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青梅竹马的万界之行(329)
“你说的这也是,那十几个孩子确实是聪慧,我们教书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聪明的娃。要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何况这还是要培养十几个孩子。你们老两口和杨家七个柱子这压力大啊!”
胡老师说到此的时候,一脸的惆怅,满是追忆。
“我们家那几个不孝的,当年动乱的时候,二话没说就和我们撇清了关系。如果不是来自某阳的那些学生们,就以我们老两口这身板儿,根本就活不下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们两人桃李满天下,学生们心里面都想着你们呢。怕什么,你们教出来的儿女们不都是一片一片的吗?”
胡老师听到钱星星这样说,顿时就笑了起来。
“还是刘妹子你会安慰人,活这么一辈子,养儿养女的,不就为了图个老年的时候能被人养着嘛。他们不养,有的是人养我们。现在我们老两口老了,不一样有你们家这样学生过来陪我们?人呐,这辈子只要有价值,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自己的明天。”
钱星星笑了笑,靠人不如靠己,这世间其实是极为难得找一个自己可以信任的人。
作为普通人,即使在低谷,也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哪怕这个价值很微小,也必须要有,不然的话被人抛弃是极为正常的。
爱和感情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
它最为坚固,也最容易改变。
两人又聊了一会,杨老师回来了。
胡老师把钱星星的想法和杨老师说了说,杨老师点头称是。
“能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他们办公室的电话我还有,要么现在我们就去邮局打个电话问一问吧。”
“这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就麻烦杨老师和胡老师了。”
钱星星陪着杨老师去邮局打了一个电话,对方回复这一本书刚好有现货。
二话没说,当天就表示会将这样的书寄十本过来。
总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钱星星要了对方的地址,当时就寄了钱过去。
这样的关系完全可以留着以后用,所以钱星星之后又收拾了一些家里面的农产品以及米面,都分别拿了一点寄过去了。
自己家有14个孩子,未来他们会走哪样的路,哪怕是规划好了,也是需要庞大的人脉关系网络来建立的。
这些人脉关系网络就是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
能用钱或者物来联通关系的都不叫事,这也是人情往来的一个必要的因素。
第531章 儿媳妇们她们有读心术17
几日后,钱星星收到了几本《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她第一时间是将其中一本送给王老板。
王老板作为一个施工队的老板,这样的书对他而言,用处会更大一些。
杨家能有今天的人脉,拿到这样的书,离不开王老板的牵线搭桥。
王老板拿到书之后,满脸的笑意。
在他这个位置上,不管用不用得上这样的书,杨家有这样的心意,他可以收下。
仲时遇于是就带着七个儿子每天下工了之后,还会让杨田成逐字逐句的读着这本书上的内容。
遇到图示部分,还会尽量的还原。
一个月之后,孩子们也开学了。
杨大柱的两个儿子读了初中,其他的孩子们全部都去了小学或者幼儿园。
在这个年代,读幼儿园的人并不是很多。
但是钱星星执意将年龄小的孩子都送了过去。
这样做的原因,一个是让孩子们去接受该接受的教育。
另一个就是七个儿媳妇们空了下来,也应该去做点别的事情,补贴家用或者是发展自身。
她们拥有读心术,如果不让她们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外面的事情上,很容易就在家里面有特别多的冲突矛盾。
因为他她们的视线全部都集中在家里面,这几个人上,每一天所做的事情也就围绕着这几个人而已。
人一旦闲了下来,就会容易多想和乱想。
这七个儿媳妇儿怎么安排,钱星星想了好久。
农村的地肯定是不能放掉的,所以家里面的地也要时不时有人去打理。
为了能够效率更高的处理这些农作物,钱星星斥巨资买了一些农用机械。
好在家里面的几个儿子在工地上都能够赚到不少钱,王老板的生意做得很大,他们一个项目做完了,能够无缝衔接下一个。
但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半年之后,仲时遇带着家里面的七个儿子去了隔壁城市单干。
他们肯定是不能继续留在王家镇的,这个地方小不说,地盘大部分都是王老板的。
没有理由,自己要赚钱,却需要踩在恩人的头上。
去了隔壁市,不给王老板添麻烦。
为了锻炼几个儿子的社交能力,仲时遇带着他们一家一家地走访,一家一家的地谈,然后拿下项目。
如果是周末,仲时遇还会带着几个孙子一起去工地上做事。
给孙子们最好的榜样,就是让他们看着自己的父母那一辈人,如何靠自己,一步一步努力达到现在的成就。
没有什么比言传身教,更让孩子们能够有所感触。
用了一年时间,家里面也大变样了。
仲时遇带着七个儿子在隔壁市也站住了脚跟,于是钱星星又带着孩子们转校到隔壁城市。
市里的教育肯定是会比镇上的教育更好的,古代有孟母三迁,如今有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们多迁。
出发之前,钱星星去找了杨老师和胡老师,询问他们是否要跟着自己一起去新的城市。
以如今杨家的能力,在那个城市给他们买一套小的房子,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