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417)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三娘,”史二夫人从椅子上站起来,又坐下:“他带了多少兵马去?”

史玉皎:“只带了六部的几名官吏。”

再加上一个赵蟾桂。

史二夫人直拍茶几:“胆子够大。”

史玉皎:“娘,我从来没这么心慌过。”

“再慌也得稳住了,”史二夫人说道:“娘先找几个武艺高强的家丁,悄悄跟着他去。”

“谢谢娘,”史玉皎的心神慢慢稳定下来:“娘,我从前无所畏惧……”

史二夫人说道:“有了恩爱的人不一样的,娘当年也是,你爹每次出征都睡不着觉。”

母女两人说了会儿体几话,她对史玉皎说道:“该怎么进宫教殿下习武,不要流露出担忧。”

“不然,你愁眉苦脸哭哭啼啼的,别人会以为阿池真的回不来了。”

史玉皎猛地点头:“嗯,我听阿娘的。”

……

沈持和随行的同僚们一前一后出了京城,直奔济南府。走在路上一望,官道两侧枯树耸立,寂寥无人,有风时飞沙走砾,糊人一嘴。目之所及的农田里,收获季节,农户在田间搭起临时的田舍——白天驱赶麻雀,晚上防备蟊贼之用的矮草棚,如今还在田间地头里,再无人打理。偶然遇到百姓,他们满脸凄苦,跪在地上咚咚磕头求雨。

沈持看得揪心,他把帘子放下来遮住视线,只管披星戴月地赶路,五日后便到了济南府府衙所在的齐州。

彼时济南知府孔及与府兵将领尤凤、一干府衙官吏成了见到狼的羊,都跟木头似的,连话都不怎么会说了。

沈持看到这情形,眉头紧皱。

……

很快,沈持到来的消息传到了离齐州百来里地的寿张。

起义军的大帐中,李虎端坐在上首,他中等个头,一脸的橘皮横肉总是微颤,但看着却不凶狠,甚至还有些淳朴厚道,猛一看是那种扔人堆里不大起眼的。

而他的军师王有仁穿着儒袍,三十五六岁,竟是一个朝廷士子的文气模样。

侍立在大帐之外的兵士看起来也并非穷凶恶极,但是寨子悬挂的人头让他看一眼就差点呕出来。

那是被他们杀了的寿张县县令郝志。

“代左丞相、户部右侍郎沈持离京前来寿张,”李虎对王有仁说道:“该如何应对?”

王有仁:“大王,沈持此人,我有所耳闻。”

“此人是名儒王渊的学生,”他说道:“秦州府解元,贞丰十九年的状元,年少得意,曾一手开办了铜仁朱砂矿,平定大理段氏,非常有手腕和城府……”

他面色忽然紧绷:“大王,沈持带了多少兵来?”

李虎摸摸唇上的短须:“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就在这里了,他只带了几名六部的官员,和一个管家,一行十来人,并未带兵。”

王有仁:“那他来做什么?”

李虎摇头:“我派人四处打听,却不得而知。”

王有仁神色凝重:“怪哉。”

第208章

着实看不透沈持来到济南府的目的。

“难不成他是来给府军将领尤凤当军师的?”李虎猜测着, 对王有仁说道:“军师,你得想个妙计,他日阵前给他个下马威。”

震慑朝廷那一帮高高在上的酒囊饭袋。

王有仁捋着身上面料考究的儒衫, 说道:“以沈持的官位,断然不会来给姓尤的当军师, 他不够格。”

李虎哼笑:“臭朝廷讲究的还挺多啊。”

“要不今夜咱们攻打齐州,试试这个姓沈的大官?”

“大王, 不可,”王有仁急急阻止李虎:“齐州是济南府的省城, 城池坚固易守难攻, 加上来了朝廷的大官, 姓孔的姓尤的必是严防死守,还是不去硬碰的好。”

官兵没那么蠢。

李虎仔细一想, 他说的对, 于是把大手一摆:“那就他不动我不动,等几日看看他葫芦里能卖出什么药来。”

……

齐州, 府衙。

沈持与济南知府孔及、府兵将领打了个照面后到府衙的留署——朝廷官员到在地方办公差的院子下榻, 随行的六部各官吏也各自暂时回房沐浴更衣, 等着他吩咐事情。

旁晚时分,济南知府孔及过来,说备了一桌薄酒为他们接风,沈持笑道:“孔大人不必了。”

他把从京城携带来的《水浒》拿出来:“去找个地方抄十本, 送到寿张的书肆去。”

“沈大人……”孔及讶道:“这是禁书啊, 朝廷不允许传播的。”

沈持说道:“没事, 有我担着,你只管去办吧。”

“是,”孔及惴惴地道:“沈大人。”

沈持端起茶碗:“有劳孔大人了。”

“沈大人客气, ”孔及恭敬道:“下官告退。”

沈持把他送走后,叫上赵蟾桂和几名随行的同僚:“咱们到齐州城里看看有什么吃的,我请客。”

他们换了常服,一行人往齐州城里逛去。

走出留署不到半里地,沈持微皱起了鼻子——路上到处都是马粪、牛粪,保不齐还有人的秽物,经过白日里骄阳的烘烤,到处臭烘烘的,熏人。

还无处下脚。

随行的户部主事张昀说道:“今年大旱,田地荒芜,拾粪人不干活了,这路没人清理了。”

不然这些都是生意,都是钱,试问哪个地方没出过粪霸,他们还时常为抢粪大打出手呢。

沈持:“……”可纵然如此,济南府衙又是干什么吃的,难道就看着城里脏成这样吗。

他们捏着鼻子往前走,离府衙越远,不光臭,街肆也越来越破旧了,只零星有几家在做生意的铺面,余下都大门紧闭,一派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