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5)+番外
哪个也不能少!
趁着在家,杭景书也不闲着,把自已的两件替换衣服都洗干净压平了,还把家里趁机来一遍大扫除。
把布鞋鞋边刷的和新的似得,整个人透着股积极向上的劲。
又到了周日这天,杭景书特意起了个大早。
趁着山间日头还没升起来,换上自已唯一一套干净没有补丁的衣服,又把头发仔细沾着水梳好,才跟在杭成刚后面出了门。
现在是早上四点多,杭景书穿着长裤,裤脚都被周围草叶上的露水浸湿,她却很高兴。
山路是走惯了的,下山要一个半钟头,再等车坐车到县城,到了县城还得和杭大姐碰面,再往市区走。
这点路程就得折腾一上午,赶十点多到就不错。
下山到集上,兄妹俩还吃了顿热乎早饭,又按照王四妹儿的嘱咐,买了些点心和糖,才拎着去赶车。
杭大妞,现在叫杭景美一大早就站在胡同等着,等真正看见杭景书和杭成刚的身影,才算松口气。
又说了几句话,杭景美也不啰嗦,就准备带杭景书直接去严家面试。
通过大姐的介绍,杭景书知道,自已要去的地方是在大院里,要面对的是一对退休的老夫妻。
夫妻俩早年间在山东那边奋斗,如今年纪大了,跟大儿子来到这边军区疗养。
儿女都争气出息,调任下来就得天南海北的跑。
这年纪大了,口味也越来越挑,来回换了好几个做饭的保姆,都觉得不顺心。
这事本来和杭家没什么关系,但姐夫王向春是个上进的,从上司王经理那听说了严家的要求,转头就和杭景美研究。
夫妻俩尝过小妹的手艺,一致认为这事能成。
第4章 下马威
这年头关系网就是这么复杂,拍马屁还得带拐弯的。
“姐,这点心和糖块是妈让我拿来的”,杭景书见面就把东西递了过去,杭景美笑得眉眼弯弯,“咱们妮真长大了!”
杭成刚就是个闷葫芦,这回送妹妹来,也是正好来县城办事。
王家的老太太不是善茬,杭成刚懒得和她说话,所以把杭景书送到路口就走了。
姐夫王向春也推着自行车出来,“妮来了,那咱们就走吧。”
杭景书坐在大姐的自行车后座上,三个人骑着车,骑了将近1个小时才到了家属院。
家属院门口,张经理也在那等着,看到杭景书就瞪大了眼睛,这么年轻能会做饭?!
张经理带着三个人在门口登记,心里不住的打鼓。
这试岗不成还好说,要是丢了人,可就是大事了。
不过已经和严家说过了,属于是赶鸭子也得上架。
没办法,张经理只能带着三个人往家属院里走去。
这是城内最好的家属院,二层独栋小楼只有十来户,还有些楼房和活动场所。
大门宽敞庄肃,道路两旁的树木笔直,绿荫飒飒,杭景书跟着姐姐姐夫往里走,不自觉间呼吸都放轻了不少。
很快就到了一处小院外,张经理轻轻敲门后,就又开始不放心的嘱咐杭景书,“进去后别瞎看瞎打听,会做就做,不该说的别说。”
说完又不太满意地看王向春夫妻一眼,心真大啊,这点小岁数的也敢往这领。
杭景书倒是心里很淡定,反正她是要赚钱的,这里不行就去别的地方。
门打开后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小媳妇,吊梢眼抵着门问话,“来应聘保姆的?”
张经理上前堆笑回话,“是,前些日子说好了,今天来试试。”
小媳妇这才打开门,眼神打量一圈几个人,“谁应聘谁进来,其他的外面等。”
本以为是岁数偏大的那个,没想到进来的却是最年轻的。
杭景书进院后发现这里是真不错,一进门就是几块错落有致的花田,用红砖围了边,里面栽种了不少花卉。
才走几步,就听见不远处有整齐划一的口号声传来。
杭景书转头透过栅栏看出去,才看到原来是兵哥哥们在训练。
不过杭景书也没有多看,只一眼,就转头安静跟着前面的人走。
边走边看,这处独栋小楼位置极好,整体呈口字型结构,大门方向朝东,正对着三间正房,二楼的墙壁上还有不少爬山虎。
左侧还有三间偏房,右侧则是搭上了葡萄架,架子底下还有石桌石椅。
葡萄架旁边还有一道矮花墙,上面种着的是金银花,还有一颗细细的樱桃树。
门口还放着几盆鲜花,石板路的缝隙还有些许青苔,是个诗情画意的小院子。
院子里没有任何枯枝落叶,到处都显得干净整洁,明显是日日都有人精心侍弄的。
看到院子,杭景书对两位老人的性格也有些浅显的理解,有钱,有时间,还很有品味。
路过小院子打开门,杭景书才看到了室内的情景,朴实端肃的装修,虽然看不出是什么木头,光从色泽来看,就和自家的不一样。
其中客厅内的书架上,摆着许多老照片和徽章。
杭景书略低着头,没有四处打量,在门口站着等那人发话。
小媳妇看杭景书倒是本分,没和其他人似得进来就乱看,倒是满意的“哼”了一声。
“东边是厨房,你去做几个菜,两小时够用么”,小媳妇语气轻飘飘的,显然是没把杭景书放在眼里。
“几个人吃?多大岁数?”,杭景书虽然来的时候有所了解,还是想再问清楚点。
小媳妇十分不耐烦,从上到下的打量杭景书才说话:“两个六十多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