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119)+番外
但家里这么多屋要烧柴,厨房那边也耗柴,她也不好单独浪费那些柴。
等以后西屋每天烧地龙的时候,她也会过去与其他人一起写话本。
她才十二岁,只是各据一桌写字,不需要太过避嫌。
却能合理使用柴火。
顾佳琪认真地赶着进度,手冷了搓一搓,或是捂一下汤婆子。
写累了才将笔放下,关上窗子,去厨房那边走走。
主院这边就她了。
虽然这时候家里没什么活儿,但厨房烧了个火塘,还挺暖和的。
农家老人很喜欢坐在火塘边上。
远远地烤着火,做些针线活儿,说说话,就是村里人串门儿也好招待。
有时候往火灰里埋一个红薯,拿火钳不时地扒拉一下,就很招小孩子惦记了。
顾佳琪过来的时候。
就看到丰常胜正蹲在太奶奶脚边,期待地看着太奶奶拿着火钳正扒拉着红薯。
烤红薯的香味已经散发出来了。
看到她进来,丰常胜立刻开心地喊道:“表姑,红薯香啦。”
“琪丫头冷了吧,快过来烤烤火,红薯就好了。”丰老太太也笑着说道。
火堆中有几个红薯,要不时地翻个面儿,防止烧糊烧焦了。
顾佳琪拿了把木椅子过去坐下,摸摸丰常胜的小脑袋。
“这天儿比昨天阴了不少,怕是要下雪了。”她说道。
“今年在城里过冬,应是比村子里方便多了。”丰老太太笑道。
“这些天村里都在忙着堆柴垛子了,瞅着这雪晚了,怕要是连下几天的。”
在不远处做篾活儿的丰老爷子也道。
丰家前些天也每天都在砍柴呢,砍了柴拖回来晒在院子里,只不过往府城拖了不少来。
怕家里忙不过来,后来咬咬牙又在村里收了一些。
听说府城这边有专门卖柴卖炭的铺子,他们从村子里买柴总要便宜得多。
如今家里劳力都来府城了,明儿得回了,不然怕在雪前赶不上再攒一批柴过冬。
依他的经验,这雪近前不下,下旬必下大。
顾佳琪与外公外婆闲聊着。
剥开红薯烧焦的外皮,喂丰常胜吃红薯,自己也不时咬上一口。
看她和表侄相处这么好,老人心里很宽慰。
李慧坐在远一些的位置,正给丰常胜做着新棉裤。
小孩子这年纪正是好动贪玩的时候。
到了这天气里又怕尿湿裤子不够换会冻着、又怕之后下雪了弄湿裤子会冻着。
多做几条出来才够换的。
顾佳琪在大家心里,是以前没在农家生活过的,尤其没在农家过冬,只担心她过不惯。
也是因此顾家人一咬牙就搬来了府城,哪怕付了这么贵的房租也要搬来。
但顾佳琪在厨房火塘边坐着,剥着糊黑了手指的红薯,吃得一点也不嫌弃。
又让大家觉得,这丫头是真豁达自在.
不管是在穷家还是富贵窝,都能悠然自得面对一切,将自己过得很好,没有格格不入。
快中午的时候,其他人都还没有回来。
但顾丰氏和李慧却做起了中饭。
除了柳君逸说他们中午在外面酒楼吃饭,不回来。
其他去逛府城的人,都是要回来吃饭的。
卖糕点的也会在午时前后赶回来,就看糕点卖得怎么样。
顾佳琪这会儿没什么事情,也去帮忙做饭。
早上的馒头还有一些,但他们中饭煮了大米饭,没有掺红薯进去。
但顾佳琪却洗了几个红薯,削去一些不好看的外皮后,就切成了红薯丝,又切了点大蒜。
再将白萝卜也切成了丝,准备炒红薯丝和萝卜丝,就用大蒜叶添香。
冬天能吃的蔬菜越来越少,但是萝卜丝清炒或是炖汤,也算蔬菜。
舅舅他们最先回来,后头跟着卖糕点的顾岳祥和丰明昌。
听着敲门声,顾丰氏连忙去开院门。
丰常胜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跑,已经熟悉了新的生活环境,并不拘束认生。
大家放好驴车,喂驴的,去厨房烤火的,谈笑风生的家里一下就热闹起来了。
少年们是赶在饭菜做好的时候赶回来的,他们跑得远了些,还去了城北呢,可远了。
吃了中饭,下午舅舅们又出门往另外的方向去了,少年们也继续去逛。
说天气不好,早点逛一遍了了心愿,明天就不出门了。
第105章 做书院生意
顾岳祥和丰明昌今天主要在墨风书院和城南一带跑,再去城东绕了一圈就直接回来了。
下午就直奔城东再往城北方向的府学碰碰运气。
城西那边暂时没去。
西市做小贩买卖的人肯定多,糕点铺也多。
城东铺面比城西要贵,城东生意当然更好做,但去城西逛的市井人家更多。
因而,他们现在是量力而行,不是要全城包揽。
这么大的府城生意全做下,他们也没这么大的能耐。
等下雪了肯定也不能出去跑买卖了,之后就只帮城南附近的生意。
隔天跑一趟就行,天天跑,人家一次就买个一两块,他们不得时时候着?不跑死也冻死了。
因此,今天只是熟悉行市。
等明天再去卖糕点时,就会提醒所有买糕点的客人。
这天要下大雪了。
下雪就不出来了,可以多买几块能放几天的,不方便出门的时候也有得吃。
而顾佳琪已经在琢磨新的吃食了。
赶在天黑前,所有人都陆续回来了,回得晚的是顾北亭和丰明阳他们。
“君逸回家去了,明天过来。”顾北亭和顾佳琪小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