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7)+番外
严奶奶不悦皱眉,“小于,楼上你收拾完了吗?”
之前周婶在的时候,她们俩就总凑在一块嘀嘀咕咕,严奶奶看不惯这些,索性借着周婶孙子放假的理由,让她回去了。
可这小于,做事也越来越不上心。
倒是今天来得这个,看着就是个踏实稳妥的。
这人都讲究眼缘,方才严奶奶朝厨房那么一看,就对这小丫头印象不错,每样菜都切得齐整,台面也是边做边收拾,看着干净又利落。
保姆小于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都收拾好了,我这才下来,就看见那孩子炸鱼用了半锅油,我正说她呢!”
杭景书在厨房忙活,听见小于有些尖利的声音就觉得好笑,书里说的越俎代庖,今天倒是看到真的了。
保姆小于这话一说完,果然严奶奶的脸色更不好看了,“你只管卫生,至于做饭的事,不用你跟着忙活。”
夫妻俩早年参加革命,如今政策好了,也能过几天清闲日子。
之前的周婶,就是嘴不消停,还手脚不干净,老两口都是眼里不容沙子的人,自然不会留人在眼前糟心。
看着这个小于越来越不着调,严奶奶说话也不再留情面。
保姆小于今年也才30岁,听见雇主这么说,也是知道自已有些忘形了,赶紧低下头答应。
严奶奶坐在客厅沙发上,抬手想给自已倒杯茶,却发现壶里的茶还是昨天剩下的。
心中冷哼一声,高声喊人,“小于,去换壶茶来!”
严爷爷看老伴这样子,就知道她的忍耐要到极限了,“要是不喜欢,就让她回去,这老刘介绍时也是好心。”
严奶奶看老伴安慰自已,也无奈轻轻叹气。
这边小于端着沏好茶的茶壶走过来,满脸堆着笑,“您瞧我这记性,昨天忙乎的茶都忘换了,这是按照您要求沏的茶,我给您倒上。”
伸手不打笑脸人,严奶奶即使不太满意,也是冷着脸接过茶杯,看小于身上还穿着打扫卫生的围裙,开口询问道:“这是小张介绍来做饭的姑娘?”
指的就是在厨房忙活的杭景书。
小于眼神先是瞟了眼在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严爷爷,才点头回话,“是呢,我看这小丫头也忒年轻了,肯定没有周婶做得好……”
严奶奶嫌她话多,茶杯放在小方几上,随意挥挥手,“行了,你去先前周婶住的屋子再收拾收拾。”
这意思就是要留下杭景书了。
这怎么行!
小于刚想再说些什么,严爷爷拿着报纸,眼神只轻轻往这边一瞟,她立刻就缩了缩脖子,彻底闭嘴。
很快到了十一点,杭景书这边也忙活的差不多了。
香喷喷的米饭蓬松香软,木须肉红黄绿黑颜色搭配得当,糖醋鲤鱼造型漂亮汤汁红润。
还有一大盘子鸡蛋黄瓜烙,颜色黄澄澄泛着娇嫩的绿,看着就知道满口鲜香。
旁边还有个小碟子,里面放的是配黄瓜烙的蒜酱,严老爷子看到这个眼神就亮了。
辣椒炒五花肉香气霸道勾人,三美汤用料简单,白菜豆腐配上些许紫菜和猪油,汤色奶白,滋味鲜。
严老夫妻俩对视一眼,心中对这小丫头更满意了。
第6章 月薪40块
四菜一汤摆上桌,严家老两口就笑得合不拢嘴,其中严爷爷更是喜笑颜开,一人就吃了半盘子黄瓜烙蘸蒜酱。
而严奶奶则更喜欢糖醋鲤鱼和三美汤。
杭景书在厨房留了饭菜,是给她和小于保姆准备的。
本来这小于保姆就对杭景书有意见,也没想到她做饭能有多好吃,可捧上饭碗表情就立刻不一样了。
同样是做鲤鱼,怎么这小丫头就能把鱼做的外焦里嫩酸甜入味,酱汁裹的恰到好处,一点腥味也没有。
木须肉各个配菜之间都不打架,要说最香的还得是尖椒炒五花肉。
五花肉被煎出焦香,肥肉部分嚼起来既有油渣口感,内里还保留些许肥润,和尖椒搭配在一起,辣爽不腻,能下两碗大米饭。
最后再来一碗汤溜溜缝,这顿饭吃的美呀~
那黄瓜烙只有一盘,严爷爷一个人就全包圆了,看他就着蒜酱吃得那么香,杭景书也心里跟着高兴。
这做饭的人,最喜欢看到的场面,就是大家吃的头也不抬。
其实,严爷爷和严奶奶的口味几乎是南辕北辙,好在杭景书做的是家常菜,鲁菜又能包罗万象,严奶奶也吃着感觉不错。
小于吃饭的时候很积极,可等吃完了,她就有些笑不出来了。
这小丫头的手艺这么好,恐怕周姨是回不来了。
杭景书是不管她想什么的,看饭桌上两位老人都放了筷子,杭景书理好衣服,就到客厅去准备撤碗筷。
“好孩子,先不忙,我有些话要问你”,严奶奶仍旧慈眉善目,语气愈发温和。
先是问了些基础问题,多大,叫什么,家在哪里住。
听见杭景书是高中毕业,差几分没考上大学时,严奶奶的眼神愈发温柔,赞许的看着杭景书,“这名字改的不错,文雅精致。”
杭景书笑着眉眼弯弯,“这是我哥我姐商量着一块改的,都说杭州风景美,赚钱了我也打算去看看。”
小于保姆知趣地去整理房间,既然小丫头要留下来,还是先打好关系是正事。
老夫妻俩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满意,接下来就是谈价格了。
严爷爷先起身,悠闲地去沙发上继续看报纸,还打开了广播,跟着戏曲咿咿呀呀的开始哼唱。
温和的日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给严奶奶慈爱的眉目镀上一层金光,“好孩子,你的手艺好,为人也踏实,留在这,我们一个月给你40块的工资,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