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爵钗(27)

作者: 阿長 阅读记录

“在这里住得不舒坦?”郝赞娘佯装惊讶地回了头,看到她手上的衣裳时眼里有几分不安,催促着赶她,“行,我也不留你。不过你可得同郝赞说一声,是你自个儿要走的,可跟大娘没关系。”

“我知道。”小芙点了点头,“我本不打算久住的。”

同郝赞娘道别后,小芙又上了东街。

峄城穷,来的人不多,客舍也不多。小芙记得有一家快要倒闭的店,于是直奔那家店而去。

客店的掌柜已经有些日子未见过客人,见来的还是认识的,心里当然高兴。

“原本住咱们店是一宿是五十文。”掌柜的算盘打得噼啪响,“那位摄政王爷不来还好,他一来,峄城就封了,外头人进不来,生意也不好。你又是咱们东街的新街坊,给你算四十文一宿,再送一碗清汤面…唉,你要住几天?”

“说不清,先住着。”小芙说着,去衣裳里摸银子。

掌柜喜滋滋地等着收钱,却见她摸遍了浑身上下,一个子儿都没摸出来。

小芙心道坏了——难不成她来的时候钱给丢半路上了?

若真是这样,那么现在的她可以说得上是身无分文了。

“哟?怎么了?”掌柜见她怔住,问,“钱丢了?”

小芙抬起头说:“您先等等,我回去找找。”说完便走出了店门。

她自来的时候一路找,可一直寻到郝赞家门口都没找到。

最后小芙抬起头,看着眼前已经上了锁的院门,嘴唇抿得紧紧的。

她的手攥了又松,最后垂了下来,低着头回了酒肆。

-

四月里正是收大蒜的时候,每当这时候郝赞娘便会与街坊大娘一起将挖完的蒜清洗晒干,最后搓皮。

在不远处的一户院内,郝赞娘正同邻居们坐在一起搓大蒜。

见郝赞娘喜得合不拢嘴,有大娘问:“碰上什么好事儿了?捡钱了?”

富人不爱露富,穷人更不会。捡钱什么的容易遭人眼红,郝赞娘自然不会说。

“我哪有这个运气。”郝赞娘道。

“昨天有人看见郝赞领了个姑娘进你家门。”又有人开始说,“郝赞讨上媳妇儿了?”

郝赞娘听后,脸都拉长了。

“可别乱说!”她解释道,“哪里是什么媳妇儿,这是白吃白喝的来了。吃我家住我家分文不掏,还让我们郝赞去店里住…这还不算,昨儿我让她帮忙烧个热水,她还差点儿将我的锅熬干!这样的媳妇儿我们郝赞可不要!”

邻居大娘们哄堂大笑,心里满是鄙夷——郝赞是寡妇带大的,从小就是个滑头,加上他们家里又穷,压根就没几个姑娘愿意说给他们家,如今郝赞娘竟还挑拣起来了。

正当邻居们在心里笑话他们时,一个穿白缎绣襦请罗裙的女子走上前来,笑吟吟地道:“诸位大娘好呀,今日可有闲?”

几个妇道人家见她穿戴精致,人又客气,撂下手中的活仰着头看她。

郝赞娘眼尖,一眼瞧见她腰带上绣着的字儿——那是纪家门匾上的那个“纪”字儿。

纪家富得很,郝赞娘知道,眼前这位应是纪家的使婢无疑。

“您有什么事儿?”郝赞娘丢了蒜,挤上前来问。

婢女兰心鼻子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嫌弃。

“是这样的,我是纪家的人,我们夫人院子里有些缝补活计要使人做,想请两位大娘帮忙。”兰心微微笑道,“事后定有丰厚报酬。”

郝赞娘一听,两只眼都发光——今儿是怎么了,该她发财的时候到了不成?

第34章

怯生于勇(二)

“我成我成,我干活麻利。”郝赞娘忙道,“我给我和儿子做了多少年的衣裳,缝缝补补不在话下!”

“那就有劳大娘了。”兰心笑了笑,又客客气气地问,“您怎么称呼?”

郝赞娘喜滋滋地答:“我夫家姓郝。”

兰心面上笑意更深了。

除了郝赞娘,兰心又请了一位赵大娘。郝赞娘与那位赵大娘一道跟着兰心去纪府。

走在路上时,兰心不经意地问:“刚听郝大娘说,您有个儿子?您儿子是做什么的?”

郝赞娘赔着笑道:“他啊,在酒肆给人帮帮忙,打打下手——对了,他还为纪府送过酒呢。若是有什么要出力的地方,姑娘尽管吩咐便是。”

“最近我们院子里倒还真有不少活儿。”兰心掩着嘴道。

郝赞娘只是笑,倒也未同她说定,去不去的,总得先看看他们夫人舍不舍得花钱。若是出了半天的力,最后没得几个子儿,那还不如不去呢!

郝赞娘同赵大娘一道来了纪府,望着侧门仰头问:“灯笼下面还养着绿萝,等到了晚上不怕遮住了光看不见?”

兰心瞥了她一眼,随意地道:“晚上府里几千盏灯燃一夜,外头又有值夜的大哥挑灯看着,里里外外就跟白天似的。外头这两盏不过是装饰,看着好看罢了。”

“这样啊…”郝赞娘悻悻地说。

可真开了眼了,有钱就是有钱,几千盏灯点上一夜,若是这些灯油给了他们家,怕是一辈子都用不完吧…

门口依然有两个五大三粗的守卫,见她们来,照例盘查了一番,随后才允了她们入内。

兰心带着郝赞娘二人入了侧门,绕了数十丈回廊,过了一方碧潭,穿过几处拱门,其间不知上过多少石阶,登过几方月台,满目松榕槐柳险些迷了眼,最后来到了夫人的院子。

院子瞧着不算大,胜在精致,一间两层阁楼拔地而起,耳房厢房前后并建。院子里一侧种着芭蕉,另一侧是一方石桌案,瞧着倒是文雅。

上一篇:回首阑珊处 下一篇:知卿有意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