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195)+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有了这样的定位,就不愁要画什么内容了。

且将相应的诗作题上去,呼应了画作。

虽然有些诗在这世界里的古籍中留存下来了,但不可能所有她后世学过的古诗都会有。

但她依然会写上原诗人的字号。

顺便还推广了诗作,也涨一波溪雪先生博学的才名。

一举多得。

山水画的色彩没有梅花图、桃花图那样的丹青浓艳,只要手法熟练,进度反而快了不少。

正月初四,顾北亭和顾北彦出门了,在柳君逸的小院中见了十几个大小管事。

正月初四外头还没有酒楼开门,就在柳君逸的院子里摆了三桌,吃的也是火锅和干锅。

干锅还是顾家这边送过去的。

临近中午时,丰明阳和丰明昌也赶到了府城,匆匆过去柳君逸那边,与大小管事们见了面。

一顿饭下来,南下的拓铺计划和行程也都分工下去了。

这些人里,有柳家和给柳君逸的人手,也有柳君逸从牙行招的人手。

正月初五,这些人手就要带着伙计南下了。

柳家和安排的人手是大管事。

是原本在柳家就是大管事,安排给柳君逸也有柳家和扶持儿子的意思。

柳君逸将他们分成一个大管事带两个小管事再带六个伙计的队伍,一共六支队伍。

分别负责兴安州府城、东华州府城、东越州府城、陈庆州府城、京城、南安州府城。

等过了正月十五,丰明阳也会带一队人南下,不过不是拓铺而是去巡铺了。

因为柳家和安排的人手到位,柳君逸和顾北亭就商量了一下。

第171章 最好的计划

觉得将拓铺大任交给大表哥一人,这担子太重了些,时间上肯定也是不够的。

既然大管事的人手够了,何不分工?

也不耽搁铺子开张的进度。

年内天气不好影响出行,便是有心想要开皓月楼一样酒楼的商家,肯定也只会在德清州内各县试手。

如今年过了,虽然积雪仍厚、天气仍是寒冷,但越往南气温越回升。

他们必须要解决时间上的仓促,不能让别人抢了自家的商机。

柳家那边,正月初三就已经在陆续出发了,越远的越要早行。

他们这边还算晚的了,但他们的目标一直都在南下京城这条线上,也没那么着急。

丰明阳知道自己不是拓铺第一梯队时,也没有着急。

他在皓月楼见过柳家和,深知柳家行商的经验,柳君逸此时的安排定然是最好的计划。

这一批是皓月楼的拓铺队伍。

柳君逸让他们在盘皓月楼铺面时,也将顺心酒楼、福琪轩、惠顾干货铺的铺面都盘下来。

城外田庄可以先打听行价,等丰明阳这一批南下时再决定买或不买。

只要前头将铺面盘下了,后头再安排其他人张罗开张事宜,又要节省不少时间。

且在同一个中人那里若有几个铺面的需求,中人那边定会尽其所能拿出好价钱。

至于这些铺面背后有几个东家,就不重要了。

商谈好细节之后,柳君逸给每个大管事三万两银票。

四间大铺按大小、位置不同,价格当然也有很大差距。

但是出门在外,不可能给他们掐着价给钱,一个大管事在外若被一分一毫都掐住,怎么行事?

何况在外还要盘缠呢。

至于具体花用了多少自然有帐,回头要到大帐房这里报帐。

最后,柳君逸将剩下的两万两,交给了负责京城的大管事手中。

京城物价当然比各地都贵,京城开铺花费当然也只会更多。

于是转眼那二十万两银子就分完了。

顾家兄弟早就知道要用完这些钱,到是没什么感受。

丰家兄弟那边眼睛都直了两分,动了动嘴唇到底是又忍住了。

这就是有钱人的作派,他们是村里出来的可不能给顾家失了体面。

这样大手笔的气势,他们应该学着才是。

不只是学柳君逸的气势,还有那接过三万两银票神色如常的大管事的气度。

他们是肯定要做大管事的人,但他们还有得学。

只有经验更老到了,才能得到更多主事的机会。

“此去先盘铺,优先将皓月楼经营起来。”

“有余钱就将其他铺面张罗起来,若不够钱用就等着,丰管事过了十五就出发,会补给各处。”

柳君逸又叮嘱了一番。

现在分完的二十万两,只是从他老爹那里先拿到手的钱。

皓月楼经营一个月的进帐还没有动。

皓月楼正月初八营业,顺心酒楼和福琪轩糕点铺正月初六就会营业。

等到正月十五,带个三万两出发是毫无压力的。

而这,只是南下五州府城和京城的数量。

琪儿手中还有两万多两呢。

只不过这钱是要在南下各县城,拓展顺心酒楼和糕点铺的本钱。

等大小管事们散去,已是傍晚。

当晚都回到了顾家吃饭。

柳君逸没有再回柳家,他把柳老夫人给的压岁钱给了顾佳琪,就去和丰家表哥他们聊生意经去了。

柳家怕太早公开顾佳琪会给小姑娘带来麻烦,便没有准备年礼。

毕竟若给年礼,柳家其他人就会知道了。

但柳老夫人在大孙子来拜年领压岁钱的时候,却多给了一份。

正月初五,府城很多酒楼、茶楼和杂货铺都开了门,有些摆早点摊、卖小吃食的小贩也出来了。

出来逛街的客人慢慢多了起来。

年后没有再下雪,但是积雪未融还是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