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251)+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玩具市场绝对是一个无法忽略的趋势。

面对许多人的提问,杭景书一直是笑眯眯的。

许多人轮流提问,杭景书早就把策划案了然于心,不管问过即便,都是对答如流。

因为围在门口的人太多,险些造成了堵塞,周秘书当即拍板:“把景兰的位置挪到前面来!”

有周秘书发话,立刻就有人行动起来。

写着景兰的展示牌被换到了展厅相对靠前的空位上,连带他们桌上所有的东西都搬了过来。

这个位置不仅视野好,空间也更开阔。

面对这种决策,在场的人大多数都没有意见!

也就是说,他们认可了景兰的资质和实力。

这个小公司不是来蹭会镀金的,更不是什么滥竽充数,而是有资格和他们一块坐在桌上谈合作的!

看似只是位置的变动,其实大有不同!

是轻工业崛起的代表。

是在凤城重工业中杀出来的玩具商。

景兰公司的旁边,正是之间跟杭景书示好过的国有纺织厂桑经理。

凤城的纺织厂曾经也辉煌过,曾经还给国家捐献过一架飞机。

可惜,时代洪流席卷而过,现在的锦辉纺织厂,也不得不开始拉赞助了。

一开始即使桑经理很看好杭景书,也没有替她说话。

都是才见面的人,即使有好印象也不会为了人站出来说话。

大家都是从场面上混的人,不会轻易就有那么多泛滥的同情心。

只有你的实力达到一定门槛的时候,大家才会真正的把你看尽眼里。

做生意的人都有几分圆滑,即使脾气大,也能分辨出眉眼高低。

一开始的聂大千只是想找点麻烦,没想到倒是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惊喜。

周秘书本以为招商会会冷场,现在有了景兰公司开的好头,一上午的交流进行的很顺利。

三天时间,如果用来补作业的话还很长。

但用来谈生意的话却很短。

因为有了景兰公司的出现,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

临走的时候,景兰复印的那份企划书可以说是人手一份。

没达成合作也没关系,主要是这份企划书能学习的点太多了!

杭景书倒是很淡定,这些册子她印出来就没想收回去。

反正即使其他人知道了,这个项目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现在景兰可是在凤城城府那挂上号的。

谁会脑子不清楚的去跟当地政府作对,大家都是为了赚钱,谁会没事给自已找麻烦啊。

那不成自找苦吃了么。

比起干脆利落的聂大千,不少人都还处于观望阶段。

其实这里写的东西和给严家的那份不太一样,有许多具体且专业的数据都让杭景书去掉了,这份企划书更重要的作用是宣传!

毕竟封面就写着景兰的名字!

不管谁拿去看,先看到的就会是景兰的名字!

第202章 返校进行时

短短三天,杭成刚和顾正国就学到了很多东西。

人只有投入到那个环境去,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

这时候,杭景书也能放心的去让顾正国跟聂大千交涉了。

她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人一忙起来,就感觉暑假过的飞快,好像还没来得及干什么,就要到了快返校的时间了。

家里的大棚也搭的差不多了,只等着过段时间覆膜就成。

冬天的育苗活计就全权交给杭老爹来做了。

有戴行长帮忙,前些日子提出来买的摩托车也正式到位。

日本进口的摩托车,老牌子很可靠,骑着别提多拉风了。

杭仁山再也不用忙完一天之后,再苦哈哈的蹬自行车回家了。

盛夏夜风中骑摩托,那感觉,就是得劲。

就连一向不爱冒险的杭成刚都很喜欢。

现在的摩托车只有红蓝两色,杭仁山选了一辆蓝色的,车身的喷漆均匀漂亮,夜色中泛着冰蓝的莹润光泽,看着就知道是好东西。

杭景书这几天正忙着收集整理信息,她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倒是今天杭仁山带回来一个新八卦。

“妮,咱们村的莫小娟也来市区工作了。”

杭景书从一堆书本里抬头,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啊?”

王四兰也挺好奇:“莫小娟来市区干啥了?”

农村人在县城找份工作就不错了,莫小娟是小学毕业,能在市区找到啥工作?

不是他们戴有色眼镜看人,现在市区的工作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早些年还好说,大批知青返城以后,正式的好工作是越来越紧俏了。

杭仁山手指间夹着烟没抽,沉默了一会才开口:“听说那孩子非得闹着去当保姆,本来她在工厂打工挺好的,不知道想到了啥。”

还能想到啥。

杭景书不了解别人,还能不了解莫小娟吗?

她就是纯粹的爱攀比!

看着杭家人有钱搞蔬菜大棚,莫小娟的心里就像是有火在烧。

她就是不明白,她就是气不过。

怎么杭景书就这么命好?

不行!

她也绝不认命!

杭景书能做的,她也能做。

不就是当保姆吗,她也能干。

现在村里的姑娘只羡慕两个人,一个是杭景书,人家凭借自已的努力赚学费考上了大学,还是凤城的省状元。

另一个就是陈月娥的闺女鲁秀英。

人家跟着杭家混,一个月不仅有工资拿,还有各种福利。

每次鲁秀英回来拿的那些好东西,都让人看着眼热 。

可惜人家连售货员都要初中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