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120)+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顾佳琪点点头,没有多问。

柳君逸原本是为了就近读书方便,才买了墨风书院附近的宅子。

平时住在这里,当作自己清静书房用。

但他也不能一直不回家的。

尤其最近天儿越发冷了,回去拿几身棉衣、给长辈请安、陪家人吃顿饭,还是要的。

晚饭之后,因柳君逸今晚在柳家住,顾北亭便没过去他院子。

今天他们去找中人看铺子,看了几家不是铺面小就是只有一层,都不合意。

毕竟他们要在墨风书院附近做生意,这里原本铺子就少。

还是如柳君逸说的,书院的人出来都想去逛街,谁会在书院门口逛逛就完了?

因而,这边铺子都不大,生意也是一般。

铺价也就比城西的贵一点儿,和城东没得比。

和城南主街也没得比。

他们看了许多家,只有那家茶楼符合要求。

茶楼四个大铺头,有两层,后院里还有两进两侧,还有四个角院。

听说那茶楼原来就是做酒楼的,酒楼做不下去卖给做茶楼的。

现在茶楼生意也不景气,东家也在中人那儿挂上了名,就等着下一个接手的了。

只不过那茶楼要两千五百两,柳君逸觉得有些贵。

顺心酒楼在城东南位置,也就这个价。

中午请了中人吃饭,知道茶楼东家不在府城,家里是府城北边的微山县。

天儿冷,没几个人出来喝茶,他们去茶楼里全部看了一遍。

柳君逸只肯出两千两,让中人联系东家商量,最多两千二百两。

剩下的就是等对方答复了。

第二天早饭后,丰家人帮着把南房那边的空地搭起棚子后,就准备回去了。

三个舅舅得赶回去备柴备粮过冬,丰明华得回塾里上课。

丰明学、丰明飞也要回去读书。

李枫不想等年后,就接了伙计工作,先跟着余年往各处拖货、送货。

年前还能做满一个月,能拿到五两银子工钱。

酒楼还没有买下,丰明阳也先回县城那边。

不过府城酒楼是一定会开起来,丰明阳也确定要过来这边,这次回去就会辞工。

再让粮行招人,还要办交接,要带两天让人熟悉粮行帐目。

当天早早吃了中饭,丰家人就回去了,院子里一下空了不少。

下午,少年们继续逛去了,柳君逸却过来了。

顾北亭正和妹妹在商量新酒楼的经营细节。

见他过来便一起到顾佳琪屋里说话,将炕烧了起来,屋里很快就暖和了不少。

三人总算能说点正事不用担心被人听到。

顾佳琪想将辣年糕当作新的糕点小食来卖,要柳君逸安排人手赶紧做出年糕,再让糕点铺和新酒楼一起卖。

糕点铺在繁华的街市,自开张就推出不少新糕点,生意一直极好。

新开酒楼在城南比较偏僻的位置,是因有墨风书院才形成街市。

但街市开的小铺多、大铺几乎没有,因为生意不好。

也就是说那一带原本就不是街市,主做书院生意,客源自然单一且稀少。

在那里开酒楼原本就要费些心思,寻常经营思路肯定行不通。

但在酒楼推出辣年糕的价值并不大,只能当作小食来卖。

“辣年糕由糕点铺当作冬天主推。”

“我们在酒楼也推,对人就说是在糕点铺进的货,若生意好还有利别家酒楼也去进货。”

“府城这么大,生意也不是谁一家能做完的,只要将辣年糕推好了,糕点铺总有赚的。”

“对了,还有红糖年糕、豆沙馅年糕,一并推出,免得别人抢先学了去。”

顾佳琪将之前琢磨的新吃食说了一遍。

“新酒楼这边,喝茶要推好茶,提供小茶炉让客人自己煮茶,主打一个风雅。”

“饭食也要有特色,不走寻常酒楼那一套,眼下天儿冷,主推火锅、干锅和煲汤,加上各种速食。”

“昨儿我说的小瓦钵装的烧鸡,这个可以改成白切鸡、酱油鸡、香辣手撕鸡、冬瓜鸡盅。”

“烤鸭、八宝鸭、荷香糯米排骨或是鸡鸭,种类不需要太多,但要有特色且是咱们首推。”

“以后客人提起来这些吃食就知道咱们酒楼。”

“也就不会局限于书院这边的客人了,别处的客人也会慕名而来的。”

“还有饭团也是,打包可以用荷叶、油纸、瓦钵,咱们不回收瓦钵。”

“但若客人自带瓦钵或别的碗具、食盒也是可以的。”

“我们不用给出这些东西,可以赠送一份配菜,但不接受降价抵钱的行为。”

“另外,咱们前期主做书院生意那就是读书人生意,琴师、说书先生都要安排上,气氛就出来了。”

“另外,开张生意之后,再推诗会、猜谜、书法等小主题活动。”

“主办者可享八折优惠,由我们酒楼办的,中奖者当场免单。”

“说起这个,昨儿我就想找逸哥哥拿些纸过来,我手头也没有写大字的毛笔。”

“我要练大字,还要贴春联的红纸,我们早些写点春联,年关时拿去卖。”

第106章 完全属于她个人的荣誉

“或是放在酒楼、糕点铺那边,买得多的客人直接送,或是常客也送春联。”

“书院这边的酒楼,也要留一面墙,让客人题字、题诗,形成风雅习俗。”

“墙面有限,写的人多了就没地儿了,最好就是提供纸笔,写好了挂在那面墙上。”

“等挂不下了就将最前面的摘下来,拍卖给别人,拍卖的钱用于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