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42)+番外
“毕竟咱们农家人都是淳朴善良的,没道理放着赚头不要,干些损人不利已的事情。”
“若合作文书签下,确定好人手、工钱,开始建作坊、囤酒,之后就是……”
“如今将这些酒卖出去,以什么价卖出去的问题了。”
“这个无需担心,我有认识家中开酒庄的朋友,等酒酿出来质量可过关,我便写信去问问买卖的事。”
“到时,以酒庄长期收货的行价,保咱们村的作坊一个稳定的赚头。”
“将来若是规模做大了,县城的人脉不够用,我再往府城找找。”
“以前仗着傅家的身份,是去府城走过几次亲戚,两年前还小住过月余,是认识一些朋友的。”
“商户人家的孩子,从小接受过经营之道的培养,人情往来、人脉关系也是有学问在其中的。”
画了个大饼之后,顾佳琪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这世界里或许不那么讲究门第,但有钱人和有钱人玩耍、官眷和官眷往来,不还是很平常的交际圈子嘛。
大户人家的子女和街头小贩的孩子能做朋友?
能,但要看机缘、眼缘和什么情况下发生。
自然是有概率、有难度的。
但是官官、官商、商商之间的联姻通婚,门第就没那么讲究了,看利益衡量吧。
比如县城大户傅家的姑奶奶,嫁去了府城的大户柳家。
府城大户柳家的现任家主,当年做为嫡长子娶的是京城从五品官家嫡女。
府城大户柳家的姑奶奶,嫁给了城守府的一个六品主簿。
所谓盘根错节的关系,利益让一些大家族总能七弯八绕织出强大的关系网。
这种关系网,泥腿子们或许并不了解。
但人情世故的事,精明的林长顺他们,却是一点就通。
“好,那就按琪丫头说的这些分几步去做,订单就交给你们了。”
“我们自己也能做些散卖生意的,先看囤酒有多少,优先订单再说其他。”
林长顺满意极了。
第37章 月饼生意
约定好中秋之后就开始忙作坊的事情,到时再一并签合作文书。
当然林长顺他们也要回去再整理一下思路。
毕竟到现在为止,都是顾北亭和顾佳琪兄妹在说,他们暂时能想到的细节问题,是有限的。
顾北亭和顾佳琪也没再说什么,恭敬地送他们离开。
之后兄妹拉着爹又商量了一下合作细节。
毕竟这事儿还只有他们兄妹知道,就连顾北彦和顾北诚都还不清楚。
顾佳琪说,有了村里以这样的方式介入,能解决他们囤货和建作坊的场地问题。
还能将他们自家的人手腾出来,不用困于作坊之中。
而最最重要的是——
顾佳琪要让村里作坊酿出来的酒,只是普通的纯酒,到时他们自己找人出来收货就成。
之后他们换个地方自己再以桂花、梅花入酒,卖给柳君逸那边。
他们卖桂花酒和梅花酒的价钱,去掉他们的成本之后再看有多少利益。
给村里作坊的出货酒,只要按行价即可。
甚至可以比行价还高出几文,什么镇上酒庄、县城那边,都没有竞争力了。
何况还有李塘村周家的酿酒作坊出货。
镇上酒庄和县城那边,肯定也不会无故跑来枫林村高价收购。
“这么做的话,我们就需要在别处有一个囤酒的地方,还要有一个能出面的管事或是担得起事的伙计。”
“我们还要另行采收桂花、梅花,都要早早打听到哪儿有货,提前找人收货。”
“有了酒和花,我才能进行后面的事情,最后将沉淀好的桂花酿、梅花酿卖到府城。”
顾佳琪在确定和村里合作的细节之后,立刻说道。
这买卖,就是一条制造流水线,村里是一条流水线,她这边是另一条流水线。
“柳公子说到时候他会安排人来村子里收货,这事儿最好与他先打好招呼。”
“咱们不能在县城搞出动静,咱们不管做什么最好都别和傅家扯上关系。”
“虽然你刚才与村长爷爷他们说的那些人脉的事,还是借着原来傅家的人脉关系。”
“但这事儿之后还是要与他们多叮嘱几句的。”
“就说是你私下悄悄联系人,闹到明面儿上怕傅家不喜,反而出来搅黄了咱们生意,就得不偿失了。”
“村里为了利益肯定不会多事招惹傅家的。”
顾北亭细细叮嘱妹妹。
顾佳琪连忙点头,等中秋之后一步一步进行。
一家人将酿酒生意掰扯清楚后就不再多说了,开始准备做月饼的事儿。
为了等自家的驴车,已经在家歇两天了,接着要去县城连卖三天月饼。
大后天,就是中秋节了。
之前他们在县城赶驴车沿街叫卖糕点,一天卖掉三筐糕点,很快就有人学样儿。
只不过住在县城的人根本不需要赶驴车。
挑上一担糕点随便选几条热闹的街市,怎么卖都比他们从村子里过去的要强。
只不过,跟风卖糕点的人恐怕想不到,他们几天不去,一去就卖月饼了。
顾佳琪做了两种模具共四个,就决定做一种五仁月饼、一种红豆沙馅儿的月饼。
所需材料早在前两次去县城卖糕点时,就陆续买回来了,缺的油纸什么的,顾北彦也去镇上补了货。
知道桂花要留着酿桂花酒后,一家人就不打算再卖桂花糕了。
只等月饼生意做完,就要忙着秋收,再去四处寻桂花,收黄豆、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