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女配她掉线了(262)+番外
“老爷,这都是百姓送的,要不要尝尝?”
白瓷碗里盛得满满的,苏妙拿了汤匙,小口的吃了起来。
“你告诉仁叔,安府过年的礼和往年一样。”苏妙吃完将汤匙放下:“知府那边,拿了安府送来的赋都时兴物什送过去,但不要太贵重了。”
安府送过来的都是她外祖母准备的,她老人家倒是心疼她这个外甥,准备的东西都是极好的。
赋都那边的时兴物什她也不缺,每每安府回礼都是一大车一大车的往这拉。
“唉,奴婢待会儿就去找苏管家。”
苏妙拿了帕子擦了擦嘴,起身走出去了。
临近过年,县城里面的小摊贩的花样子也多了起来,还有摆摊写春联的,这是付秀才拉着学生出来,只要百姓给红纸,他们这边就帮着写了。
不收钱,大过年的只图娃娃们多写点字。
他们周围的人围着的是最多的。
到处都是喜乐得气氛,苏妙到了县衙,周主簿拿了账本过来:“这是今年的账本,您的收益下官都算出来了,您盘查盘查。”
苏妙接过账本,一边翻看一边问:“粮仓盘查过没有?”
“都查过了,今年粮仓里用了的粮食都补上了。”
“县衙账面上还有多少银两?”
因为县衙有庵波罗果和果干、蚕丝的进项,不仅百姓口袋里面的银钱满了,府衙的账面上也很好看。
“原有五万两银子,因着水灾后来安置百姓以及后面来的灾民,差不多用了一万两。现在河道堤坝那边也花了近两千两,县学修建,书本购买,也花了两千两。”
“原本赈灾的银两便用了一万四千两,但是县衙也有一些收入,这么算起来只用了一万两。”
听了这话,苏妙就难免盘算起来,账面上还有这么多银子,她就想用,盘算着怎么花出去。
看着苏妙的表情,周主簿忍不住提了一句:“大人,河道修建堤坝得不少钱呢。”
“明年不是还有进账?”今年的税银也好收,百姓兜里有钱,吏部官员考核的时候她很容易就得了个优等。
只是资历太浅,再加上知府那边还没有什么胆子来给她找堵,这段时间她过得还是比较舒心的。
“是有。”但也经不住您这么花啊。
苏妙轻笑:“有就可以了,明年开学给每一个学子,先生备上两身衣裳吧。”
周主簿刚想应下来,又听见她说:“县城一些地方也太差了,该修的修。咱们那城墙也有些年头了,过了年之后便开始维护起来。”
周主簿:…………
城外的濉河边上可还堆着一大堆石头呢,您这是看不见吗?
他很想问,但他顶着苏妙的目光还是应了下来。
她是最大的,到时候县衙没钱了,反正要发愁的也是大人。
这个年青渝县的百姓过得满足极了,大年初一天色未亮便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苏妙摆着被子翻了个身,把耳朵堵住了才好。
过年休沐,她有大把的时间睡觉。
只是……今年他们这些待在南方的地方官过得清闲,北边那边就不好了。
北方往上便是游牧的鞑子,他们冬天的时候往往会南下劫掠,今年直接攻下了一座县城,等援军去的时候里面的百姓大多尸骨无存。
这件事情震动朝野,今年赋都的朝官们怕有得忙活。等苏妙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青渝县开年第一批蚕丝又送了出去。
学子们还在为了新衣裳欢呼。
河道那边也已经又动工上一个月了。
苏妙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写大字的手顿了一下,复而继续动笔,待字成这才停下动作。
说起来这事情与她家也还是有些关系的,她们家天降横祸,这祸便是北边大军的军饷。
除此以外便没了。
就是不知道这次北边县城被迫劫掠是什么原因?
不可能原本的驻军毫无消息,就算北边荒凉,还有的巡检司还是有的,巡检司一般会驻扎在稍远的地方,算不得太近但也还好。
北边重地,说起来更看重才是。
看来那边的知府以及驻军将领要被问罪了。
“老爷,县衙那边来了一份文书,听说是知府大人那边送过来的。”
苏妙放下笔,应了一声走出去了。
她与知府李章的走动不远不近,这会儿来找她是有什么事?
苏妙去待客的大厅,里面正坐着喝茶的正是跟在知府李章身边仅有一面之缘的师爷。
“草民拜见大人。”
苏妙笑道:“文师爷还请起,不知知府大人让你过来找本官有何事?”
“上次草民随知府大人来到青渝县,瞧着青渝县最近的变化,一时间大为震惊!原本青渝县如何知府大人也知晓,如此就更为赞叹大人的才能。”
他看了一眼苏妙,见她面上依旧带笑不接话,便自顾自的说了下去。
“只是知府大人管辖不止一县,瞧着其余的县城依旧如此,百姓生活依旧困苦。但瞧见青渝县的进展,一时间难免…………”说到这,他看向苏妙。
苏妙这才踩着他递过来的梯子走下去,只不过方式和文师爷想象中的不一样。
“听文师爷这么一说,本官也觉得该帮助知府大人解决百姓生计的问题。这样吧!”苏妙站起来:“本官这就将养蚕的心得著成书本,送于知府大人!”
“果干的制作方法只是交与了百姓制作,这事还得跟百姓商量才行,还得麻烦文师爷等几日。”
文师爷看向苏妙,干脆直言:“就是东西制出来之后,不知大人能否帮忙牵线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