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1134)

海礁叹道:“太皇太后与陶阁老都不知道此事真假,如何能反驳回去?如今朝中已经少有比孙阁老资历更深的老臣了,即使有,当时也不会在御前当差,不可能看到这件事的发生。所以,孙阁老说有,根本无人能证明他在撒谎。”

海棠眯了眯眼:“先前大行皇帝驾崩时,宗室里两位老王爷好象受了很大刺激似的,冲着大行皇帝与周太后发火,就是为了这件事吧?孙美人在大行皇帝面前提起了这件事,把人气死了?”

海礁默默点头。

他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当时在场的人,无论是太皇太后、许太后、新君还是内阁诸臣,都对此事三缄其口,闭而不谈。哪怕两位老王爷大发雷霆,指着大行皇帝骂得难听,还叫来了纪王等人,事后也不曾被问罪。如今的皇室与内阁,一心想要瞒下此事,不让消息外泄,若说这话全然是谎言,只怕也有几分真吧?

大行皇帝登基三十多年,一直对孙家父女宠爱有加,偏爱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这里头应该不完全是因为孙美人乃是他的真爱,又或是孙阁老助他成功变法革新之故。他们知道他最大的秘密,所以他哪怕对孙阁老有再多的不满,甚至都把人直接踢出内阁了,也依然不愿意对孙家下狠手,反倒一再要求继承人要善待孙家父女……

把柄落在别人手中,他又怎么硬气得起来呢?

可海棠还是有些不敢置信:“他是怎么得手的呢?先帝御前难道无人发现吗?”

海礁并不知道多年前的往事,但他听到陶阁老反驳刺客时说过的话。

陶阁老当时说了,先帝驾崩时,跟前有常贵太妃和安王的生母张德太妃在,皇子中只有时任储君的德光帝,可内阁首辅与吴文安公都在场,只不过多了一个当时仅是四品小官的孙阁老罢了。倘若德光帝当真弑君,即使吴文安公与孙阁老会因为女儿嫁给了德光帝而为他遮掩,内阁首辅也因为事后与孙阁老成了儿女亲家,而跟他达成共识,闭口不言真相,那常贵太妃与张德太妃呢?这两位太妃都有皇子是皇位热门候选人,但凡储君有半点罪过,都不可能保持沉默的。

就算常贵太妃很快就殉葬了,也还有一位张德太妃,活到两三年前才薨了。她每年都能见到儿子安王,每月都能见到儿媳安王妃。她在世时几时说过德光皇帝有过弑君之举呢?

刺客曾反驳,说张德太妃妇道人家,可能根本就没发现真相,这并不出奇。可德光帝一旦知道先帝有意废储,绝无可能坐以待毙。若不是他害了先帝,先帝又怎会来不及下诏易储,以至于让并不满意的储君继承了皇位?

陶阁老再一次驳了回去:无论先帝说过多少次要废储的话,实情是他从来没有正式下过旨意。况且当时安王与纪王也都犯了大错,没少被先帝训斥,这才让德光帝顺利上位,成为储君。哪怕先帝对这个储君有再多的不满,只要他没有下诏废储,德光帝便始终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若孙阁老的话是真的,为何三十多年来一直闭口不言?难道他不是因为失去权势,才撒谎污蔑大行皇帝的吗?

第951章 真实与谎言

陶阁老的话,刺客同样无法反驳。

若说孙阁老是忠臣,说的话一定都是真话,那他过去三十多年里一直位高权重,极得德光帝宠信,却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先帝之死真正原因的口风,恐怕这所谓的“忠臣”之名,也渗了许多水分吧?

既然他不是真正的忠臣,那就有可能撒谎了。

他会为了权势,替德光帝隐瞒其弑父的真相,就同样有可能为了权势与自救,诬陷德光帝弑父,好利用禁军中对德光帝不满的人,对德光帝及其子嗣不利,弑君另令,重获权势。

若说纪王世子因为被扣在宫中,并不曾出现在大行皇帝出殡仪式上,就意味着他不曾参与刺杀行动,那也可以说,正因为他不在场,处境才更加安全。等新君、太皇太后、太后与内阁重臣们连带宗室都死于皇陵,能继承皇位的人,不是纪王世子就是刚出生不久的小皇子祈王。孙阁老若以三朝元老的身份重新出山,无论是支持孙女婿纪王世子,还是支持尚在襁褓中的祈王,都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还有谁能再从他手中夺走权势,还有谁能再对孙家赶尽杀绝?!

这些打着为先帝报仇的旗号前来刺杀新君的禁军精英们,真的不是被孙阁老欺骗利用了吗?

刺客们无言以对。他们其实也知道孙阁老不是什么忠臣,否则早就该说出真相,拨乱反正,让皇位重归先帝隆定帝真正属意的继承人手中了。孙阁老闭口不提,自然是因为他靠着德光帝权倾朝野,若换了别人坐在皇位上,这一切权势富贵都会化为云烟。他为了私利能隐瞒先帝死亡的真相,自然也能为了私利去哄骗他们这些先帝朝的忠臣。

然而刺客们就算知道孙阁老是在利用自己,他们也必须要走上这条路。若是隐忍下去,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只会日益衰落,一蹶不振。反倒是奋起一拼,还有出头的希望。只要德光帝的子嗣全都死亡,继位的无论是安王还是纪王,都会对他们这些功臣论功行赏的。哪怕他们本人会被忌惮,只要儿孙们有出头的希望就行。

抱着这样的念头,刺客们抛下安稳的生活,做下了行刺新君的大案。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正义的,是忠于先帝,才会冒险杀人,绝非谋逆罪人。

可陶阁老却抓住了他们那一瞬间的迟疑与沉默,直言他们也只是为了私利,才行刺新君。否则新君年少,不曾伤害过他们分毫,他们要怨恨大行皇帝,为何不对大行皇帝下手,却在大行皇帝驾崩后,才伤害无辜的新君呢?要知道,新君可是隆定帝的亲孙子!清白、聪慧又仁孝。就算隆定帝在世,对德光帝这个儿子再满意,也没理由会坐视身边的侍卫加害自己乖巧的亲孙子吧?!做下这等事的人,也好意思说自己对隆定帝忠心耿耿?!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