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雀[京圈](115)
她想着,呼出一口气,继续往前走,结果刚踏出一步,旁边的推车突然擦过她的手肘——
“哎!小心——”
她手里的蛋糕盒被撞掉,里面仅剩的一瓣无花果蛋糕滚落出来。
然后,在她眼前,被滚过的轮子碾过,奶油直接被压进地毯里,留下一地残骸。
同事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没看到你在这儿——”
苏却回过神,摆了摆手:“没事,我本来就快吃完了。”
她弯腰把蛋糕的残骸一点点包好,小心地扔进垃圾桶。
她的幸运象征,才多久,就成了这种可怜模样。
苏却看着垃圾桶里的蛋糕出神,手机却在此刻震动了一下。
新人Joy:【苏姐,之前敲定好的那本书,赞助商突然撤资了!】
心里猛地一沉。
新人Joy:【出版社说如果短时间内找不到新的资金支持,可能会考虑终止项目……】
果然,好事未必成双,但坏事总接二连三。
这几年由于实体出版行业受到网络冲击,各大出版社都希望能够转嫁风险。因此,如果有赞助商的资金支持,对于同样的初印数量,出版社的亏损点可能相差3倍之多。
这也意味着,没有赞助商,出版社对这本书的兴趣会急剧下降,甚至可能直接砍掉。
她的项目,已经获批了,宣传、销售管道都准备好了,结果在最后关头撤资?!
想都别想!
她快步回到自己的办公桌,Joy正满脸慌张地等着她的回复:“苏姐,怎么办啊?这本书都定好上市周期了,如果现在被终止,前期投的那些精力全白费了!”
苏却一边飞快地打开电脑,一边冷静指示:“先联系出版社的编辑,让他们暂时稳住,不要轻易撤销项目。”
Joy点点头:“好,那您呢?”
苏却合上笔记本,拿起桌上的手机,顺手抓起外套。
“我去拉赞助。”
Joy一脸惊讶:“去哪拉啊?”
苏却掏出手机,头都没回。
“去巴黎。”
第51章 楼观山。
苏却回到公寓, 简单收拾了一下两天左右的行李,背着包就直奔圣潘克拉斯国际车站。
维多利亚时代,人们还要坐船渡过英吉利海峡, 动辄十几个小时。如今,从伦敦到巴黎, 仅需2小时16分钟, 不过打个盹的时间。
苏却轻车熟路地出关, 找到自己在Eurostar上的座位。她在窗边坐下,戴上耳机, 开始快速查阅Colin给的电影节资料中,每一条赞助商的信息。
电影节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 不仅吸引电影行业的人,也会有许多关注文化出海和国际投资的资本机构参与。
她熟练地滑动屏幕,查看一家公司又一家公司,直到某个名字映入眼帘——
【津却资本】
苏却的手指微微一顿。
她下意识地将这个名字输入谷歌,结果发现网络上几乎没有任何公开资料。唯一能找到的, 是最近几次隐秘的跨国投资,涉及影视、出版、新媒体。
没有官方网站,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层信息,低调得甚至有些可疑。
她皱了皱眉,“津却” 这个名字……
可惜, 她没来得及多想,手机便震了一下。
是楼观山发来的信息。
【我在Le Meurice等你, 下午4点方便吗?】
Le Meurice正是本次电影节开幕式的举办地点, 也是巴黎最顶级的奢华酒店之一。
苏却立刻回复:【好,我到酒店后就通知你。】
查完资料后,苏却看了看表, 距离到达巴黎还有大概一个小时,便靠着椅背闭上眼,假寐片刻。
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想起她和楼观山的初遇。
那场,她本想敷衍了事的相亲。
-
似乎结了婚的女性都会发展出一个相同的兴趣爱好——给人做媒。
苏却的组长还没怀孕时,听说她单身已经两年,立刻热情高涨地要介绍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青年才俊给她。
“你一定会喜欢的。”组长在办公室里拍着她的肩膀,“学识、家世、人品全在线,最重要的是,都是华人,肯定有得聊。”
那我还和十几亿人都有得聊呢。
苏却内心腹诽着,敷衍地点头。
等真约上见面,她才意识到自己早该找个借口推掉。
相亲那天,她的一个项目出现纰漏,一路上心不在焉,低头在手机上飞快地编辑着邮件,根本没注意脚下。
突然,一道尖锐的鸣笛声将她从屏幕里拽了出来。
她猛地抬头,只见一辆黑色迈巴赫停在路边,远光灯一闪,像是在示意她。
苏却被吓了一跳,心里火气腾地冒了出来。
有钱人了不起?开个迈巴赫就可以在市区鸣笛吓人吗?
她都要开口骂人了,结果一低头,才发现自己正要迈下路牙,前方就是个坑,甚至旁边赫然蹲着一坨不负责任的狗主人留下的“陷阱”。
……好险!
要不是那声鸣笛提醒,她不但会踩上去,以伦敦街道的湿滑程度,可能直接摔个真正意义上的狗吃屎。
她瞥了一眼迈巴赫,车窗是升起的,看不清里面的人。
算了,看在你做了件好事,就不和你计较。
苏却翻了个白眼,快步走向约好的咖啡馆。
咖啡馆是玻璃花房式的装修风格,阳光透过天窗洒下,连空气都带着一丝温柔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