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忍不住白了兄长一眼。这种事怎么好比呢?吴皇后母子俩固然是死得很惨,可吴家行事,也不是那么光明正大。他们家自个儿犯蠢,运气也不好,如今后人能翻身,就已经算好的了,还能妒忌许太后与新君什么?想想当年的刘淑妃,何尝不是母子俩双双惨死?刘家的外戚还没吴珂吴琼兄妹俩的福气呢!
这么想着,海棠便忍不住问起兄长:“肃州城的刘恪仁刘大人……如今怎么样了呢?刘家还有其他人在京城吗?”
海礁很久没关注刘恪仁的事了,虽然他也是蒙受了冤屈被流放到边城的大行皇帝与孙家苦主,跟海家人关系也不错,可毕竟分别多时,没什么联系。很多时候,海礁都会忘掉这个多年不见的海家旧交。
不过对于刘恪仁的消息,他还是稍稍关注了一下的:“刘家在京城虽然还有亲友族人在,但早就被挤出官宦圈子了,如今不过是寻常仕绅小户罢了。刘淑妃的父母据说皆已亡故,又没留下子嗣,才会过继了族中的刘恪仁为嗣。除了刘恪仁一家,刘氏族中就没什么人与刘淑妃关系亲近了。她当年丧子被贬,被囚禁在冷宫,刘家人根本没吱过一声。刘恪仁为嗣姐鸣不平,转眼就被贬去了西北边关,连刘淑妃的后事都只能草草了事。这回刘淑妃得了追封,她所生的皇子也得了正名,估计好处还是要落到刘恪仁大人头上的。刘家其他亲友族人,多半是沾不了什么光了。”
海礁隐约听人说过,大同出了空缺,很可能要从西北将领里挑个比较擅长治理民生的人补上。刘恪仁驻守肃州城多年,虽说也经历过几次大战,但论本事还是更偏向文治一方,倒是挺适合大同这个位置的,也算是变相遂了他的心愿,得以重回中原了。
刘大人在西北,也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收到这个好消息,到时候他想必一定会十分高兴吧?
海棠想到这里,便又问:“那孙家呢?如今孙家怎样了?倘若刘大人能赶上,亲眼瞧见孙家倒台,想必会更高兴吧?”
第970章 树倒猢狲散
孙家如今的情形可以说是树倒猢狲散,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孙永平死了,可孙永柏却还活着。他供出了许多孙家的罪证,把孙家上下几乎所有人都卷了进去,只有少数几个孙家旁支的年少族人或女眷逃过一劫。
没办法,他从前虽然得孙阁老重用,但其实只是在家族里负责做脏活的。家族中任何一个人犯了事,都需要他出面去善后。久而久之,他自然就什么都知道了。过去孙阁老利用他的家人,逼得他在大牢里保持沉默,他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如今他知道孙家已经没有希望了,父母家人又已被官兵送出了孙家,哪怕是为了保住家人,不让他们随族人一同沉沦,他也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官兵掌控着孙氏全族的居所,就算有什么人企图销毁证据,在这重重包围监视下,也不可能办到了。虽说孙阁老赶在官兵入府前,提前烧掉了许多重要的书信文件,可孙家并非人人都如他一般精明警醒,总还有怀着私心藏起了一些证物,却以为不会被发现的蠢货存在。有了这些证据,孙家的男男女女一个接一个地被带走,分别审讯,审得的结果都是罪有应得。整个孙氏家族的聚居区,竟一天比一天冷清起来。
孙阁老的儿子们相继被带走了,接着是两个儿媳妇,随后连年纪大一点的孙子都没保住。剩下的老弱妇孺们,起初还有心气大骂官府和军队,扬言要报复,慢慢的也就没有了骂人的力气,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感到惶恐。
在孙家日益变得冷清的同时,孙阁老的外表也越发衰老憔悴起来。他如今的发须都已全白了,人也瘦削得落了形,穿着过于宽松的黑色衣袍出现在官兵面前时,就如同是阴间的鬼魅飘荡到了人间,让人见了忍不住心里发毛。
朝堂上,有越来越多的官员提出,要将孙美人的棺椁移出皇陵了。此等大逆罪人怎么配得上陪葬皇陵的荣耀?!合该拉出去随便找个荒山野岭埋了!激进一些的人,甚至觉得她应该曝尸荒野才对!
新君倒是很稳得住。他坚持要将孙美人的棺椁葬入皇陵。虽然孙家罪大恶极,但孙美人是他父皇的宠妃,若能陪葬在父皇身侧,父皇在九泉之下,必定会欢喜。至于孙家的罪人身份……该罚就罚,却没有因为孙家罪行,就委屈了大行皇帝的道理。
当然,既然孙美人本身有罪过,她娘家也是罪人身份,她自然也不可能葬得过于体面了。她固然是得以陪葬皇陵,却被埋在距离大行皇帝梓宫最遥远的墓穴中,几乎已经是皇陵的边缘位置了。
葬在大行皇帝身侧的自然是元嫡皇后吴氏,另一侧还留了空穴给许太后——她虽然没有皇后名分,但将来死后,肯定会被儿子追封为继后的,与吴皇后一左一右陪葬君王侧,也是理所应当。再往外围去,便是刘淑妃、张恭嫔以及生下了大皇子、二皇子的两位早逝嫔妃,然后才是生下了小皇子的胡选侍。就连如今因罪被囚冷宫的卢昭容,都有一个空穴。相比之下,葬在更偏远位置的孙美人,地位已经被贬到了最低,完全无法与她生前的盛宠相匹配。
与此同时,陪葬的三皇子、五皇子被安排在距离主墓位很近的位置,孙美人所生的六皇子已入葬多年,倒是没人去动他的坟墓,可身后的祭祀、供奉标准已经降下来了,如今坟边杂草丛生,几乎连墓碑上的名讳都被遮掩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