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科举郎的大厨妻(37)

作者: 未雁北归 阅读记录

“此状似牡丹之菜,名为金齑玉脍。”

竹青有条不紊地回应道。

“玉同鱼,色白如玉,没错没错,哈哈哈好名。”

徐山长抚须长笑,满意此菜寓意,

“苏大人真是请了个好厨子,实力不凡。”

苏判官淡然抚须,回应道,

“侥幸,你们满意便好。”

后苏判官的脸庞又勾起一抹笑意,只是被浓密的白须挡住。

若细看眉眼,熟悉他的人便可知他此刻的心情美妙。

竹青看后,亦高兴地想着,

老爷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的笑了。

*

白瑶熟练操持刀具,剔除鱼骨,却保留白鱼完整。

以签串之,佐以香酢几滴,蒜末放于肚中,将茱萸碎均匀抹开,一面烤至金黄,后轻快翻面。

同样步骤涂抹上香料,烤至鱼皮微微发卷,便将整块鱼均匀切段,每盘放上相同的鱼块。

吕梧起身,拿长板装竹盘,步行缓缓,一次便将宾客众人的食盘皆放置在长板上,需得小心翼翼。

观溪流潺潺,食盘高低浮着,带着独特的香味飘向远处。

吕梧归来时,只见白瑶已将羽觞杯取出,挨个杯壁想靠,置于桌上。

一转身,白瑶轻松提起半身高的酒坛,见吕梧归来,便让他拿上酒筛子,下面亦放个圆坛接着,就着酒筛子,手捏酒坛口,微微倾斜,将里面残留的酒糟滤去。

大酒酒液呈黄色,清澈透亮,口感浑厚老熟,与现代白酒有所类同。浅浅品尝后的白瑶这样想到。

白瑶将滤后的大酒倒入已准备好的羽觞杯后,便将羽觞杯直接放进溪水中。

由于羽觞杯杯壁边缘上,长着两只可爱的大耳朵,羽觞杯能稳稳浮于水面,漂向各位宾客。

苏判官见羽觞杯已至,到了他预先所想的介绍弟子时候。

便一手抬高,轻轻举起羽觞杯,一手抚须,淡然抚须,面含笑道,

“诸位前来,苏某不胜感激。今已至云州县数月,奈何身有恙,神无力,不曾招待,望诸位海涵。如今苏某寻到关门弟子,魏弘简。此等喜事,请诸位与我同举杯。”

话罢,自己率先喝完杯中酒。苏判官年纪已大,不胜酒力,大酒入喉,面容瞬间浮霞。

竹青忙搀扶,苏判官摆手,与老友徐山长闲谈数句,睡意上头,只能魏弘简代为招待。

邀请宾客有县城玉林书院苏判官的老友徐山长。

徐山长一想是信里所邀,意为青年才俊认识交友,便带着得意门生五人,同林副讲一块前来。其得意门生中便有高洪武与彭飞。

在听闻魏弘简名后,曾帮白瑶代写书信的高洪武,控制不住面色,眉梢直抽抽,尴尬以流觞杯遮脸,但眼神不住跟着魏弘简转着。

一边轻声自我安慰道,不一定是他,只是重名罢了...

但他怀疑的、羞愧的眼神始终萦绕魏弘简身边。

魏弘简身着一袭青衣,身姿挺拔,气宇轩昂。脸上始终带着从容淡定的微笑,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风度。

他熟练地与各位宾客们寒暄着,言辞得体,态

度亲切。每一位宾客都能感受到他的热情与关注,这点得到了林副讲的赞赏目光。

与宾客们一一敬酒时,魏弘简端起酒杯,言辞恳切,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与敬意,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气度。

整个酒席上,魏弘简的招待手段熟练而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勉强。

他的淡定从容和优雅风度,让宾客们对他赞不绝口,也为这场酒席增添了不少光彩,苏判官脸上亦有几分得意,不枉早起跟他讲过些许酒局注意事项。

虽然面带笑意,但魏弘简始终感知不适,他觉察到人群中一束强烈的目光一直跟随着他。

那目光似乎有些羞愧与惊意的意思,想这几日自己并未外出,亦无从认识宾客们。

魏弘简双眸一暗,闪出寒光。他想起了白瑶代笔写下的藏头诗,一时羞恼之意浮于心头,却神色平常。

魏弘简不着痕迹地搜寻着那强烈目光所在的方位,瞳孔收缩,找准目标,是徐山长旁,一身材高大,有着小麦肌肤的男子。

细想刚刚招待时得知的名字,高洪武。魏弘简眉心一皱,自己记下了!

接下来,白瑶按菜谱顺序,接着制作鱼兜子,此小吃风靡街头。

白瑶将鱼肉同鱼丸做法,用木杵圆润那头,捣成肉泥,取刺,取一团均匀团成小汤圆的模样。

将小汤圆们放在文火熬上的米粥中,观鱼汤圆在皎白的汤汁中浮浮沉沉,分外诱人。

剩余鱼泥配上半合蒜末、半合茱萸、半合香酢,混合煸炒,待壶中飘出点点辛意,取出备用。

豆粉三合,清水五合,均匀搅匀,杆成不沾手的面皮,白瑶右手化拳置于面皮中央,将面皮提起,裹成兜状。

白瑶随意地挽起衣袖,将煸炒好的馅舀上三勺,置于兜中封存。上甑篜上半炷香,揭开木盖,鲜美滋味,迸发而出。

吕梧将拳头大小的鱼兜子轻轻置于瓷碟中,竹条板上,软嫩鲜香,旁配上陈酢,风味愈佳。

见文火熬制的鱼丸粥亦已煮好,白瑶轻舀一勺,入小碟,轻抿一口,皎白软糯,滋味上好。

便将壶里煮好的粥均匀分至瓷碗,白气腾腾,随着溪流,在空中飞舞。

吕梧收拾着竹架上的工具,忙碌中抽空问到白瑶,

“师傅,我见竹架上的竹条盘已不多,是不是已到最后一菜了。”

白瑶颔首,大将风范,云淡风轻道,

“不错,仅剩金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