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露出了慈爱的微笑:“只是在你姐姐姐夫新婚时,搬过去陪他们住两年,顺道指点你姐姐管家,照应她的身体。等你考到京城来了,我就未必会在他们家里继续住下去了。等你姐姐有了孩子,忙不过来,我再过去帮着照料也不迟。”
那若是他一直没考到京城去,又或是长姐婚后不久就有了孩子,那嫡母是不是就会一直留在姐姐姐夫家中?
海宝柱张口想要问出这个问题,话到嘴边又犹豫了。他知道长姐是嫡母唯一的亲骨肉,嫡母想跟着长姐一起生活,也是人之常情。他若非要嫡母搬来与自己同住,倒象是逼着嫡母离开亲女似的……
这么想着,他再说话时便改了口:“姐夫家里是做什么的?家住何处?母亲若是想住得离姐姐、姐夫近些,待日后我进京时,也可以在姐夫家附近寻宅子。”
方氏微笑道:“如此甚好。乔家是二房你宝顺哥哥外祖家的堂亲,说来也都是亲戚。这门婚事可说是亲上加亲,两家门当户对,再般配不过了。可惜从前孙家奸臣当道,害了许多好官,也害得乔家家破人亡,如今只剩下你姐夫一根独苗。幸得如今他家得以平反,家产发还,你宝顺哥哥又把你姐夫安排在手下当差,让你姐夫吃上了皇粮,不用为将来发愁。
“如今他家在乡下有个小田庄,在京中有两处宅子,打算一处自住,一处出租。我看他家自住的那宅子位置甚好,距离这里虽然不近,但周围住的都是体面人家,附近也有繁华热闹的集市与街道。原本我还想过,等你姐姐出嫁,就在乔家附近租一个小院,也方便与你姐姐走动。不过你姐夫直接开口请我去住,倒省了这笔租金。等你考得举人功名,要进京备考会试时,也可以在你姐夫家附近租个院子住下。两边离得近了,你要来看我与你姐姐都方便,若你们母子俩遇到什么难处,也能随时来找我们。”
海宝柱听到这里,自然就明白了,嫡母其实并不想与自己同住。哪怕他进京长居,嫡母也更倾向于随姐姐、姐夫过活,让自己和生母在附近另行赁宅居住,双方保持常来常往却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这与他一心想要在嫡母膝下尽孝的计划不符。他很想提出反对,却又犹豫着不敢开口。
倒是他的生母邱姨娘,比他更利索些:“都依太太的意思办!若是太太在姑爷家里住腻了,就回家来住些日子,让宝柱好生孝顺您。宝柱将来读书科考,娶妻生子,诸多大事,还得请您做主拿主意呢!宝柱年轻,什么都不懂,虽有好师长、好师娘,也终究比不得自家亲人长辈。若没有您帮着拿主意,奴心里实在没底。”
方氏也知道邱姨娘是什么性子,闻言笑笑道:“行,若你们信得过我,日后有事只管来与我商量。我不敢说一定能帮你们安排好,但即使遇到我应付不来的事,我也能帮你们去找二房的长辈请教。”
二房如今正兴旺,三代人皆有官职,又即将与皇亲国戚联姻。若能求得他们的援手,邱姨娘就更安心了。
她忙问:“听说二房明年也要办喜事了,不知可有我们能帮上忙的地方?”
方氏微笑道:“你们有这份心意就够了,二房的长辈们能干着呢,自会料理妥当,不必旁人操心。我如今替宝珠准备嫁妆,也是请二房长辈帮衬着,否则我一个孀妇,孤身在京,哪里忙得过来?”
这话提醒了海宝柱,他忙从袖中掏出了一个小匣子,放到嫡母面前:“这里头是今年老家送过来的田地租金与几处产业的入息。没有江家从中夺利,数目比往年多得多了,总共是五百六十七两银子。儿子留下了六十七两做日常花销,剩下五百两都在此处。母亲拿去给姐姐备嫁妆吧,让姐姐多带些东西出门,别让姐夫小瞧了去。”
第1023章 赤诚
方氏惊讶地打开海宝柱递过来的匣子,发现里头果然是五张崭新的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的面额,显然是海宝柱进京前,特地去钱庄换的。
虽然很感动庶子愿意拿出家中的钱财为女儿准备嫁妆,但方氏还是将银票放回匣中,推回到海宝柱面前:“不必了,宝珠的嫁妆,我这里早有准备,银子不缺,首饰也有,只需要采买一批新料子,做成四季衣裳、帐幔铺盖,再打几套新首饰,一套家具,再配上些日常用品,也就差不多了。我已找好了专门出售婚庆用具的店铺,挑好了样式,下了订金,只需要等他们完工交货即可,不必我再多操心。我们家与乔家都不算富裕,无意大摆宴席,嫁妆差不多就行了。我再拿些体己钱出来,给你姐姐置办两间铺面,让她能收些租金充作脂粉钱,不必事事都向你姐夫开口,这份嫁妆便很拿得出手了。你姐夫也不是势利人,不会小瞧了谁的。”
虽说海家长房今年有五百多两银子的入息,比往年更丰厚些,但也说不上多富裕。海宝柱明年要参加恩科乡试,若是得中,后年便要进京赶考;若是不得中,兴许就要考虑出门游学,增长见识。无论是哪一种,他日后的花销还多着呢,等到要说亲娶妻时,需要花的钱就更是海了去了。老家的产业每年也就只有这四五六百两的入息,未必够使的。既然他们母子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那平日里就节省些,将多余的银子积攒起来,备着日后家里有大花销时使。
方氏自打带着女儿进京,便在心里与海家做了切割。她将海家长房的财产都交给了海宝柱,自己只带走了嫁妆与这几十年攒的私房钱,自问已经够嫁女养老了。她不想再从海家拿银子,省得又从海家族人口中听到什么不中听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