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雀[京圈](116)
是难得的晴天。
要知道,这座雾都一年里,100天是阴天,100天是降雨,还有100天……是阴雨。仅仅65个宝贵的晴天,竟然让她撞上了相亲……
如果刚才真的踩到狗屎,或许还能借口逃掉。
报上名字后,服务生将她带到一张靠窗的座位。
那里已经有人坐着。
不知道是不是在英国待久了,看惯了发际线告急的中年男士,苏却有一瞬间的惊艳。
那是种清泉般的气质,周身浸透着温润如玉的气息。
男人戴着一副银边眼镜,衬得眉眼更显清隽。他正翻着手边的书,听到动静后,抬起头,露出浅浅的笑意:“苏小姐?”
银框眼镜……
苏却不觉心头一动,有些罪恶的意识到,这正是她的XP之一。
两人落座后,意外地聊得十分投机。
楼观山的兴趣爱好涉猎极广,从文学、电影、旅行,到冬天滑雪夏天潜水,话题像是永不枯竭的温泉,源源不断地涌出。
本来打算敷衍了事的约会,竟不知不觉地聊了快三个小时。
直到楼观山介绍起自己的工作,苏却更是惊喜地眨了眨眼睛。
楼观山,Multi-Family Office Manager(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人)。
他的工作是为老钱世家管理财富资金,其中一部分便涉及慈善基金投资管理。
“这些年,全球对影响力投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超高净值家族开始设立慈善基金,希望用资本推动可持续发展,而不仅是简单的财富积累。”
苏却听得眼睛一亮,立刻滔滔不绝地和他聊起自己的工作,包括自己如何帮助亚洲文学出海、寻找出版赞助的种种经历。
整个过程,活像是在做招商演说。
苏却有些尴尬,摸了摸鼻尖,“不好意思,聊成工作了,是不是有点无趣?”
“那倒是没关系。”楼观山却淡然微笑,缓缓搅拌着咖啡。
他抬起眼看她,目光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语调温润:“这样一来,以后你就会主动来找我了。”
或许是因为那个上扬的语调。
或许是因为逆着光,让她看不清楼观山的脸。
她恍然间,看成了另外一个人。
列车突兀的播报声响起,列车即将抵达Gare du Nord(巴黎北站)。
苏却指尖一抖,猛地从梦中醒来。
她按了按眉心,将这些思绪甩开,背上行李,走下列车。
Le Meurice酒店一晚的价格实在贵得令人咋舌,超出公司出差预算大半,苏却只好选了隔壁的一间四星级商务酒店入住。
简单梳洗后,苏却前往Le Meurice。到了酒店前台时,她给楼观山发了信息,告诉他,她已经到了。
等候间,她随意地扫视四周,Le Meurice 的大堂仍然保持着路易十六时期的精致华丽,水晶吊灯折射着温暖的金光,映得大理石地面熠熠生辉。巴黎的冬日寒意未散,但大堂里温暖舒适,人们衣着考究,低声交谈着,透着一股上流社会特有的从容与优雅。
她的视线不经意落在一旁的 Le Dali 咖啡厅,门口的招牌上,写着今日的甜点推荐:Fig Cake。
无花果蛋糕。
苏却心头微微一跳,嘴角不自觉上扬。
再次遇见这个幸运象征,是否意味着今天的谈话也会顺利?
她的心情都好了几分,脚步不由自主地朝咖啡厅方向挪了半步,正想靠近看看这家的无花果蛋糕长什么样,却在目光游移间,突然止住了呼吸。
她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那道背影,像是一根埋在时光深处的丝线。
她本以为,那些过往早已被时间风干,遗失在记忆的褶皱里。可这一刻,那根丝线被轻轻一拽,所有隐埋在心底的回忆,如山倾般,朝她袭来。
层层盘绕着,汹涌澎湃着。
裹挟着三年前的风声、雨声,甚至是他掌心的温度。
是他吗?
她不知道。
男人坐在窗边,长腿交叠,姿态慵懒,单手搭在桌沿。
黑色长款大衣勾勒出熟悉的肩线,领口露出一截暗蓝色的高领毛衣,沉静克制的风格,和她记忆里的人重叠得近乎让人眩晕。
可光线晦暗,角度又让他半隐在阴影里,轮廓模糊不清,如一幅褪色的旧画。
她几乎就要迈步走过去。
可下一秒,耳边传来一声温和的唤声。
“苏却?”
她猛地回神,抬眸看向楼梯。
楼观山缓步走下,身着烟灰色羊毛大衣,内里是白色高领针织,金属框眼镜衬得他整个人更显清隽儒雅。
是与那个黑色身影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极致。
“久等了。”楼观山朝她微笑。
苏却摇了摇头,“没有,刚来没多久。”想到自己的匆忙邀约,她又补充道,“抱歉,这么急约你。”
“不用道歉,”楼观山展颜,“见你,我总是开心的。”
他朝楼梯上偏了偏头,“上楼聊?”
又怕她误会,随即补充道:“如果不放心的话,我们也可以在这里谈。”
“没关系。”苏却摇了摇头。
她随手拢了拢围巾,跟着楼观山朝楼上走去。
临走前,她下意识地回头,视线越过楼观山的肩膀,望向咖啡厅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