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85)+番外
说起自已的孩子,于丽红唇角笑意都压不住:“可不得,我这还得赶紧回去,小杭你自已慢慢收啊。”
杭景书自然不会挽留:“没事,红姐你快回去吧,趁着天还没黑透!”
看于丽红穿上衣服急急忙忙地出门,杭景书才松口气继续干活。
第二天杭景书做好早饭就出了门,爸妈租房子的地方在商业街附近,那边都是平房,有得是单位划分出来的职工房,还有之前批斗后留下来分着住的老房子
幸亏现在市中心还不算大,东边是小商集散区铺区,也是后世的建国路批发市场,刘康媛所租的门店就是这边位置最好的地方。
改革开放的春风越吹越大,小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再往前就是各种市政单位,还有正在盖的大商场,电影院,银行,宾馆,饭店……
听说这边还要划一块地方来盖公园,即使在20年后,这里仍然是市中心区域。
才走到路口,就看到爸妈来回搬动东西的身影,杭景书赶紧过去帮忙。
看到闺女王四兰特别高兴:“呀,妮这么早就来了。”
夫妻俩这星期除了收拾东西,就是在看房子,和闺女商量定之后,俩人就开始忙活。
终于在昨天交了钱,还写了合同,今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着收拾东西。
怕村里的人东问西问,夫妻俩3点就起来搬东西了,幸亏家里没养狗,鸡也让人偷了,不然想要悄悄地离开,还真有点困难。
麦子已经浇完的冻水,偶尔回去看看就成。
赶在年关前,要赶紧做生意赚钱。
杭景书跟着爸妈往里走,看这边的街道都收拾的很干净,进门发现院落宽敞,两间屋子也收拾的干净利落。
王四兰还特意带着闺女去看了镶瓷砖的厕所,满脸都是高兴和自豪。
“明天我就去你大姐那把货拿过来,就能操持着摆摊了。”
杭仁山把最后一包东西扛进屋,也坐在凳子上喘气。
那家人大气,还给留下了点家具,最起码不用打地铺,还有个缺了角的餐桌。
衣柜也是需要垫脚才不晃的,抽屉也是漏了一半的,但王四兰和杭仁山都觉得挺好,最起码修修还能用,不用花钱买!
村里老家也有王四兰的陪嫁和结婚前做的大柜子,都是木头的又重又沉,想用自行车拉到市区来肯定不可能的。
当然也没什么必要。
杭景书和王四兰忙活着铺床和收拾衣服,杭仁山就顺手把瘸腿的衣柜垫上,又顺手找了块板补好抽屉。
看院子里有水井,杭仁山也不干坐着,打水就开始擦家具。
夫妻俩这回来,把能拿的东西都拿上了,自已做的大棉被,锅碗瓢盆,小马扎,需要穿的衣服,还有自家的口粮……
只要是没坏的,能打包带走的,全都拉这来了。
幸亏俩人都会骑自行车,从昨天交完钱开始,王四兰骑一辆,又从大闺女那借一辆,才耗子搬家似得弄得差不多了。
屋里空荡荡的,把东西都归置到地方,三口子就坐下来说话,聊到最后,重点还是放在了租商铺上。
第78章 营业执照不好办
现在王四兰卖的东西主要是些小饰品,但改革开放的风吹得很快,要想真的把东西卖上价格,还得租店铺。
建国路这边的一整条街都是小商铺,卖成衣、裁缝店都有好几家,真正的精品店还没有出现。
要想有钱赚,就得走在人前头。
这个星期王四兰除了看房子外也没闲着,还往何老板那跑了几趟,对于租金还算有了解。
“我问过了,像建国路主街上的这些商铺,最高的租金一年要2000块,如果是和平街那边比较偏的地方,能谈到800一个月。”
2000块!
王四兰是想租个好位置,但这个价格实在太贵了!
她现在手里连本带利才只有5000块钱,如果付了房租,剩下的就不多了。
而杭景书却不这么想。
2000块实在是太便宜了!
要知道这里一直是市中心,十年后的房租就会变成一个月一万块!
这2000块钱必须得花。
而且租房合同签越久越好!
年关将至,不少店铺都开始进货囤货,目的就是在过年这段时间狠狠赚上一笔!
不过租商铺这件事,有人赚钱自然就有人赔钱。
人如水,要流动起来才有收益。
所以绝对不能租太偏僻的位置,中心位置他们平民老百姓也挤不进去,选一个租金1500左右的就差不多。
王四兰本来觉得花这么多钱租店铺还有些肉疼,但听闺女分析后,也觉得可行。
小摊小贩流动性大,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意不好做,不如租个铺面更稳妥。
而且,杭景书心里还有其他的打算。
现在改革新风吹得遍地都是,九几年左右还会有土地改制,不仅家里的地能重新划分,市区的商铺如果能买,就一定要趁机买下来。
这样即使日后爸妈不做小商品生意了,也能有属于的自已商铺,租出去每年都是一笔固定收入。
也算是不白重新活一回。
建国路这边一开始就是职工小市场,后来凤城地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还有各种乡镇企业拔地而起,这片就越来越繁荣。
制砖厂、化肥厂、造纸厂、成衣厂还有瓷厂和印刷厂,职工人数越多,这片小市场就越来越热闹。
从五六十年代到现在就彻底形成了规模,现在想要租商铺,只要交了钱,手续就能办的又快又好。
八几年的时代还是铁饭碗吃香,住着厂里给分配的公房,享受着各种福利待遇,逢年过节还都发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