事掰开了揉碎了在咽下11去变成自已的东西。
杭仁山学的两眼发晕,人却更高兴了。
王四兰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反正现在摊子上用杭仁山的地方少了,有时候看着他落寞地坐在一边,心里还真挺不是滋味。
现在好了,闺女给他找了事干,人又开始生龙活虎了。
人总得有点自已喜欢的事做,才会觉得生活有意思。
杭仁山之前是跟着老婆干活,这回难得想自已折腾点事,王四兰也就任由他去了。
左右折腾不过那几亩地。
做大棚的地需要深耕,深耕之后铺设底肥,这些事杭仁山都亲力亲为,虽然每天都被汗浸透了,但人是高兴的。
别看林树田干活行,等杭仁山把图纸拿出来,他就有点傻眼了。
这……
看起来不靠谱啊。
半弧形,还得引水,怎么看都不像是小打小闹。
林宝柱咽咽唾沫:“大山,你闺女这是要搞啥。”
儿子虽然跟夫妻俩说明白了,但看懂图纸的时候,林宝柱还是有些恍惚。
村子里也要搞啥,现代化了?
夫妻俩都是40年年代生人,那时候还有小日本子呢。
经过了动荡的几十年,好不容易不缺胳膊不缺腿的长大结婚了,孩子如今也长大了,才有了几年安宁日子。
国家的进步他们也看在眼里,孩子小时候蹦蹦跳跳唱的歌都是《东方红》。
林树田大字不识几个,但脑子却不糊涂,看到图纸就知道杭家要干的事大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