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43)+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这点小玩意,转手就能卖十块钱?

王四兰根本不敢相信。

杭景书明白亲妈的震惊,这年头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赚钱,抓住先机很重要。

杭景书抓紧时间,直接用自行车带着王四兰转头回去找了刘康媛。

这回织了三十个,又换到了打包价十五块钱。

小挂饰针脚细密,造型可爱,刘康媛也愿意为了这东西买单。

主要是卖得好啊,一个她能卖两块钱以上,苍蝇再小也是肉,最主要的是还能吸引人流量。

而且经过杭景书的启发,刘康媛也算摆上些其他配饰和与衣服配套的饰品鞋袜一块卖。

到时候可就真是整个市区里头一份了。

“这是我妈,这些都是她织的,我不能经常出来,就让她给你送货吧”,杭景书把还处在震惊中的王四兰往前推了推,介绍给刘康媛。

以后让她们俩联系就行,自已能出来的时间少,要做的事情多。

这件事让王四兰来做,也能给家里添一份收入。

杭景书知道,一家人要想搬到县城来住,光靠自已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得全家一起齐头并进才行。

爸妈没有这方面的思维,杭景书就手把手的带着他们入门。

等看过,学过,懂了之后,就能放心大胆的去做了。

刘康媛也是痛快的人:“那行,以后就让婶子给我送货,不过可得说好了,得有新样式才行。”

同样的东西是存在饱和度的,而且这年头自我意识觉醒,每个人都不愿意撞款,所以更新迭代很有必要。

这点杭景书还是很有信心的,满口答应下来:“你放心,想法都在脑子里,肯定一直都有新货。”

而且,这次回去,杭景书就打算让王四兰去一趟稠州,直接进货些小商品回来卖。

一直到出门,王四兰手里捏着十五块钱还觉得云里雾里,市里的钱这么好赚?

这点毛线小玩意能卖十五块???

要知道用的都是零散毛线,现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卖五毛钱能赚四毛。

听闺女的意思,放在店铺里卖的价格还要再高。

这让虽然经历了很多事,却一直在村里干活的王四兰感到有些迷茫和激动。

不用弯腰干活,就能赚这么多钱?

而闺女接下来的话,更是让王四兰不敢置信。

“买车票出去干啥?”王四兰不理解,这玩意还用去进货?

短短半天,对王四兰几十年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她不明白,小闺女的脑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想法。

难道都是在严家学到的?

王四兰不清楚,杭景书可很明白。

小商品市场别看现在不起眼,日后全球的小商品进货都在那边。

走到国外看到的那些可爱玩偶或者是饰品,基本也都是made in china。

第41章 何方人物

上辈子条件好了之后, 杭景书也动过出去找工作的念头,但现实是残酷的。

高中毕业的学历基本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至于保洁一类的,杭景书还得照顾家里基本没空做。

最后也是从网上进货,然后晚上抽空到夜市去卖,才有了点自已的私房钱。

后来这点私房钱,也没能起到什么作用。

反而被齐家人说教一通。

见亲妈王四兰有些不理解,杭景书边骑自行车边给她解释:“咱们这毛线勾的东西别人看一眼就会,要想一直卖得出去,就得进新货。”

任何年代都不要低估老百姓,她们可能创新能力不高,但复制能力绝对是一等一的。

而且还能做到举一反三。

小挂饰卖的这么好,出现仿制品只是时间问题。

做生意要抢占先机,走在别人前头才是最重要的。

要做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也是需要从自身实力出发的。

王四兰听闺女这些源源不断的生意经,心里更是五味杂陈,小闺女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不仅能够安心工作,还能给爸妈找出路。

杭景书在前面蹬自行车的背影仍旧纤细,王四兰手扶着闺女的腰,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给闺女拖后腿!

不就是买车票去进货吗!

一定得干出点名堂来!

等到了大院,王四兰就要把赚来的钱给杭景书。

杭景书当然不要:“妈,这钱你拿着去买车票,过两天我送你去上车。”

母女俩都是利索人,这事说干就干。

想到还得去进货,手里也需要本钱,王四兰就不再坚持把钱给杭景书:“那行,你和妈说说,都买点啥?”

杭景书想了想,按照后世的经验叮嘱王四兰:“咱们可以买些钥匙挂钩,拿回来和小挂饰织在一块,还可以买点纽扣,和发卡卡子,小玩具之类的东西。”

既然要做,就得有充足的准备。

现在小商品市场已经在周边小有名气,杭景书打算先让王四兰去看看情况。

经过今天,王四兰对闺女的看法已经逐渐信服,年轻人的眼光就是好,她们做父母的跟着孩子的脚步来就好了。

说完正事,杭景书就准备推车送王四兰坐车回去,天色渐晚,再耽误下去可能会赶不上的末班车。

杭景书边走边和王四兰闲聊,“妈,现在大姐那咋样?二姐生了闺女没受欺负吧?”

“你就放心吧,大妞那好着呢,二妹那她婆婆也不敢说什么,小闺女白净可爱,你姐夫喜欢的和什么似得”,王四兰说起两个闺女,还是习叫她们原来的名字。

听到这杭景书也放心不少,“我在大院不经常能联系,妈你有事就和侯大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