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126)+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只不过如今干货铺那边生意太好,作坊里赶货都赶不过来,顾佳琪也不能大量内耗作坊的货。

就没再让人送货过来了。

转眼到了冬月二十八,皓月楼开张的日子。

早两天就雪停了,太阳再次出现,大家都开心地说,皓月楼开张好日子。

这些天,顾佳琪在完成第一册 书后就没再继续写了,一直在写对联,又画了四幅梅花图。

白梅、红梅、雪梅、黄腊梅。

四幅同等大小的画作,梅花取景不同寓意各有千秋,却都没有题诗上去,而是将题诗位留白。

画作一一写上:溪雪,又盖上小印,记下了作画时间。

下雪的这些日子里,顾佳琪每天忙的就是写联作画。

抽空又教娘和外婆、表嫂剪窗花。

这是她以前大学时的东北室友祖传手艺,全寝室都跟着学过。

简单的喜字、福字、天天向上、美满吉祥、万事如意……这些喜庆的字花,还是会剪的。

而今也派上了用场,娘和外婆、表嫂学会之后,每次都能剪一些出来,准备到年关时去卖。

少年们最近写话本之余也开始练大字。

写不了潇洒飘逸的字,隶书、行书、楷书却是熟练拓过的。

少年们越写越顺心,已积攒了不少春联,到时拿去顺心酒楼当年关应景的节礼送。

而顾佳琪写的那些春联,则是留着在皓月楼当节礼送,每一幅都有溪雪之名。

溪雪,将通过字和画扬名。

只要名气传开,那些赠送的春联节礼,就能将皓月楼的档次再次拉高。

冬月二十八是开张的日子,一大早皓月楼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都忙碌起来。

顾北亭早一天也到了,跟着柳君逸去了墨风书院和认识的人打过招呼,统一发出了邀请。

并回应了柳君逸说的八折。

书院师友皆八折,且连打三天八折。

早五天,柳君逸就带着一群书院的同窗好友们去了一趟府学那边。

将用梅花笺印好的皓月楼广告,发给府学那边认识的不认识的先生和学子们。

因是墨风书院过去的,柳君逸又是府城读书界风云人物。

便有那不满他们发广告行为的师长,到底也没说什么批评的话。

顾岳祥和丰明昌去卖糕点时,也将一块贴着大红宣传纸的木板放在驴车上,不时喊两嗓子。

连着几天,整个府城几乎都知道了,墨风书院外头的墨风街上那家茶楼又换东主了。

现在叫皓月楼,主卖酒食,提供茶点。

而吸引大家注意的并非酒楼卖什么,而是那家茶楼又易主了。

生意不好做不下去,就会频繁易主。

作为那条街上唯一的茶楼,也是唯一的大铺,一直挺受关注的。

换了人,很多人都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关注起来的。

对于其以文会友的主题,到是没什么兴致。

不过,读书人却多了几分期待。

开张三天对读书人打八折优惠;

读书人可以题诗作画,挂上“文友墙”。

按挂上的顺序排列,每一个消费过的客人皆可评价并投票。

每十天选票数最多的三幅字画拍卖,价高者得。

第111章 顾四郎

拍卖所得,会由字画所有者与皓月楼平分。

皓月楼负责展示、维护品评投票和拍卖事宜。

虽然当初顾佳琪提供的经营特色,有拍卖所得捐赠这个思路,但……

这种事情要执行起来,太难。

虽说行善积德是一个很有用的道德捆绑,但真要做下去就会面临各方的阻力和质疑。

他们只是一家酒楼,不是一座衙门。

想要博善名或真仁义,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做。

而不是一下拉进那么多陌生人进自己阵营。

人多、心眼多,不是目前的他们能够掌控的。

顾佳琪知道是自己想法不够成熟,乖乖听取了哥哥们的意见,改成了双方合作共赢的方式。

这才是会吸引读书人踊跃参与的方式。

皓月楼利用自己的经营平台和炒起来的热度,为读书人提供了一条便利的卖字画获利的出路。

比在街头自己摆摊,更省时而利益最大化。

溪雪,也需要通过这样的平台将自己的字画炒高热度、卖个好价钱,顺便打响名气。

皓月楼重新修缮时,就在大堂的楼梯两侧各建一面大大的“文友墙”。

用来张挂字画,供人欣赏、品评。

今天开张,还没有别的读书人送来自己的字画和诗文。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皓月楼今天会挂谁的字画和诗文。

早饭时间刚过,书院这边就有人聚集在门口,朝斜对街的皓月楼张望。

然而,皓月楼大门紧闭,看不出什么动静。

今天一早,柳君逸也没有来书院,大家也不知道找谁去打听。

“咱们还是回课室去吧,留个人在这儿盯着就是了。”

“对,外头冷死了,回课室去暖和。”

“也还不到开张时间呢,这才辰时初?”

“……”

一群家境殷实的锦袍秀才们,有的将手拢在袖中、有的干脆抱着个手炉,闲聊了一阵儿后就散去了。

皓月楼虽然没有开门,但后院里却早就忙许久了。

从枫林村过来的二十人,那五个二十出头的全部安排在了前堂当跑堂小二。

毕竟年纪摆在那儿,他们读了几年书也去外头做过工。

与那些个十多岁的相比,算是见过世面的,接人待物和胆量都要有优势一些。

而他们每一个人都带了个十五、六、七岁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