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231)+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老杭,你这闺女是这个”,林树田竖起自已的大拇指,“敢想敢干,比一般人都强。”

杭仁山哈哈大笑,搂着老兄弟的肩膀:“兄弟,跟着我混吧,保管你能吃香的喝辣的。”

这话说的满满江湖气,却让人听着就心动。

林树田没啥大本事,靠着种地和打零工养活了几个孩子,夫妻俩不求别的,日子别过的太差就行。

村长看到杭仁山也来了,就知道这件事肯定要好好办。

对于杭仁山,大家都很佩服。

加上村长知道杭家的势力,不管是干啥都给大开绿灯,事情就办的特别顺利。

杭景书这边就开始着手准备景兰玩具厂的东西。

之前在深城几个人只是简单确定了下股份分配,还得去走个手续。

天气炎热,杭景书走一趟就出了不少汗。

倒是批发大厦里挺凉快。

凤城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在新开的批发大厦里都安装了空调。

现在在这里上班的人都成了被羡慕的对象。

跟在冰箱里过夏天似得。

鲁秀英几个都觉得,晚上也睡在这才好呢。

杭景书啃着桃子呵呵的笑:“商场晚上都关门,倒时候这里就更热了。”

鲁秀英挠头:“也是哈,那还不跟个闷壳子似得。”

王四兰现在每天看看账,日子过得挺舒服。

母女俩聊起了玩具厂的事,杭景书又顺嘴提了句家里大棚的事。

王四兰推推眼镜:“挺好,王福琴他们之前日子过得难,但人心眼一直不错,带着他们干活我也放心。”

说到这,杭景书倒是有个憋了很久的问题:“妈,为啥给宝柱哥起了个这样的名字啊,叫红军、少军不好听吗。”

第193章 仔姜老鸭汤

听小闺女这么问,王四兰难免有些发愣。

随后她想到了什么,拉着杭景书低低的说话:“这事你别跟别人说,当初你宝柱哥前面还有俩孩子。

家里条件差,再加上干活累得,你王婶就早产了,生下来俩孩子,一儿一女出来就是死的。

宝柱是第三个。

叫宝柱就是为了保住这个孩子。”

……

没想到竟然是这样。

怪不得每次王福琴都那么喜欢自已。

杭景书默然。

这个年代死几个孩子太稀松平常了。

80年代还好点,再40年代和60年代,死几个孩子就跟没几个猫猫狗狗似得。

根本顾不上难过。

活着还是问题呢,那时候的人都是麻木的。

说到这些,王四兰也不禁唏嘘:“咱们家的条件还算行,你们姐四个都活下来了。

早年你宝柱哥家里穷得很,王福琴生孩子伤了身子,就那么一个宝贝疙瘩。”

话题太沉重,母女俩聊两句就换了话题。

“好在现在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咱家不也是这样。”

杭景书点头,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夜晚到家,杭景书先做了凉面,等着外面有动静的时候就过去开门,肯定是杭仁山没错。

家里人多,杭景书就做了三样卤。

西红柿鸡蛋、土豆茄子肉丁,还有豆角肉丁卤。

北方的夏天被豆角和茄子包围,还有吃不完的瓠瓜和丝瓜。

杭仁山进门就先去冲了澡,洗掉一身泥土和臭汗,清清爽爽的坐在小院吃面。

盛夏小院里微风习习,杭仁山抹了一把汗:“这天气真是热的人没脾气。”

日光火辣辣的照着,从早起起来就那么热。

把人热的不想说话,晒的没脾气。

杭仁山干劲十足,天天骑着自行车来回跑也不觉得累。

才两天,又晒黑了一个度。

从市区到村里骑车时间长,杭景书是真怕他中暑了,索性提议道:“把爸,不如你买个摩托车吧,来往也方便点。”

杭成刚端着碗的手顿了顿:“确实,买个摩托车,家里干活也方便。”

杭景书是出意见的,真正拍板的还得是王四兰。

看着儿子闺女还有杭仁山都看着自已,王四兰轻笑:“买呗,又不是没钱。”

一辆摩托车的钱,还不至于让咱王总有顾虑。

现在能买一辆摩托车多拉风啊,国内的只有海城能生产摩托车,价格美丽,就是性能一般。

这种事找别人也许办不成,但找戴行长绝对是没问题。

现在景兰可是银行的至尊大客户,以戴行长的人脉,搞一辆摩托车轻轻松松。

杭仁山笑呵呵地给老婆夹菜:“那我可就沾光了。”

王四兰轻睨杭仁山一眼:“什么叫沾光,你想干点啥,咱们家自然都是支持的。”

“对了”,一家人吃完饭王四兰提醒杭景书:“冰箱里的桃子还放着呢,你明天该去严家看看了。”

杭景书收拾好碗筷点头:“嗯,手头的事正好忙完了,明天就去。”

每次回来,杭景书都会去严家报到。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尤其她还把顾正国给喊去了粤城一趟。

时间还不到八点,杭景书拎着篮子就去了菜市场。

路上顺便在门卫处说一声,省的两位老人没空。

杭景书买了些花甲、排骨、又特意找人买了一只老鸭,严家是不缺菜的,杭景书又多买了些调料,就慢悠悠的骑着行车到了严家。

“小杭来了!”

于丽红才开门,就高兴地接过了杭景书手里东西:“你可来了,奶奶念叨你好久了。”

杭景书往厨房看了看,小阿姨还是那个。

看来双方适应的都不错。

严奶奶在客厅坐着,这回杭景书也成了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