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59)+番外
还得好好计划一下。
二姐杭景画家住在兰花村的西边,现在下午日头足,不少人家都紧闭大门在睡午觉,反正临近冬天地里也没啥事。
等走到杭二姐家里,还没敲门, 门口的大鹅就嘎嘎叫开了。
大鹅看家本事不比狗差,而且就算飞出来拧人,也不用打疫苗!
赵家现在已经分家了,赵东来是家里的小儿子,自然不用承担养老问题,夫妻俩住在两间平房内,日子还算过得去。
小院里除了有两只大鹅外,还用细篱笆围起来养着二十只鸡。
这些鸡平均一天能下15—16个鸡蛋,攒些日子就能拿到县城或者市区去卖。
这个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牲畜,小的养鸡养鸭用来卖蛋,大的就是养猪,养牛,养羊。
养骡子的比较少,虽然下地干活不错,但这玩意它不生崽啊,没有其他牲畜养起来实惠。
还有句老话,驴肉香马肉臭,宁死不吃骡子肉。
除去能下地干活外,其他方面远不如其他牲畜。
不过听说也有好这一口的,但杭景书倒是从来没碰见过。
杭景画正抱着闺女喂奶,听见门外有动静就透过窗户往外看,没想到来的人竟然是亲妈和小妹!
正好怀里的小闺女也吃的差不多了,这时候的小娃娃除了吃就是拉还有睡。
这吃完奶吧嗒着嘴巴就睡着了。
杭景画赶紧放下孩子,又把炕边围上枕头才迎出去:“妈,小妹,你俩怎么来了?”
之前小妹落榜,又去当保姆的事杭景画都听大姐和自已说过了,这次看到小妹,也确实比之前温和多了,最起码没捂着鼻子嫌这嫌那。
和整理规划过后的新农村不一样,八十年代的农村,就是纯到不能再纯的农村。
各种粪便味道层出不穷,加上堆肥和旱厕的存在……
那味道,属实够劲儿。
碰到些干净的人家还好说,人家都会铺上灶灰来遮盖味道,要是遇到那些不讲究的人家,可就倒霉了。
王四兰夫妻经常下山做小工,所以顾不上养太多牲畜,只是有五六只鸡供着家里孩子吃蛋。
之前每次到这,杭景书都会捂着鼻子,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看来落榜的事也让小妹长大成熟了不少。
杭景画随王四兰,是个干脆利落的性格,家里家外打理井井有条。
院子里和往年一样种上了冬菜,小苗齐刷刷的看着就喜人。
院东边还有棵不高的柿子树,橘红色的柿子饱满沉甸甸的坠在枝头,路过时都能闻到些甜香。
王四兰进院后自动压低嗓子说话:“你咋自已出来了,孩子睡了?”
杭景画笑着带人进屋:“刚吃完奶睡了,咱们说话不影响。”
现在没有什么单独的婴儿房,母女三人就坐在炕上聊天。
被枕头包围的小家伙兀自睡得喷香,小手小脚时不时的动弹几下,小小一团别提多可爱了。
时间不早王四兰也不绕弯子,直接和二闺女说了自已的打算。
杭景画听着亲妈滔滔不绝的生意经瞪大了眼,不可置信地看着王四兰和小妹。
“这……真能行?”
第55章 少挑拨离间
“能行,肯定能行!”王四兰现在意气风发,说话动作间都带着和之前截然不同的自信。
这次王四兰和杭景书是空手来的,杭景画还以为是小妹没有了工作过来借钱。
没想到不仅没借钱,甚至还给自已找了份还算轻松的活计。
自从分家又生了个女儿后,赵家那老太婆一面都没露过,更别提什么伺候月子了。
连鸡蛋都没送来一颗。
还在街坊邻居前各种胡说:“生个丫头片子不争气,我儿子都没后了,我还伺候她?想得美!”
这话被出门喂鸡的杭景画听个正着。
自那以后,婆媳俩算是正式撕破了脸,虽然赵东来平时做木匠赚的不少,可谁也不嫌钱多。
幸好王四兰知道闺女坐月子,即使不能天天来伺候着,也是三五天就来一趟,送饭送菜,帮着洗尿布。
杭景画本身就心灵手巧,织些小挂饰,缝制些小东西根本不在话下,尤其家里还有缝纫机,做这些活正好。
王四兰今天把碎布头毛线等东西都带了过来,小柿子织起来方便,半个多小时过去,一个掌心大小的橘红小柿子就出现了。
这年头卖成衣的少,许多人家都是买布自已做衣服,女孩更是从小就得学着针线活。
这些简单的针法自然是一看就会,做起来就能上手。
针织小挂饰配上钥匙扣,看起来精致可爱,还喜庆,王四兰敢说,整个凤城,自家做出来的东西都是独一份。
眼见为实,杭景画没有犹豫待太久,就答应了:“那行!我回头按照小妹的图纸织出来。”
小娃娃还在炕上睡得香甜,王四兰凑过去看着小家伙软乎乎的脸蛋,眼中的慈爱几乎要溢出来。
看完王四兰就带着小闺女往外走,按住想要送人出去的杭景画:“你在家里好好待着吧,出了月子也少弯腰吹风!”
看着母亲和妹妹身影渐行渐远,杭景画敛去眼中湿意收拾炕上放着的东西。
结果在毛线包底下,她发现了压着的三张大团结。
瞬间眼泪无法抑制,杭景画肩膀微微颤动,手里捏着钱,任由泪水和断了线的珠子般无声滑落……
夜晚赵东来才从县城回村,还没到家就看到亲妈在路口等着自已。
心里没来由的涌上一股烦躁,赵东来无奈开口:“妈,在这站着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