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308)+番外
她当时这么想了,后来也的确这么做了。
以前的秦子玉眼高于顶, 最看不上的就是土里刨食的农村人,还有那些没有自已工作的家庭主妇。
可现在……
秦子玉自嘲地轻笑,从自已和齐少明结婚开始,她就成了曾经自已看不起的那种人, 甚至还不如杭景书。
客厅的电视照例播放着晨间新闻,在恍惚中,秦子玉似乎听到了杭景书的名字,从厨房走到客厅,果然看到电视上出现的就是杭景书的脸。
从杭景书大学毕业之前,她们家就成为了凤城当地有名的企业之一,秦子玉即使搬到了隔壁城市,杭景书的成功也总能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比如,百货商厦里需要靠抢才能买到的变形金刚,比如每天家里需要买的菜,只要品相好的,基本都是景安出品的蔬菜。
在80年代末的北方,菜市场终于出现了许多明媚鲜艳的色彩,顶花带刺翠绿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黄澄澄的蒜黄,甚至还有许多绿叶菜。
比起之前只有白菜萝卜土豆和洋葱的破日子,冬天总算是多了很多盼头。
而今天,新闻里报道的,正是景安公司再度突破壁垒的好消息,电视上主持人正高兴的介绍着景安和京农大联合研究出来的冬日大棚果树种植技术。
也许在明年冬天,就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水果出现在菜市场,秦子玉失落的垂下眼眸,即使她心里再有不甘与嫉妒,她也明白。
杭景书,早就不是她瞧不起的那个村姑了。
甚至,如果不是她任性的去修改杭景书的志愿,杭景书也许会更早的成功。
曾经是她随意想去改变别人的人生,现在这些苦果,秦子玉难堪地咬住下唇。
即使很不愿意承认,两年的婚姻时光过下来,秦子玉也明白了,她当初一心想要抓住的救命稻草齐少明,并非良人。
原来种地真的能种出名堂来,知道杭景书选农业大学时有多畅快,现在的秦子玉就有多后悔。
秦子玉就这样看着电视发呆,一直到厨房锅里的粥散发出浓重的焦糊味,她才如梦初醒。
齐少明闻到气味满脸不耐地从卧室冲出来,一张嘴就是指责:“秦子玉!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啊!
我工作赚钱已经够辛苦了,偏偏还吃不上一顿适口的早饭,这就是你说的结婚后会好好对我吗?!”
齐少明全然不顾秦子玉刚才着急端砂锅被烫红的手指,反而还在喋喋不休:“这就是你做的饭?
我一个人赚钱有多不容易你知道吗,每天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还能指望你能干什么大事?”
熟悉的话语从齐少明嘴里一天天塞入秦子玉的耳中。
从两年前结婚到现在,每次出现意外,齐少明都会端出这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指责秦子玉。
秦子玉很想哭,可眼睛却只有一片酸涩,她好像已经哭不出来了,成为了一尊沉默寡言的木雕。
齐少明最近本来就心气不顺,他虽然顺利分配到了工作,却远远不如上一世顺风顺水。
而一向喜欢推卸责任的齐少明,自然不会认为是自已拿腔拿调惹了领导讨厌,而是把错误全部算在逼他结婚的秦子玉身上。
上一世秦子玉就是他心头可望而不可得的白月光,而这辈子却成了黏腻肮脏摘不掉的米饭粒。
现在的秦子玉在齐少明眼里,和上一世的杭黑妮也没什么不同。
她们又变成了脸谱化一样的女人,为了丈夫和孩子忍气吞声,沉默着操持家里所有的一切。
耳边还在不断想起齐少明的指责,手指被出水泡,秦子玉低着头,却好像全然没有察觉这些痛苦一般。
她脑子里想的都是曾经周晓丽对自已说的话:“大学毕业就结婚呀,那也太可悲了吧。”
到后来,周晓丽的不赞同变成了深深的同情:“你现在这样跟齐少明结婚,真的会开心幸福吗?”
幸福吗?
秦子玉不知道。
爸爸在监狱表现很好,加上秦家二老一直在活动,大概年后就能出狱了,而妈妈……
秦子玉突然抬头打断了齐少明指责的话,逐字逐句认真的看着齐少明说出自已的想法:“我、要、跟、你、离、婚。”
第246章 番外2 关于诚意
火车呼啸着穿过大片一望无际的平原,如今才9月中旬,东北就已经到了丰收季节。
目光所及之处的田地里都泛着生命力的绿,和金黄的成片稻谷大豆交织在一块,形成一片绚丽的色彩。
王福琴在火车卧铺上看着窗外的景色,内心还觉得有些恍惚。
十几年前,王福琴一直觉得自已命不太好,家里穷不说,前头几个孩子生下来都没保住,这件事是夫妻俩永远的痛,那段时间,王福琴差点哭瞎了眼。
那时候日子过的是真苦啊,做月子连吃口鸡蛋都是奢侈,每天玉米糊糊和辣嗓子的高粱面混着吃,后来终于有了宝柱。
孩子生出来皮肤皱巴巴的和小猫崽子差不多,加上又是在冬天,冷风顺着窗户缝隙往里灌,索性直接把不用的褥子钉在窗户上。
王福琴和林树田恨不得连睡觉都坐着,只为了把这个脆弱的孩子护在怀里。
也许是老天垂怜,又或者上天不忍再让他们夫妻俩受苦,这个孩子总算是磕磕绊绊长大了。
在林宝柱三岁之前,王福琴一直没给他起名字,就狗娃狗娃的喊着,生怕老天一个不长眼,把她这个孩子再收走了。
而狗娃后脑勺的小辫子也一直留到了三岁。
直到村长出面,孙良本手里抱着胖乎乎的狗娃提议:“眼看孩子就三周岁了,也该起个名字了,总不能一直狗娃狗娃的喊,长大了孩子觉得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