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163)+番外
“我身为母亲管不了他,还要因他而被责罚?”
柳大夫人说到这里便委屈地嘤嘤哭泣起来,犹豫委屈得仿佛被欺负的是她。
柳老夫人蹙眉,表情不耐道:
“别闹了,说得好像你有多宽仁大度、慈和善待了君逸似的。”
“你们继续交帐,今天务必全部交结干净,有什么问题就记下来,之后着重处理。”
“傅氏,别忘了你也是嫡房媳妇,若是连个家都掌不了,那就只能再抬几个妾室上来分担了。”
柳老夫人原本还想看看傅氏的能力再说。
现在见张氏半点也不知错还在给逸儿泼脏水,那就别怪她不会将掌家之权交回去了。
“以后每个月将庶务汇总到我这里禀报,若有不清不楚的帐,也好帮你盯着些。”
以后就算仍让张氏掌了家,每个月也得向她这个婆母汇总禀报。
再想随便扒拉公中的银子给张家?
哼!
只要老婆子还在世,那就别想了!
柳老夫人一通交代之后,便留下身边的主管婆子盯着,自己只带了两个丫环匆匆赶去逸风轩。
第143章 怕引不起父亲的重视
逸风轩,柳家和已经到了,看着儿子仔细地清点自己的物品,一副再也不回来的绝然态度。
他也懒得劝了。
反正这儿子是要科举的,便是现在拴在家里又如何?
乡试之后得去京城参加春闱,春闱之后要么留京要么外放,都不可能再回到家里来。
大夏王朝官员任用,都是异地外调。
除了在京城的世家直接进京城衙门任职的机会很大,不算异地任职。
大多情况下,异地为官是普遍现象。
也就是外放,任地方官,如府衙、县衙都属地方官。
外放都是五年一任。
任期到了由吏部评选政绩,递内阁评估升官还是降官或是连任,也有可能原职异地高职。
比如,从这个县的县令调到另一个县继续做县令。
那些没门路没靠山的,若自己做不出功绩引起朝廷重视,或是被权势阵营遗弃……
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也接不到吏部调令。
有些年少科举入仕的读书人,到死才能回家乡。
想活着回到家乡的人,只有三条路。
蒙皇恩获回乡省亲假的;
长辈去世丁忧守孝的;
致仕的。
柳家是有钱大户,柳君逸自小生活在富贵中又会读书。
柳家要的是他仕途青云,而非想着怎么回到家乡。
因而,迟早要面对长久分离的结果,如今也该早些适应这个局面才对。
何况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决择,也有自己要走的路。
柳大夫人总说混帐翅膀硬了。
可不就是翅膀硬了么,鸟儿的未来在浩瀚的天空,而非父母的鸟巢中。
柳家和并不觉得难受。
他在京城也有不少生意,以后儿子在哪里任职,就在哪里多开几家铺子就是。
以臭小子打小精明的性子,在外头也吃不了亏。
柳家和坐在窗下榻上,手中端着一杯热杯却怔怔出了会儿神。
等柳君逸再盖上一口木箱时,才出声道:
“如今你手中没有人手可用,过两天我亲自给你选几个小厮,护卫也要早作安排。”
“还有管事和帐房,都给你挑几个,明年你有什么计划,总会有用得着的。”
“我希望,是真真正正、干干净净给我的,能够效忠于我而非背后又多出几个主子的。”
柳君逸继续清点自己的东西,到是没有拒绝父亲的好意。
“另外,我如今住的小院原本是我方便读书的一进小宅子,身边照顾我的,只有余年一家子。”
“人手虽少,人员却简单合用,余家人也纯朴善良。”
“只不过相比开铺做买卖,我将来是要做官的,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安危,也是家族的荣辱兴盛。”
“昨晚我的事虽闹得很难看,但我昨晚也仔细思量过了前途,我的、家族的。”
“柳家不差钱,想要改换门庭光我一人还不够,也要多培养族中子弟多出几个仕子,而非纨绔。”
“再好的父母若养出纨绔,也是教子无方,千万理由万般苦衷,都不能为养废子弟当借口。”
“父亲是家主,应该很明白个中辛苦。”
“荣耀来得容易,守住却难,赚钱也容易,守住家业却难。”
“父亲,我的翅膀硬了可以自己飞,接下来你还是多关注君胜的课业吧。”
“他都十三了连考童生的心思都没有,我十二考童生、十五中秀才。”
“不让他向我看齐,有我一半可行?”
柳君逸早就知道母亲偏心。
也因母亲的偏心娇惯得君胜吃不了半点苦,性子娇纵没有前途目标。
他甚至偶然听见母亲说过,将来柳家的家业是要交给君胜的。
这一点,他当长兄的到不在意。
家业什么的,想要就自己赚好了。
何况他是读书人,是要科举入仕的,也不可能将心思都花在管理什么家业和生意上。
从他考科举开始,便是走上了另一条路,也是父亲最想看到的。
若他不走科举,他身为嫡长子又是父亲一直培养的继承人,继承家业哪里轮得到小的?
但母亲还是这么说了,只能说母亲的偏心就在明面儿上。
他不怪。
五指还有长短呢。
只是母亲在君胜还小的时候就这么明着说,是在教君胜从小敌视长兄吗?
还是只为了娇惯孩子,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