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416)
潘掌柜的笑意凝固住:“又要走啊?”
沈持对着他笑了笑, 无双的风华灼伤潘掌柜的眼:“很快就回来,要是回来赶上秋天,我给你点几只蝈蝈。”
潘掌柜像是没有听到他的话似的:“济南府啊……”那边不是正闹贼寇呢吗?
他定定地看着沈持:“去打仗啊?万岁爷给你领兵多少?”
沈持:“给我找本《水浒》。”
潘掌柜:“……”
“领兵打仗不得带兵书吗?”
沈持又抿唇一笑:“等我回来同你好好闲聊一聊。”
潘掌柜给他找了本《水浒》的手抄本:“沈大人要它做什么?朝廷曾禁了的书。”
怕有人效仿梁山好汉聚众造反,《水浒》在当朝是不允许民间刊印的书,这些年连手抄本几乎都见不到了,总之,就是不让传播。
沈持揣在怀里:“我自有用处。”
潘掌柜又絮叨了句:“沈大人这次去济南府处处留个心眼,早点回……”
沈持声音微滞:“嗯,会的。”
潘掌柜不再说话,送了好长一段路,一直走到沈家所在的竹节胡同口。
沈持慵懒地往树荫下一站:“潘掌柜打算去家里坐会儿吗?”
“不了不了,”潘掌柜才恍然发觉快走到沈家了:“在下告辞了。”
沈持:“……”
走回家中,他把这本手抄本的《水浒》拿给赵蟾桂:“给我裹好了放在包袱里吧。”
赵蟾桂问他:“明儿只大人去济南府吗?”他问的是朝中官吏里头。
沈持:“陛下挑了六部的几名大人与我随行。”不过都是官职低微的。
赵蟾桂:“知道了大人,我多带些茶叶路上招待他们。”
沈持无心理会这些琐事,他把自己关在书房,一直到天黑都没有出来,赵蟾桂往里头探了几次头:大人运笔凝滞,写写停停,大约是在写书信。至于写给谁的,他也不知道。
“大人,该吃饭了。”
沈持搁下笔:“就来。”
暖阁里摆着一桌子的菜,一坛好酒,尤为丰盛,史玉皎安静地坐在那里,看见他来,莞尔笑道:“来,为沈大人饯行。”
沈持在她对面坐下:“多谢夫人。”
他揉揉疲惫的眼睛看着那酒坛子,心中微微发怵,他的酒量跟她差太远了,然而史玉皎却端了一碗燕窝汤给他:“喝这个吧,酒放在家里,等你回来再喝。”
她亲手做的燕窝汤甘香爽口,入口很润,沈持尝过一口后舀了一勺喂到她唇边:“你也来一口。”
史玉皎推回去:“我不喜欢吃这个。”
说完她拿筷子夹起一块肉吃起来:“我喜欢吃肉。”
沈持三口并作两口,把燕窝汤吞了下去,也夹起块肉跟她一起吃起来:“我陪你吃肉。”
……
当夜躺在床上,两个人都睡不踏实,时不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句话,长夜寂寂,他们的声音显得格外密集,每隔一会儿从长街传来的更鼓声飘渺而遥远,仿佛在耳畔,又仿佛是梦中的声音……不知不觉东方浮白,天要亮了。
史玉皎要起来为他送行,沈持轻摁着她的手腕:“还早呢,你睡吧,别送我了。”
史玉皎反扣着他的手:“说好了,你得全尾全须地回来。”
沈持郑重答应她:“我会的。”
“你要是回不来,”史玉皎说道:“我扭头就嫁给别人,不给你守寡。”
沈持:“夫人……”他认真地说道:“要是真有那么一天,你就忘了我,重新嫁人。”
他昨日给她留了封信,把这话都写在书信里了,写的时候很艰难,没想到还要说一遍,心中更不是滋味。
但他在心里补了句:大概不会有那一天的。
史玉皎腾地一下坐了起来,看了他半天,又转过身去说道:“……嗯。”
沈持闭上眼转过身,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家里走出来的,等坐进马车,竟觉得大夏天天冷得不行,哑声对赵蟾桂说道:“拿我的披风来。”
赵蟾桂穿着单衫将将不热:“大人,你是不是病了?”
天这么热怎么还要披风呢。
沈持:“……我当枕头枕着睡会儿。”
马车出了竹节胡同,不少赶着上朝的官吏朝这边看来,他们此刻好想摇头晃脑,吟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①
而沈持坐在马车里,他抚着腰中悬挂的户部右侍郎的官印,有些狂傲地想:大理段氏雄霸一方上百年如何,还不是被我荡平,区区一个李虎,也容易拿捏。
等我回来,这印也该换一换了吧。
……
这就到了城门口。
翰林院的庶吉士们、交好的同僚们一早前来为他送行,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
沈持:“回吧。”说完他放下马车的帘子,让车夫快点赶着车出城。
等出了城门,赵蟾桂回头望了一眼京城的城门,偷偷抹泪。
沈持恣意地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他在想李虎和他的军师王有仁——主要着落在后者身上,屡试不第,想来是极度落魄和失意之下,才走上了跟着李虎造反的路,那么,王秀才的心里,对功名还有执念吗?
他在手心里把“王有仁”三个字写了两遍。
……
他离家后,史玉皎哪里睡得着,她起来后回史家一头扑在她娘亲怀里哭了起来:“娘,我要上奏陛下,请求领兵去荡平贼寇。”
史二夫人好多年没见过女儿哭了,这一下被吓懵了:“阿池怎么了?”
史玉皎哭着说道:“他到济南府招安李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