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258)+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杨秘书的脸色瞬间变了。

这个典故谁都知道。

但一个小丫头能想到这层面,着实让他意外。

其实此次谈判的最终目的大家心里都门清,就是和日资企业达成合作。

但他们的出的价格太贵了。

要50万的制作生产线费用,还要20万的技术转让费。

而且还不包括核心技术。

如果就这么答应了他们的条件,以后但凡出现点关于机器的其他问题,就得去请日资的专家。

每次请专家都是一笔不低的费用。

大家做生意是为了赚钱的,又不是为了受制于人的。

这根本就是直接把脖子递给别人,还让人家砍的时候小心点。

而景兰的存在,就是第二个桃。

虽然看起来竞争力不足,没什么人愿意搭理,但杭景书心里门清。

比起财大气粗的日资企业,德国企业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他们需要赚钱,自然也就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块肉。

两个桃,三个人怎么分?

谁应该选择谁?

面对两家都能赚钱的企业,如果放弃另外一方,这个损失他们能不能承受。

现在都是未知数。

想要到国内来赚钱,最起码得多拿出点诚意来吧。

第205章 要走就走

如果只有深南一家公司谈,那绝对会是一个被拿捏的局面,人家知道你肯定要选自已,要求必然会很苛刻。

到时候就变成别人反客为主,深南反而是受钳制的一方。

但此时,却出来一个看似其貌不扬,背后却势力不小的景兰。

这年头新成立的公司多了去了,能坚持下来的,都能做到后来的龙头老大。

今天他们不把景兰当回事,等回去了解之后,必然会有所心动。

到时候,该怎么取舍,定什么价格,就要看日资企业和德国企业的博弈了。

两个桃水灵灵的摆在前面,每一个都是一大笔钱,就算日资企业的人鼻孔朝天,他们也绝对不会放过。

重点是,选谁?放弃谁?

当晚,杭景书在宾馆,就接到了德方企业的代理人的电话。

对方表示,价格有的谈。

他们主要是求稳。

杭景书电话里十分客气,看似很好说话,却什么都没敲定。

这让德国代表也心里没底。

德国和日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现在需要钱。

有了这笔订单,他们就能赚到能养活公司好几年的钱,毕竟大家都知道,国内完成技术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这笔钱,自已不赚可以,但如果都让竞争对手赚了,绝对不行。

日资和德国企业的技术差不多,只不过他们都有自已最核心的技术没有披露。

如果最后达成合作的不是自已,而是对方成功了,自已却没成功,失去的就是内地和深城的两块市场。

这样运作起来,压力瞬间就到了日资和德国那边。

第二天再到会议室的时候,景兰的待遇瞬间好了起来。

就连日资代表那边也客气了许多。

估计是看到了景兰的计划书。

但他们仍然不愿意降低价格。

甚至还想抬高转让核心技术的价格。

在遭到反驳之后,日资企业瞬间破防,而且很高傲的表示:“你们诚意不足,这次的合作还是算了吧!”

杨秘书着急的瞬间就站起来了,着急的想要把人留住。

现在正是谈判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被日资拿捏了,那杭景书前期的所有早造势和努力都将彻底白费!

所以绝对不能让杨经理说话!

面对如此急紧要的关头,说话已经来不及了,杭景书索性装作愤怒顺势摔碎了茶杯:“走了,就别回来。”

日资代表已经走到了门口,闻言十分不屑地看了杭景书一眼:“你以为你是谁?还敢说这种话?

有许多家企业在等着跟我们合作,我就不在这浪费时间了!”

杭景书沉默,身后的顾正国和杭成刚都紧盯着日资代表。

场内的氛围几乎凝成了实质,杨秘书觉得自已要窒息了。

这次的合作真的完了,估计明天他就得写一堆报告。

杨秘书恨恨地瞥了一眼杭景书。

严老啊,你害人不浅啊……

请来的这都什么玩意啊。

几方僵持不下,杭景书不紧不慢地轻敲着桌面,平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胁:

“如果你们真的离开了,那么这次合作也就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

这句话如同重磅炸弹一般,把会议室内的人炸的头晕眼花。

杨秘书急的牙都咬碎了,谁给她的胆子说出这种话?

这恐怕不是初生牛犊,而是没脑子!

看着日资代表来回变换的脸色,杨经理恨得直接把杭景书扔出去。

但现在他不能动,否则大家的脸就都丢光了。

即使杨秘书心里把杭景书骂了八百遍,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在杭景书这边。

谁叫他们是一个立场的呢!

合作谈不成不要紧,绝对不能因为内讧让外国人看笑话!

因为杭景书说的这些话,让原本就紧张的氛围变得更加凝重。

杨秘书感觉自已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呼吸都跟着变得困难起来。

然而,那位日资代表却依然态度强硬,毫不示弱地回应道:“不走就不走,有什么了不起的!”

随后,他愤怒地转身,大步流星地回到了自已的座位上。

日资代表还真就坐回去了。

这什么套路。

杨秘书目瞪口呆,不是,这情况和他想的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