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平从此风光的时候,是出了名的手段狠辣、又蠢又毒,害过的人太多,得罪的人无数。当中有吴门故生,也有御前重臣,甚至皇亲国戚,他也没放在眼里。无论是谁,都有可能在他落难后杀人报复。哪怕是孙家内部,也未必没有视他如仇之人。孙派党羽若是坚称不知情,锦衣卫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况且,这回锦衣卫自己也出了内鬼,在御前说话都少了底气。
据说宫里也十分恼火。本以为锦衣卫、旗手卫等上直亲军都是可信的,比禁军更靠得住,没想到也会被外臣收买。这回是被收买去领人进诏狱,下回是不是会被收买了领人进皇宫?!
锦衣卫指挥使眼下只能先委任几个绝对可信、又能得皇室与内阁信任的属下,继续严查此案,同时静待风波平息。至于那有可能策划了暗杀孙永平事件的孙派党羽们,已经被他暗中记在了小本本上,心中发誓,绝对不会放过了。
这些都是后话。海礁结束了三日休假,回到锦衣卫销假后,便立刻投入了调查工作中。而海长安在家歇息了两日,也重新回去执勤了。他仍旧驻守在孙府外围的街区上,不过不必再日夜死守了,夜里与同僚轮班后,便可以回家休息,也因此每天都能带着最新消息回来。
海棠靠着哥哥海礁,也每天都能知道孙家与锦衣卫都发生过些什么。
据说,孙阁老得知女儿孙美人的死法之后,一度十分难过,待锦衣卫抓走了他的嫡长子孙永平后,他更是苍老憔悴了许多。据见过他的海长安说,他整个人都象是衰老了十岁似的,头发全白了。等到孙永平的死讯传来,他更是呆坐在自家前院正堂上,默默流泪,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
旗手卫与官兵们借口捉拿刺客,闯入了孙府后,又迅速以孙永平与刺客有勾结为借口,在孙府展开布防,彻底掌控了孙氏家族的所有宅子。无论孙家人如何抗议、不满,官兵们都不曾有过手软,只变相将他们幽禁起来,隔绝其相互接触,并借机搜索相关文书、信件、账簿。
虽说孙阁老与孙永平父子在被困府中的时候,就已经将许多书信、账簿都焚烧销毁掉了,可有些东西是他们父子也没提防的。比如孙永平的妻子与嫡长子、爱妾与庶子手中,就有孙永平与孙派党羽利益往来的证据;与孙阁老这一支走得近的孙氏族人手中,也有他们偷偷记录下来的秘密账目;孙阁老的小儿子手中,甚至还有长兄与刺客往来的书信。
没人知道他们偷偷保留这些东西,是打着什么主意。可如今东西全都被官兵搜了出来,呈送御前。孙家父子——至少是孙永平本人——罪证已是无可辩驳,就连孙永平的子嗣以及孙阁老其他的儿子们,也逃不过去。
孙阁老亲眼看到这一切,也不知道是否后悔过自己曾经做过的事?
第964章 购地
虽然孙永平死了,但孙家的案子进行得很快。
皇室、内阁与三司似乎都有意尽快了结这件事,不想将孙家的案子拖到明年。而孙派党羽们更是恨不得早日与孙阁老一家划清界限,还有人主动跑出来做证,指控孙氏族人贪赃枉法了。
只要不牵连到自己身上,孙派党羽们早已将孙阁老的威望与功绩抛诸脑后。他们主动寻内阁重臣做交易,只要对方能保他们平安脱身,无论是财富还是权势,他们都愿意双手奉上。反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关他们若能顺利度过,日后总有卷土重来的一日,失去得再多,也迟早会回为的。
吴门故生们对这群人的做派十分不以为然,恨不能一鼓作气,将这些孙家走狗连根拔起,还朝堂一个清明,但陶阁老主动把他们劝住了。
朝廷历经几番动荡,如今还是以维稳为重。先将孙家及其死忠盟友清理干净,其余墙头草倒也不必赶尽杀绝,留着听其言、观其行也行。倘若他们知错能改,仁厚君子们也不是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倘若他们以后再有行差踏错,朝廷自会将他们法办,到时候的影响也会相对小一些。否则,一时间革职法办的人太多,内阁忙不过来不说,朝中空缺多了,各衙门也没办法顺利运转下去了。
吴门故生们还是很识大体的,纷纷接受了陶阁老的劝说,暂时不与孙派党羽们一般见识。后者见状也松了口气,越发要加紧与孙家人做切割,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去与吴家遣孤接触,无论是联姻,还是交好、送礼,反正要将自家与吴家的旧交情重新联结起来。若有吴家遗孤为他们说话,想来吴门故生们也会多留几分情面。
吴珂对此颇为烦恼。他寄居在承恩侯府中,正为刚刚回到自己手中的吴府旧居重建之事发愁,哪里有闲心去理会那些所谓的家族旧交?当初吴家遭祸时,这些所谓的旧交何曾替吴家人说过一句公道话?他们兄妹与婶娘归氏从宫中退出来时,这些旧交又何曾伸出过援手?他们被迫出走长安,寄人篱下多年,旧交们可曾打发过人去看望他们?
如今吴家有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再度与皇家联姻,这些所谓的旧交倒是又冒出来了。吴珂心中只想冷笑。虽然他很想重振家族,却也没想过将希望寄托在这些墙头草身上。
承恩侯府门房送到他手中的拜帖,吴珂随手就扔在一边了,根本不想理会。至于他偶尔出门时,不停与他“巧遇”、“碰见”的人,他更是无心应酬,反倒还向承恩侯一家致歉,都是因为他的缘故,才让这些无聊的人打扰了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