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49)+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其他村子有的也去收一些,这个在之后收红薯就能打听清楚。”

“明天去丰家时,托二表哥在各村里收粮时也打听一下,记录下来,早作安排。”

“桂花更容易收,只不过做糕点用得多,收的人也多罢了。”

“现在咱们人手不够,一下要介入这么多生意行当,又不能一直住在村子里,确实不宜再做一些将来不好安置的事情。”

“君逸的计划可以一做,这个之后可以再细细商量,现在咱们在村子里能做的事情,是当务之急。”

从柳君逸刚才的话里,顾北亭也猜测出一两分他的意图。

柳君逸想脱离柳家发展自己的产业,将来在柳家也有更多话语权。

他虽不知大户人家是怎么处理事情的,但从这一路柳君逸的言语间,多少窥探出几分意思。

大户人家或是柳家,是利大于情的大家族,是实力换取自由。

否则,一个只能受家族庇护、被家族养着的纨绔,能做什么?

一个将来要继承家业的嫡长子,自幼就被严格教导着,家族不会允许他成为吃喝玩乐的纨绔。

因此,他也需要累积实力、发展势力,换取在家族中的话语权。

而这个话语权,可能也关乎于将来的亲事。

柳君逸的亲事是自小儿定下的,是在柳二夫人也就是傅家姑奶奶的推动之下,再结两家之好。

但他顺利退了亲,这就是他在家族中如今的话语权。

退亲之后呢?新的亲事又将是新的利益联姻,他需要更多话语权。

顾北亭明白了这一点,自然会支持柳君逸。

同时为了妹妹,他也要更加努力。

第43章 每次回娘家都很有压力

饭后,顾丰氏让兄弟几个去摘桔子。

明天要去丰家,后天去县城卖绿豆糕和桔子。

丰家二舅种了不少李树和桔树,但是丰家没有枣树,因此,还要摘些甜枣,明天当作节礼。

因丰家各房中秋节也要走亲戚。

丰氏又没有多的姐妹,很早以前就定下了八月十六回娘家的约定。

今年顾北亭考上了秀才,顾佳琪也回了家。

这一趟丰家之行是必须要去的,要准备的礼自然也会多些。

至于赚了钱什么的,就不可能表露出来了。

食方赚到的那三百多两自然是一个字也不能往外说、不能告诉任何人的。

其余卖糕点和月饼,加起来也就十多两,还要给顾北亭攒科举盘缠,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丰家来说,这点钱也不算什么。

毕竟丰家分了家,大房长子也是秀才,只不过早早放弃了科举,在县城一家粮行做帐房。

次子忙时种田、闲时做工,收粮时就成了二手粮贩。

大房闺女也嫁到了县城。

二房的大闺女嫁到同村村长家。二闺女嫁到县城,夫婿就是美味楼徐掌柜的儿子。

大儿子也是个童生,比顾北亭小一岁,在村塾里教蒙童,打算后年再考秀才。

小儿子比顾佳琪大一岁,还在读书。

三房四个孩子都还年幼,家底儿是三兄弟当中最薄的,但负担也是最轻的。

大房那边儿子混得好、闺女嫁得好,如今只有一个小儿子比顾北诚大半岁多,还在读书。

一个农家能供出几个这样的儿子,不是秀才就是童生,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样的娘家,顾丰氏每次回去都很有压力。

哪怕她回去并不借钱,在娘家嫂子、弟媳眼中,就是去打秋风的。

侄媳妇和出嫁的侄女们到是嘴上不敢说什么,但那态度也是很冷淡的,生怕穷亲戚借钱借到她们家。

也因此,这些年顾丰氏只在中秋节第二天回一趟娘家,能带一些家里不花钱的礼去。

端午都不去了,以免那些人以为她连粽子都吃不上,想从丰家顺一些回来。

年前若手中宽裕就回一趟,若手中不宽裕就托别人带个信儿给丰老太太,自己不回了。

今年中秋,底气十足,也有不得不回的理由,自是要隆重准备。

顾佳琪和柳君逸不方便在屋中说话,也提着篮子跟在哥哥们后面去了。

自家的山地,枣树和桔树就种在屋后边不远,说话也方便。

农家日常,对柳大公子来说也是新鲜有趣的。

他家的庄子也没有顾家这里好玩。

当然,这里好玩是因为小媳妇在这里,他有更多时间和她相处了。

怕顾佳琪想起以前在傅家的生活,柳君逸只字不提从前如何,只谈以后他想如何。

这也减轻了顾佳琪的压力。

顾北彦和顾北诚爬上树摘桔子,顾北亭在树下举着篮子接桔子。

柳君逸想去帮忙,又想和顾佳琪将生意计划早早确定下来,便拉着她站在一旁说话。

三兄弟见状也不喊他们,只忙自己的。

很快,一箩筐桔子摘下来,又摘了一篮枣子。

回到家中,顾佳琪将柳君逸拉到她屋子去,吓得顾北亭将篮子往地上一搁,就跟在了后头。

顾佳琪扭头一看,哭笑不得。

而柳君逸却是忙着打量她的屋子,满心满眼都是心疼,嘴里念叨着:

“还是跟我去府城吧,这个月底就能将糕点铺子先开起来。”

这么简陋寒碜的屋子,他家粗使下人都不住。

只是这话他不敢说出来,怕顾家人不高兴。

顾佳琪却摇了摇头,笑道:“今年还不能去,村里酿酒作坊要安置起来,得先把酒的生意支棱起来。”

“不种桃树也好,这些日子心里确实被这事儿压着,想的也是将来不好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