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44)+番外
王四兰明白闺女的工作难得,对此也十分支持,“你就放心吧!我明天去车站买票,后天早上在门口等你!”
————————
市一中,办公室内。
高三年级主任看站在自已身边的几位老师就觉得头痛。
这次的入学摸底考试,可以用全军覆没来形容。
昨天严承安来送试卷的时候他还浑不在意,结果今天高三一班和三班的班主任都冲过来朝自已要人,他才知道,严家又出了一个潜力股。
而且还挺神秘。
能和严家攀上关系的,都不是普通人。
有钱有权还努力,真是不给人活路啊!
之前高考后,复读的人大批大批涌现,市一中承载了不少压力。
这年头凡是能复读的,家里都有两把刷子。
能把孩子塞进市一中复读的,更是有好几把刷子。
本以为今年的升学率摇摇欲坠 ,没想到又来了一个带飞的。
一班班主任推推眼镜表示:主任,你懂的,我这里都是精英。
三班班主任不甘其后:主任!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啊!
杭景书人还没出现,已经引起各班主任的争抢了。
向来以严谨著称的侯老师推推眼镜,提出了异议:“这试卷是咱们学校出的没错,可没见到人,不好就这么安排吧。”
此话一出,办公室里的老师们也都冷静下来。
也对,不知道这卷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可信度不高。
即使卷面上的字迹清秀整洁,也不能断定没有作弊。
也有老师持反面意见:“既然人家敢把卷子拿过来,就没有作弊的必要啊,不然入学还不是会露馅。”
不管什么时候,成绩好的学校总是不缺各种插班生。
对此年级主任的把关就至关重要。
一班班主任还是对杭景书印象很好,十分坚持要去见杭景书。
漆主任茶杯在手里端着半天,愣是没时间喝上一口水,最终无奈放下水杯:“这事我已经和小严通过电话了,具体情况,还得看那边学生的想法。”
众人面面相觑,合着我们这争论半天,人家那边还没想好呢?
谁啊,架子这么大。
高三一班的班主任是个雷厉风行的女教师,她整理好耳边的短发,目光坚定:“主任,不管这孩子是什么想法,我都想去见见她。”
蔡老师是高三一班的班主任,同时任教高三前三个班级的英语。
这个女生的英语试卷是她批阅的,不仅单词写得好,就连最后的小作文都写的很不错。
现在的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可能读的时候没有问题,可写起作文来,各种中式造句层出不穷。
在这张卷子上,她难得没看到这种毛病。
她相信,如果这孩子能进入自已的班级,肯定能带领全班一起进步。
漆主任蔡老师如此坚定,也有些挠头:“咱们还是等电话吧,呵呵。”
其实不仅各位老师不知道写卷子的是谁,就连漆主任也一头雾水。
严承安那小子,只说了让他帮忙看一下试卷,其他的半句也没提。
可漆主任心中默默盘算一圈,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严家还有其他适龄能参加高考的人。
看字迹还是个女孩,实在是太令人捉摸不透了。
能够让严家这么看重,到底是何方神圣?
第42章 老师家访
等晚饭后,严奶奶也问起了杭景书的成绩。
严承安仍旧八风不动,只递给杭景书一个眼神,意思很明显,让她自已说。
“奶奶,我这次考的不错,明年高考应该比去年强”,杭景书斟酌了下,还是决定话不说太满。
严奶奶闻言十分高兴:“那是好事呀,市一中已经市区内最好的学校了,你可以去插班复读了。”
现在的高考不仅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是能实现阶级跨越的门路。
寒门出贵子,大多都是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
说到插班复读,杭景书也直接说出了自已的想法:“奶奶,您知道的我家里穷,我打算在家复读,平时只参加考试,按时了解自已的水平就行了。”
可能是心情相对轻松,又或者是最近学习状态很好,杭景书对于这个分数很满意,毕竟只是第一次月考,未来还有一年的时间来努力。
上辈子辅导孩子的时候,杭景书就发现,学习进步也是有曲线的,前期进步越快,后面的瓶颈期就可能越高。
所以她要一步步稳扎稳打来,乘风而起固然很爽,可还是要自已当风最自由。
严奶奶倒是第一次听说这种说法,很稀奇地看着杭景书:“我以为你会直接选择去复读,不觉得当保姆说出去不好听吗?”
杭景书闻言亲昵地靠近严奶奶:“凭自已的双手赚钱有什么难听的,我这叫勤工俭学。”
这年头家里没钱上学的也有不少,倾尽全家之力复读的更是很多。
考生的年龄也参差不齐,每个人都想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不偷不抢的赚钱,杭景书没觉得有什么丢人的。
古语有云笑贫不笑娼,比暂时穷可怕的就是一直穷,比家里穷可怕的是心穷。
固步自封,守着所谓的“假清高”才是真的丢人。
弯下腰干活赚的是辛苦钱,走南闯北赚的是头脑钱,每个人都在努力向前的时候你摆烂,就别怪赶不上时代的风向。
严奶奶闻言对杭景书笑得愈发慈爱,伸手轻拍杭景书的手臂:“好孩子,是个脚踏实地的。”
夜晚灯光昏黄,小厨房内的灯光洒在楼梯上,严承安准备上楼前,还是跨步到厨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