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线厂的能干后妈[七零](98)+番外

作者: 二汀 阅读记录

“上半年跛子巷都没这么多人,没熟人带的话肯定进不来,下半年也不知道怎么了……忽然一下来了好些人。”随便往摊子上一指,就能点出好几个不是本地口音的摊主:“这些都不是新定人。”

听口音,和付芳很像,应该都是广北那边的人。

“开始我们也害怕……后来听人说连市政府都在这里采购,来得人多做买卖的人就更多……”

也就是说跛子巷其实已经是明面上的“黑市”,只不过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大家说话才会不自觉压低声音,以至于形成了这副有些怪异的画面。

“不管什么原因,对咱们老百姓是好事。”王念小声说道。

李晓娟点头,对此分外有感触:“以前想买鸽子给家里老人炖汤补补,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好歹攒攒钱还能买一只半只的。”

“家里老人身子骨不好?”

昨天几个老师聊天中就听到李晓娟说要买点药材炖汤给奶奶补身体。

“前头霜冻,我奶奶出屋滑了跤,到现在还躺在床上,大夫说要买点补身体的药材炖汤。”

“老人家天天躺着是伤气。”王念用为数不多的药补知识想到一道合适的汤:“黄芪党参鸽子汤补气血不错。”

“大夫也让我买黄芪炖汤。”李晓娟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又笑了笑:“今天卖药材的土郎中应该在对面摆摊。”

王念的穿着打扮很朴素,可说话气质却不像是乡下的姑娘。

李晓娟有点拿不准她到底什么来头。

施宛忽然摇了摇王念的手:“姨姨。”接着指向不远处一个很窄的摊子:“给爸爸买支钢笔,爸爸的钢笔帽坏了。”

“还有墨水,墨水也没有啦。”施书文也跟着道。

自从进来,两人就非常听话的一句话没说,就算看到许多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和连环画都没提出要买,倒是把施向明记在了头一位。

“我刚才看到那边有裙子,买完钢笔再去买条好看的裙子。”施书文又说,手在裤兜里掏出把毛票来:“给你买裙子。”

这孩子偶尔会叫姨,更多的时候都用你字来代替,平时听着听着也就习惯了。

可今天这个你字特别悦耳,让王念心口瞬间涌起股说不出来的柔软。

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关心,来自小朋友的还是头一回。

“这钱?”掌心里有一把施书文塞过来的毛票,其中还夹杂着张大团结,王念笑着摸了摸他头:“是不是你爸给的?”

“这张是爸爸昨晚让我给你的,其他是我和妹妹攒的压岁钱,大姑和表哥让我们饿肚子就去买饼吃。”施书文特意解释。

“爸爸说这是专门给你买裙子的钱,不能买其他。”施宛摆着小手还重复了遍。

王念笑,把钱装进兜里:“我回去要问问你们爸,工资都上交了哪来的私房钱。”

理工男丈夫除工资外肯定还有其他赚零花钱的途径。

李晓娟被母子几人的对话逗得捂住嘴笑了起来。

“先买钢笔再买裙子,我都带你们去。”

王念也被逗笑,特意着重强调:“那我就收下施书文和施宛小同志的孝心,过年咱们都穿新衣服去走亲戚。”

施书文不好意思地挠脸,施宛捂着嘴笑眯了眼。

“钢笔你们选,到时候就由你们送。”

走到卖钢笔的小摊前,王念把选择权交给了两个孩子,就站一边等他们做决定。

其实现在的钢笔款式就一两种,白色鼻帽,黑色或者蓝色笔身。

摊主是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同志,摊子上四只钢笔,几乎没什么选择性。

“同志要买钢笔?”男青年用手背推了推眼镜:“左边两支是旧钢笔,右边两支是新钢笔。”

几人视线齐齐往右边移去,两支黑色一模一样的钢笔。

连选择都可以直接省略了……

也许是看王念的表情有些意兴阑珊,男青年连忙又说道:“我可以给钢笔刻字。”

刻字?

王念看向男青年,这才发现原来他刚才其实就是在给一支钢笔的笔身刻字。

“刻什么字都可以,只是字多的话可能得等几天再来取。”

王念看了看男青年正在刻的字,一些激励话语,密密麻麻地占据了小半笔身。

王念把钢笔递给施书文:“你决定。”

“刻字多少钱,不刻字又要多少钱?”施书文自觉责任重大,斟酌后非常认真地询问起来。

“刻字不要钱。”男青年笑笑:“旧钢笔一元,新钢笔两元五毛一支。”

商店里一支新钢笔也就一元二毛左右,跛子巷虽然不要票,价格贵了一倍多。

王念默不作声,等着看施书文接下来怎么说。

施书文抬头,叹了口气:“叔叔能不能便宜点?我们买了钢笔还得买墨水……”

小小一个人儿好像真在思考,问了能不能便宜点之后又说:“要不然买了钢笔我们就没钱买米,我爸回去肯定要说我们。”

王念:“……”

这小子怎么越看越和某人神似,小小年纪就透着股子……腹黑。

男青年哪会想到小小年纪的施向明胡说八道,想了想伸出两根手指:“最少只能两元二毛,我买这些钢笔也费了不功夫。”

王念:“……”

“两元二毛就两元二毛吧!那叔叔把这半瓶墨水送给我们。”

“……”

最后,钢笔以两元二毛成交,钢笔上就刻一个施向明的施字,当然那半瓶墨水也在软磨硬泡下到了施书文手里。

王念掏钱,默默冲施书文挑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