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210)+番外
顾佳琪提供的那些图样和方子,则需要铺子出钱现买了去。
这样,就不用发生有人仗着方子多占分利,分利不均而将来生了嫌隙。
反正将所有方子算进开铺成本里,要赚一起赚、要亏一起亏。
大家都不干涉铺子管理,有人脉或是什么客源,拉进铺中赚钱就行,没有也无所谓。
将来如果不想合伙想离开,拿走自己那一份就行。
但要在别处开同样的铺子,使用到同样的方子,就要另行支付买方子的钱。
各种商量一直到晚上,六人先签下了合伙意向书,并确定了投入和分利的方式。
此后张罗到开张所需成本多少,则看具体结果。
而柳君逸也大方地说明……
第184章 这个儿媳妇怕不是财神下凡吧……
顾佳琪拿出的那些方子按价买下,可以先写欠据,等铺子盈利后分几次还清便行。
他又拿自家爹买方子做例子来说,大家一听便明白了。
假设那些方子值十万两,可以写十张一万两的欠据。
以后一次还个一、两张欠据直到全部还完就行。
有了这个分期还款的方法,大家也不着急了。
有铺子就要有作坊,不然那许多东西怎么做出来呢?
宋君泽提议,布料可以直接从他家进货,按熟人价给出折扣。
这是宋家生意,上哪家进货不是进呢?
宋家也有胭脂作坊,可以让宋家胭脂作坊加工那些胭脂。
若怕方子泄露,那他们就开一家胭脂作坊作为保障。
当下,又从胭脂作坊说到首饰作坊、香皂作坊、成衣作坊……
端午过后,五月下旬,六人合伙的“明玉阁”在纸面上正式成立。
柳君逸与大家多次详细商量好细节之后,按顾佳琪教的方法写下了策划书。
不只明玉阁,还有作坊规划和流程、各类人员需求和安排以及管理要点。
顾佳琪借着这次开铺、写策划书的机会,也灌输了一些管理经验和用人思路。
这些小技巧,对他们将来入仕做官,也有益处。
入仕做官,与国考上岸不同的是,这是要直接进入各部门管理层的。
当然,翰林院那三年是磨砺过程,是体制内在编打工人的沉淀。
在商量细节时,她也参与了两次,借机又灌输了一些策论可能会用上的思路技巧。
明面儿上,是生意人的独特脑回路,在为人处世和处理各种事务上,又何尝不是老辣的经验?
大家对顾家妹妹佩服得不行,心底里也会自动扩散思维,自觉获益良多。
月底,柳家和回来了,将约定端午节前需要偿还的欠据,十分豪气地结清了。
酿酒方子有一笔五万两,皓月楼的六张欠据共计三十万两,也一次清掉了两张欠据共十万两。
一共十五万两进帐,这个钱,顾佳琪交给爹娘收着了。
新增的六家皓月楼已经稳定地经营起来了。
新增的六家干货铺和茶楼、作坊、田庄,还在陆续安排着。
开张的铺子陆续输入新的成本补给,不需要他们再投入什么现银。
年后开始,顾岳祥将给皓月楼送糕点的生意给了福琪轩。
他们不用再起早忙碌卖糕点的事儿,只需要做一些家里人吃的糕点或是年糕。
天气暖和起来,也不用再种温棚菜。
只需要将敞轩与南房之间那块空地种上菜,加上厨房院子里的角落种的菜供给自家吃就行。
多出来的时间,他也开始将这半年多来零碎记下的帐全部检查一遍,有缺失的也能及时纠正。
再按顾佳琪教的方法去查皓月楼的总帐。
顾佳琪说过,光是七家皓月楼的总帐,就够查的了。
若是再加上其他铺子和作坊,还有庄子上的各种进项。
每一处的帐都不一定全按同样的方式记录,看帐就要多些经验。
趁着现在铺子还在增长过程,从零到有、从少到多,赶紧学着看。
不只是爹,连娘也要学着看,大户人家的掌家夫人光是一府庶务就有许多帐本了。
他们现在一家子就这些人,没什么庶务帐目要管。
可是等将来去了京城,一座宅子里还有下人,还有种处安置、穿戴吃用、人情往来……
顾佳琪教看帐,是直接从方法到原理,掰碎了教给爹娘。
早就习惯她的各种讲解和提醒的爹娘,学起来到也不慢。
有不懂的地方,也会来问她。
他们以为的闺女是在傅家从小学习的中馈,也没多想。
柳家和除了兑现年前那些约定,还有琴曲谱的尾款十万两也还清了。
当然,筝曲谱同样也订了五千套。
据说还没有卖完,同样的价钱只支付了十五万两,还余二十万两,约定年关前付清。
再加上墨香书局那边,端午节前也将之前加印的那三千册琴曲谱的二十四万两付清了。
筝曲谱印出来后,墨香书局大管事和掌柜找柳君逸谈了几次。
终于将价钱压到了每套七十两,和柳家还有皓月楼的给价一样了。
只不过,是要一次订五千套,且首付款是十五万两。
因此,琴曲和筝曲两套曲谱书。
柳家这边共订了一万套,只欠二十万两尾款,约定年关付清。
书局这边共订了一万一千套,还有二十万两,约定中秋前还清。
顾佳琪已进帐一百一十三万两,支付印刷那边的成本二十一万两,已获利九十二万两。
再加上未收的尾款四十万两……
还有自家散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