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再叹了一口气,这种事,她就算解释清楚了,哥哥海礁恐怕也是不能理解的。他心里没有“亲上加亲”不好的观念,反倒很赞成这门婚事,认为吴琼性情人品可靠,对七皇子是个贤妻的好人选。而吴家出了一个亲王妃,对吴珂日后也是有利的。他反正本来就是外戚,再继续做外戚也没什么不好。
海棠听着哥哥的话,忽然问:“大行皇帝给吴珂配的是哪家千金?”
海礁想了想:“好像是张家的千金吧?我听说是姓张的。”
海棠忙问:“是张恭嫔的侄女儿?!”张家虽然大不如前,但好歹也是老牌外戚,皇亲国戚,大行皇帝厌恶吴家,竟然还能指给吴家继承人一门显赫亲事?!
海礁却摇头道:“传闻说,不是嫡支的女儿,是旁支的。我怀疑就是先前被许皇贵妃看中,想要让小金攀亲的那一个。”
那是个旁支孤女,虽是张家家主的亲侄女,本身也是才貌双全,但父亲早逝,又无兄弟,只能与寡母相依为命,嫡支家主还总是拿她做嫡女的挡箭牌。吴珂娶了这么一个妻子,固然是门当户对,但将来想要依靠岳家争取什么政治上的利益,怕是白日做梦了。
大行皇帝果然不会让吴家占什么好处。
海棠摇了摇头,叹道:“吴珂想必会很失望吧?”
“我还没跟他说过话,不清楚他是什么想法。”海礁道,“但前两日我在宫里见到他了,他看起来很平静,倒不像是不高兴的模样。张家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门第够高,女方也是嫡出,说来与他倒是门当户对的。双方都曾出过皇后,都曾是最尊贵的外戚人家,双方都败落了。里子可能有所不足,但面上足够体面。这门亲事不见得就比吴珂从前说亲不成的那几家差了。估计归夫人若还在世,应该也会满意的。”
归夫人若还在世,自然是满意的。她哪里想得到那么多?只看女儿嫁给七皇子成了亲王妃,侄儿与老牌外戚联姻,都是她所认可的好人家,当然会感到心满意足。
海棠再叹一声,又问:“还有别的吗?我听说被赐婚的人很多,并不只是吴家兄妹与张家旁支千金吧?”新君呢?金嘉树呢?
海礁仿佛没想起最熟悉的那个人来,还以为小妹想知道的是新君皇后人选:“新君的婚配,大行皇帝遗旨的内容一直没传出来。我有听到小道消息,说是在大行皇帝驾崩前,他都未拿定主意。周太后与许皇贵妃看中一位千金,内阁看中了另一位,张恭嫔则与几位太妃、太嫔劝说他选择张家嫡支的那位千金,还拉来了几位王爷、王妃做说客。大行皇帝在三个人选间左右摇摆,遗旨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他驾崩那日,遗旨上到底是哪位人选,宫里一直封锁着消息,只怕如今还在讨论,是不是要换人呢!”
海棠听得眼睛都瞪大了:“还能这样?!这么说,遗旨还有被更改的可能了?更改后,他们还要以大行皇帝的名义颁布赐婚旨意?!”
海礁咧嘴笑笑,双手一摊,什么都没说,但也什么都说了。
海棠忍不住又叹气了,接着又问:“那还有别人吗?被赐婚的人还有谁?”
第916章 逗妹
海礁不知是不是太累了,海棠重复问着同一个问题,他竟然都没想起他最熟悉的那个人,仍旧以为小妹感兴趣的是其他被赐婚的对象。
他抱臂望天,努力回想着这些天听到的小道消息:“我记得好象有人提过,纪王、安王和另几家王府的嫡出王子,都得了大行皇帝的赐婚。纪王膝下除世子以外,几个年长的儿子所指的好象都是勋贵人家的千金。安王的庶长子与嫡出的世子配的多是外戚。我们锦衣卫知道不少内情,还在私底下说笑呢。安王的庶长子与世子长年内斗不休,为了争得强有力的助力,在婚事上千挑万选,迟迟拿不定主意。
“纪王世子与安王庶长子同龄,可他媳妇都娶过两回了,儿子也生了,安王庶长子连老婆都还没有呢。然而安王府这对兄弟为了自己的婚事如此精心算计,到头来却叫大行皇帝赐了婚,妻族都是老牌外戚,不是大长公主的曾孙女,就是老国舅的孙女,听起来体面,事实上早就落魄了,家族里连个能拿得出手的子弟都没有,还指望拿儿女婚姻去换点金银回来撑场面。安王两子想要好岳家的盘算落了空,他们还没法抱怨,只能谢恩。小妹你说好笑不好笑?”
海棠一点笑意都没有,反倒微微皱起了眉头,两眼直盯着兄长,心中生出几分不满来。
海礁犹自未觉,继续笑嘻嘻地说:“安王府这还算是好的,只是满心算计落空罢了,纪王府那边就麻烦了。大行皇帝留下这些赐婚旨意的时候,还不知道纪王父子会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如今他家能活命都算是新君皇恩浩荡,还说什么迎娶勋贵之女?那些被赐婚给纪王诸子的姑娘,她们的家族再落魄,也是正经有爵位的人家,祖上曾经风光过的,如何甘心一个好好的嫡出女儿就这么废了?况且跟逆王成了姻亲,他们说不定也要跟着倒霉,岂不冤枉?这些天他们一直在拼命托人求情,四处送礼,就盼着宫中与内阁都能当作那几份赐婚旨意不存在,别把他们家的女儿配给一个注定要丢命的蠢货!”
正常情况下,宫里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内阁也没打算往死里得罪这些勋贵人家,可文官里不是还有一些死脑筋么?他们似乎觉得,赐婚令下,就算这些千金不能与逆王之子正式完婚,也不能再另行婚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