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雀[京圈](137)
她点头,接过台本快速翻阅,目光一扫:“主持人的开场词这部分先跳过吧,我主要是要确认林慕的讲演时间,以及我什么时候介入翻译。”
工作人员:“作者演讲预计十五分钟,随后进入互动问答环节,预计一个小时左右。”
苏却:“好的,如果观众提问超时,你们有安排提醒吗?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忙把控节奏。”
“这个我们确实没有细化……但您的安排很好。”工作人员连连点头,随后示意技术组调试音响,“苏小姐,您可以试一下话筒。”
苏却:“Testing, one, two, three.”
场馆内的音响传来一阵干净的回响,工作人员在后台比了个OK的手势:“音效没有问题!”
彩排流程顺畅进行,苏却行事干练,沟通效率极高,不仅帮助工作人员优化了时间安排,还将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案一一列清。短短十五分钟,整个现场流程井然有序。
“难怪你能在这个年纪就做到首席翻译。”工作人员不禁感叹。
不过彩排终究是彩排,现场才是真考验。
当工作人员打开入场大门时,苏却原本放松的心情却渐渐紧绷了起来。
她其实并不确定今天究竟会有多少人到场。昨晚安慰林慕的时候,她说得信誓旦旦,可事实上,她自己心里也没底。
如果真的到场人数寥寥,影响的不只是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林慕的信心。
她不自觉地咬了咬指甲,看着门外的人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门外的走廊上,却始终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走进来。
会场内一共设置了十排座位,本就不是大规模活动,但看眼下的情形,恐怕连两排都坐不满。
工作人员脸上也浮现了些许尴尬:“呃……要不再等等?”
另一个工作人员也安慰道:“没关系,一会儿我们安排几个同事进去坐着,至少填充一下,营造点氛围?”
苏却没有说话,沉默两秒后,径直朝会场门口走去,把早就准备好的易拉宝立稳。
她看向路过的行人,微笑着递出宣传单,主动介绍道:“您好,今天我们会举行林慕女士的读书沙龙会,分享创作经历和回答读者提问,您感兴趣吗?”
她的声音不算很大,但足够清晰地传达出去,引起了几个人的驻足。
“哦?林慕?”一个年轻女孩停下脚步,“就是写《格子间里》的那个林慕?”
“对。”苏却微笑着点头,“活动就在这里,马上开始。”
女孩拉了身旁的朋友:“这本书我看过,视角非常新颖,要不去听听?”
就在苏却打算持续宣传的时候,忽然听见不远处有人惊喜地喊了一句,“啊!原来在这里啊!”
紧接着,就见一群人陆续从隔壁大象咖啡馆走过来。
“我就说怎么选个那么景点的地方……原来搞错了!”
“快进去,不然抢不到好座位了!”
苏却看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涌进会场,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场景。原来,不是没有人来,而是读者们误以为活动在大象咖啡馆里,结果全都排错了地方!
几分钟后,场内原本空荡的座位被填满,甚至连最后几排都加了椅子。
工作人员终于松了口气,感慨道:“还好你反应快,不然今天真成灾难了。”
“真是雷厉风行,干得漂亮!”
苏却这才放松了下来。
整场读书沙龙比苏却预期的还要顺利,或许是因为昨日的推心置腹,今天的林慕气场自信许多,面对观众的提问也更游刃有余。而苏却的翻译精准流畅,让在场听众都沉浸在林慕的故事之中。
四个小时下来,大家都松了口气,最后还有一些华人读者特地留下来与林慕交流。苏却站在人群外,终于舒了口气,准备去喝口水,结果还没喝两口,便听见有人在门口喊了一声:
“Miss Su?”
她抬起头,看见一个送货员正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束精致的花束和一箱包装精美的松露巧克力。
“祝贺林女士的读书沙龙成功举办。”送货员微笑道,“是赞助方特别准备的。”
苏却立即明白了,这是楼观山安排的,这本《格子间里》正是得到了楼观山的一位华人客户的资助。她没多想,径直把花递给林慕,又把巧克力分给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读者。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可送货员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还有什么事吗?”苏却疑惑地问。
送货员礼貌地笑了笑,示意她跟着走出门外。
苏却跟着他走到门口停车的地方,看着对方从后备箱里拿出了一束更加精致华美的郁金香花束。柔和的日光下,花瓣显得格外莹润剔透。
苏却一愣:“这……这是给我的?”
送货员点头:“是的,先生特意交代的,说要送给全场最美的女士。”
苏却看着这束花,眉头微挑,旋即拿出手机,拨通了楼观山的电话。
电话接通,听筒里传来他一贯温润的嗓音:“收到花了?”
“嗯。”苏却轻笑,“你其实不用破费的。”
“我赞助的作者在英国初次亮相,该有的排场和感谢,还是要有的。”楼观山的语气一如既往地从容,带着一丝温雅的笑意,“何况,这也是为了感谢苏大翻译的辛苦。”
苏却扬了扬眉,故意打趣道:“对了,我看你还给现场的读者送了一束郁金香,怎么,春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