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76)+番外
上面写的文字和杭景书学的不太一样,是二简字。
王四兰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扫盲班还是参加过的,写出来的大部分字杭景书都能认识。
本子上的字迹虽然有些潦草,每部分倒是还分的算清楚,进货价,零售利润都是分开记录的。
看小闺女看的这么认真,王四兰还略有些不好意思:“妈,没啥文化,看家里有你用完的本子,还有铅笔头就用上了,那天也是找你大姐去问问咋记账更清楚。”
杭大姐虽然在村里只上过小学,后来也在夜校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是厂里的现金出纳,教王四兰记账还是很轻松的。
大致前后翻阅了一遍,杭景书就把账本还给了王四兰,对待老妈这种自主进步的人才,杭景书自然是不留余力的夸赞:“老妈你真厉害!怪不得种地做生意样样行呢!”
王四兰闻言笑得更腼腆了,顺势提出自已的想法:“闺女,妈今天来还想去买个字典,这做生意两眼抓瞎可不行,你给妈挑挑行不?”
对此,杭景书当然不会拒绝,“行呀!当然行了!”
正好这边有杭景书经常去的书店,她人才到门口,书店的老板就朝她打招呼:“小姑娘,今天有新来的试卷,特意给你留了一套。”
王四兰卖货的时候不紧张,偏偏到了书店门口开始紧张起来,杭仁山接过自行车好奇地看着她:“媳妇,你咋不进去?”
王四兰木着不说话,她也不知道咋了,到了书店门口,突然感觉有些自卑,心里也跟着不得劲。
看闺女熟练地和老板聊天的样子,看来是常客,估计赚的钱有一部分就用来买卷子了。
“妈,干啥呢,进来呀!”杭景书看王四兰站在门口不动,就又走出来拉着她胳膊带人进去,“给你挑了一本《新华字典》,还买了两根笔和五个本子。”
王四兰本来还有些自卑,听见闺女这么说,瞬间着急了:“你咋付钱这么快,妈有钱!再给你买几套卷子!”
书店老板看母女俩这互动也被逗笑了:“行啊,大人小孩都努力学习,好兆头啊。”
进门前王四兰还有些局促,但在看到老板人之后,就淡定了不少。
尤其是仔细打量了这店铺后,王四兰眼神瞬间就变了,她不着痕迹地靠近门口柜台,神情自然的跟老板搭话:“现在孩子学习任务重,有这么个书店真方便。”
何老板今年40多岁,是从印刷厂辞职出来单干的。
这个书店也是他事业的起点,有人捧着,这话匣子就打开了:“那可不,这地方我可是挑了很久的。”
王四兰听他这么说直接趁热打铁,趁着杭景书挑卷子的空隙,跟何老板相谈甚欢。
最后直接套到了一手消息,现在这片商业街,想要租就得找到产权人,最重要的是卖东西就得有营业执照!
看着窗户明亮地方宽敞的商铺,王四兰一颗心激动地怦怦跳。
这些搁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但现在手里捏着钱,实在是蠢蠢欲动!
第70章 送手表
从书店出来,王四兰就迫不及待地拉着闺女悄声商量:“闺女你说过年前,妈在县城租个房子咋样?”
而杭景书想的是,既然要租不如就一步到位,直接提议道:“妈,那不如直接在这里租房子吧,县城来回来去的不也得跑吗?”
她明白王四兰的想法,今天来买东西的,不仅有杭景书带来的同学们,更多的还是出来逛街的女人们。
这里人赚得多,对于美丽精致的东西更舍得花钱。
而且越靠近年关,走亲访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这些能够装点门面的小饰品,属于锦上添花作用,这两次来市区摆摊,给王四兰增添了更大的信心。
听闺女建议直接租房在市区,王四兰也觉得有道理。
这样离闺女更近了,而且下火车后就能直接到住的地方,不必在苦哈哈的拉着一堆货走山路。
这年头能人多,看小饰品卖的不错,别人也能去进货。
自已家里都是普通人,没有通天的垄断手段,只能抢占先机靠记忆走在别人前头。
其实杭景书也不是没想过做服装生意,但现在的粤城可不一般,各路人马鱼龙混杂,想要喝点汤都不容易。
没点手段的普通人可能能赚到一些钱,同时身上所承受的风险也是加倍的。
第一次进货成功了,下回再去没准就会被盯上,等到那时候抢钱还是小事,人别留在那就好。
自已上辈子没什么成就,这辈子想考大学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人脉, 同时能有安身立命的手艺才是根本。
趁着时间还早,母女俩走走停停,把租房细节商量的都差不多了,也正好到了大院门口。
王四兰又往闺女手里塞了五十块钱:“你平时学习重,买卷子也要花钱,这些钱你拿着。”
猜到杭景书会不要,王四兰直接塞到她手里,然后飞快地登上车子走了。
本来还推着自行车的杭仁山目瞪口呆,随即开始狂奔追人。
“媳妇,等等我啊!还有个人呢!”
看这俩人飞快跑远的杭景书:……
还是赶紧回去做饭吧!
有了经费, 下次再去何老板那多买点试卷,进入题海战术!
今天难得是周日,杭景书回来的时间不晚,和两位老人商量后,就在后院简单支起来锅,打算做小鱼贴饼子。
严爷爷最近爱上了钓鱼,趁着还没上冻,最近天天能钓到些小鱼回家。
大院里其他人也都是图钓鱼新鲜,手指长的小鱼凑吧凑吧也够不上一顿,索性都给了严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