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43)+番外
顾佳琪没急着给柳君逸写信。
柳君逸说过中秋节假会来一趟安远县,若到时能再见上一面,酒和红薯粉的生意,还可细说一说。
若是没能见着柳君逸,到时再写信让大哥寄往府城墨风书院也行。
入夜,村子里炊烟四起都忙着做晚饭时,顾家厨房里却忙着做月饼。
顾北亭和顾北彦负责按模具。
顾北诚学木匠手艺,回家来都不让他再干臂力辛苦的活儿,就在灶下烧火。
顾佳琪蹲在小瓦炉子前,用瓦钵煮刀削面,在不影响大灶上蒸笼忙碌的情况下。
一家人分批吃了一碗酸菜鸡蛋刀削面,丝毫不耽搁做月饼。
在月饼放凉时,顾岳祥和顾丰氏先去睡觉,顾佳琪和顾北诚负责油纸包装、盖上萝卜章儿。
萝卜章雕的福字和兰花,简单而清晰,小小的圆章盖下去,让油纸也变得清雅高大上了。
顾北亭和顾北彦那边也完成了任务,过来帮弟弟妹妹。
兄妹四个一边忙着、一边低声说话,其乐融融。
顾佳琪回家近半个月,已彻底融入了这个家里。
顾北彦和顾北诚对她,也早已没有了第一晚的别扭。
四筐月饼,两个品种各有一个专属的花纹,顾佳琪又在箩筐上做了标记。
然后不分品种,全部按单个六文的价。
福玉斋的五仁月饼单个卖八文,一包是四个却只要二十文。
也就是说,所谓八文的高价,只是迫使顾客一次买四个的营销手段而已。
如果实在只肯买一个,那就多出三文冤枉钱吧。
但凡会打算的,都会选择买一包,四个月饼变成了五文一个,怎么看都是大优惠。
他们直接报价七文,每一个月饼都用油纸包好还盖了兰花福字章,再摊上驴车成本。
总成本可算三文。
四筐装下八百个月饼。
按最后还是五文钱一个的价卖出,也有两文之利,最少能赚一千六百文钱。
月饼是应节的买卖,一开始可能会单买一个尝尝,但要过节的话,少说也会买四个。
可他们除了五仁月饼,还有红豆沙月饼呢。
怎么也得各买四个吧。
他们还准备了大张的绵纸,到时根据客人需求,现场再打包。
几个月饼如何打包,顾北彦和顾北亭都跟着顾佳琪学过了。
也是顾佳琪教的兄弟三个,将月饼包装得很整齐好看,就像普洱茶饼那样。
村里的公鸡刚刚打鸣,顾家人就早早起来忙碌了。
月饼是头晚做好的,不过早起一家人又赶着做了不少坯子出来,交给顾北诚看着灶火。
等顾佳琪睡醒起来时,只有顾北诚一个人在厨房里忙碌了。
爹娘赶着自家的新驴车摸黑出村,没有惊动村里人家。
大哥今天也要回县学了,除了那四筐货之外,单独给他打了好几包月饼,让他给夫子们送节礼。
第38章 生怕他们上自己家来借钱
顾北诚昨天就跟师父请了几天假,等顾佳琪起来,兄妹两个继续赶货。
如果今天生意好,爹娘还会回来拖一次货。
如果今天生意只够卖掉那八百个月饼,他们现在赶的货,就留到明天再卖。
总之,做好两手准备,别到节下太仓促。
果然,快中午的时候顾北彦和娘赶着驴车回来了。
“还剩下一筐,你爹留在县城那边继续卖着,我们回来看看能再拖多少货过去。”
顾丰氏高兴地说着,脸上有疲惫但眼中光芒却是亮闪闪的。
之前卖糕点都没卖这么快过。
明明月饼还贵一些,但那些围过来的客人却没一人只买单个的,都是四个、八个、十二个地买。
且买四个的,都选的是红豆馅的。
说五仁的在福玉斋就有得买,到是红豆沙什么的头回听说,得尝尝。
还有人说先买回家去尝尝,好吃明天再来买,后天就过节了,正好送礼或是待客。
有些之前常买糕点的熟客,还提醒他们明天多弄些货,明天才是买月饼的高峰期。
就是福玉斋那边也是早早收订单,光是赶订单就够忙的了,临时去买还不一定买得上。
因此,顾家月饼一出,生意才这么好的。
兄妹一个上午也确实赶了不少货出来,装筐一看就有三筐了,剩下的还在晾着。
于是顾丰氏先准备中饭,等吃了中饭,剩下的也差不多了。
顾丰氏还有些犹豫,到底要带多少货去才合适。
顾佳琪忙道:“四筐全带上,卖不完再带回来,万一卖完了呢?”
可不能因货少而影响生意。
今天毕竟才第一天啊。
这买卖宜早收订单,却不宜太早就卖。
这时候的糕点保质期,三五天是正常的,七天到十天对有些糕点也可以。
可不是什么糕点都能放上一两个月还新鲜的。
尤其月饼这种,七天算是极限了,再多几天也能吃,口感却是差了许多。
因此,他们作为商家占了两到三天时间,剩下的四到五天就给客人留着送礼或是待客了。
但是客人也知道要新鲜保质,只会在节前两天去买或是收货。
这就造成了哪怕是县城有名的糕点铺子福玉斋,也只能提前接订单,再在节前日夜赶货了。
他们家的月饼是突然冒出来的。
不至于抢到福玉斋的生意,最多就是替那些糕点铺子缓解了客人抢购不到月饼的难处。
生意好,就是必然的了。
晚上回来时,天色已经擦黑了。
不说顾家驴车回村,沿路不少遇见的人都要上前好奇问上几句、热情寒暄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