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397)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沈持:“……你夫君我真命苦。”

史玉皎一本正经地说道:“还好,也不是很苦,陛下还给了你个干活的董大人,我瞧着他更命苦。”

“你在心疼他?”不知为何,沈持总觉得心里有股酸味儿。

史玉皎白了他一眼:“我就事论事。”

“你看看,你只要动动嘴就行了,人家董大人可是要跑腿的。”

沈持:“……好媳妇儿,别说他了,他确实比我命苦,他娶不到你这样的好媳妇儿……”

史玉皎噗嗤笑了,到了家让他去给她倒茶:“今儿早上雍王殿下和他老师薛学士闹别扭,午后习武的时候心神不宁,总是出错,气死我了……”

“他跟薛溆闹别扭?”

史玉皎:“嗯,听说殿下不喜欢薛学士,一直闹着要换老师。”

沈持:“……”

“我听说,”史玉皎拿胳臂轻捣了他一下:“雍王殿下比较中意你。”

沈持笑了一笑,凑到她耳边说道:“你夫君我人见人爱。”

史玉皎轻轻掐了他一下,吓得沈持连忙讨饶:“好夫人,我胡说的。”

“说正经的,”她问:“万一陛下要给殿下换老师,你……”

沈持摆摆手:“别担心,三娘,过几日我一道折子上去,恐怕陛下是没有心思让我去教殿下读书的。”

要是皇帝得知商人在朝廷收田税时发财,豪门世家这么猖獗地逃税,他只怕要睡不着觉的。

史玉皎:“出事了?”

“没有,”沈持去端来一盘点心,边拈起一块儿边说道:“来,这是京城新出的桃花糕,说是采摘新鲜的桃花花苞做的,尝尝,我说的事吧,对朝廷来说,是好事。”

史玉皎皱了皱鼻子:“好吧,信你。”

第201章

两口子坐着说了会儿话, 史玉皎拍了拍手上的点心沫子问他:“对了,赵大哥什么时候回来?”

赵蟾桂不在,一开春, 沈煌夫妇很快要到京郊打理田地去了,家里人手有些不够用, 倒不是缺人服侍,自幼跟着她的丫鬟云苓、子苓都在沈家, 只是缺个管着家,记个账的人。他二人回京后不像先前在外面, 要算着家中的各种入账、花销, 以及各种人情来往, 也得有人出面操持。

她在想要不要去娘家找个能写会算的伙计过来帮衬一阵子。

“最晚这个月底吧,”沈持说道:“家里有什么要做的吗?我来。”

史玉皎:“没什么, 就是家里的账要算着, 日常出门办事之类的,丫头们不大方便。”

沈持:“要不, 我写信回去催催?”

“到月底也快了, ”史玉皎摇摇头:“让赵大哥从容些吧。”

他们正合计着家中的事, 门外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到了,就是这里。”

是赵蟾桂。

沈持起身笑道:“三娘,你说巧不巧,你一提赵大哥就回来了。”

他俩赶紧迎出去。

时隔两个多月没见, 赵蟾桂微胖了些, 身边跟着一个身材中等, 面色红润的女子,看来是他媳妇儿了,见面就拉着女子给沈持作揖:“大人, 夫人,我回来了。”他拉了拉那女子:“这是内人方氏。”

沈持和史玉皎齐声道:“赵嫂子。”

方氏还礼:“大人,夫人。”

史玉皎叫丫鬟云苓、子苓来:“这是赵大哥和嫂子,你们以后听他俩的吧。”

沈持:“有事商量着来。”

“是,大人,夫人。”云苓、子苓招呼赵蟾桂两口子去了。

家里添了两个人,一下子热闹起来,没那么冷清了,怪不得豪门都喜欢奴仆成群呢。

当日,沈持不用烧热水了,他干什么都会被赵蟾桂截胡:“大人你放着,我来。”

沈持:“……”

“对了,”赵蟾桂又说:“我从禄县来的时候,沈老太爷让大人得空想法子找找知秋秀才,说他不回去不打紧,给家里捎个信儿,让他们知道他在哪里也就安心了。”

沈持:“今天阿朵也找过我了。”

也是要找沈知秋。

赵蟾桂:“……”

沈持回到书房,往椅子上一坐,很快忘了家里的琐事,又思索起粮价、田税的事情来。

法子是有,只是不那么高明,强行实施容易反噬到他自己身上。

沈持很想翻一翻《明史》,看看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他很想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可惜当朝和明朝是个平行的朝代,从未见过那些书,也未曾听人提起过。

“赵大哥,”等赵蟾桂来送东西的时候他说道:“明日你去獬豸书肆找潘掌柜,给我找几本经商的书来,我瞧瞧商人们都是怎么做生意的。”

“大人,”赵蟾桂有点诧异:“你要经商啊?”

沈持:“不,我就看看他们是怎么经商的。”是如何投机倒把的。

要知彼知己。

“那多枯燥,”赵蟾桂说道:“大人看些话本多好,现在市面上的话本真好看。”

他从家里来的一路上又买了不少。

沈持:“嫂子看见不说你吗?”

“她不认字,”赵蟾桂说道:“看了也看不懂。”

沈持:“……”

不过说归说,次日赵蟾归还是给他挑了不少的商书来,还拿回来七十两银子:“潘掌柜说这是大人的润笔费,本来早该送过来的,但过年他回家了,年后又到南边买了些书来,才回到京城。”

还没顾得上来沈家拜访。

沈持从中拿出二十两银子给了赵蟾桂:“不知道你们这么快就来了,没给嫂子预备见面礼,得空去街上逛逛,买些穿的用的。”

“大人先前在禄县已经给了不少了,”赵蟾桂说道:“不能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