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童生觉得这话倒也有些道理,来向海西崖辞行时,便提了一提。
虽说去岁海礁与海长安进京时,前者就已经回过老家,代表二房祭过祖了,可一来那时候江家尚在,海家人行事还需要小心谨慎,连新年祭祀都要从简,不敢大办,只任由海礁以二房的名义祭奠先人,却不曾合族共庆;二来海礁是小辈,官职又不如祖父高,份量自然不能与海西崖比。他们觉得,昔年海西崖被逼远走西北,多少有些狼狈了,多年来也没顾得上给亡母谢太夫人上香扫墓,如今若能风光还乡,定能一扫旧时的憋屈之气,也能让谢太夫人在天之灵欢喜欢喜。
海西崖其实早就看淡了名利荣耀,并不乎自己是不是能在家乡风光一回,但亡母的坟,他确实还不曾回去拜过,心里颇为惦记。京城距离永平老家不远,不过几百里的路程,新年假期内来回一趟,时间也是绰绰有余的。他如今身体还算硬朗,新年又还算清闲,若是今年不回去,那什么时候才能回乡呢?他刚刚入户部任职,少说也要做完一任,才能考虑致仕告老,难不成真的要等到三年后,再回乡祭拜亡母么?
若是三年后,陶阁老与众老友们劝他再留任,那祭拜的日子岂不是又要再往后推?
海西崖顿时就犹豫了。其实,若不是进京时,恰好与金嘉树同行,而后者被先帝急召回京,不得不先行一步,只能将行李与家人灵柩托付给他照应,他还想过要绕道回乡一趟,看看旧时故居,祭拜一下亡母的坟寝。等到进京后,他又是走马上任,又遇上国丧,就更顾不上别的了……
如今快过年了,新年假期那么长,他也有把握能从上司那里再多请几天假,凑足一个月,足够他回永平老家祭一回祖,再小住几日了。
那么……他要去么?
海西崖犹豫不决,马氏心里却不大乐意。不是她不想回乡祭拜公婆,而是她一想到海氏族人对长房方氏母女的态度,就气不打一处来,十分不想让丈夫回老家替海家撑门面,叫那些白眼狼族人能借着丈夫与孙子的官位声望,在老家作威作福。
至于公婆的坟,公公与长房父子的坟一直由方氏打理得很好,如今也有老仆照看,出不了岔子;而婆婆的坟得谢文载的老仆谢忠照看多年,一直照顾得挺好的,去岁孙子海礁回乡时,又将坟重新整修过,安排了专门的看坟人负责四时香火。就算丈夫今年过年回不去,也影响不了什么。祭奠之事,他们二房在京城也照样能办的。
况且今年是他们在京城置宅后,头一回在新家过年,年后又有孙子娶妻、孙女出阁两件大事要忙,正月里要走访的亲友又多,哪里能抽出空来回老家去?若是丈夫实在惦记婆婆的坟,大不了等到明年中秋时节,再告假返乡祭祀就是。
那时候,孙子孙女的亲事都办妥了,家里有儿媳妇和孙媳妇照看,他们老两口也能安心出门。
妻子的话似乎也很有道理,海西崖顿时陷入了纠结。
他曾向表弟、老友以及义子、孙子、孙女征求过意见,可所有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大部分人更倾向于马氏的提议,也有人认为新年时不必专门告假,时间上比中秋假期更从容,更适合返乡祭祖。海西崖越发拿不定主意了。
他心里其实还是挺想回乡去的,可妻子的顾虑也有道理。孙子住的屋子年后就要动工,可设计图纸正月里就要定下来了。还有他在西北时结识的吴门故生老友们,都说好了新年时要上门来串门子的……
就在海西崖犹豫不决之际,海礁匆匆从宫中赶回了家。
他连沾了雪粒子的斗篷都顾不上脱,直接闯进了正院上房,告诉祖母马氏:“阿奶,赶紧去表姑那儿,让她做好准备。一会儿宫里会有人来接她进宫,太后娘娘要召见她。”
马氏吓了一跳:“这是咋回事?太后娘娘要召见你表姑作甚?!”
“应该不是坏事。”海礁顿了一顿,看向伫立在旁的小妹,“我听说太后娘娘准备要召见一位禁军小将的继母。那位太太是寡妇再醮,为了给前头公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银子,再不改嫁便要合家饿死,她便索性改了嫁,却也没丢下公婆与儿女,而是继续养活着他们,替前头公婆养老送终,又将儿女养大成人,对于后头那位夫婿的儿女,也不曾亏待,不但将原配留下的儿女培养成材,自己也为后夫再生儿育女,开枝散叶……如今是她继子感念她的恩德,要为她请封诰命,却被礼部驳回了。太后听说此事后,觉得这位太太深明大义,应该褒奖才是。这诰命不但要封,还要再另作赏赐。”
马氏听得糊涂:“这位太太还真是不容易,可这跟你表姑有啥干系?”
“有人告诉太后,表姑也曾为了保住夫家血脉与家业,被逼改嫁仇人,但数年后替夫家报了仇,还将家业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夫家的子嗣,飘然远走。”海礁深吸了一口气,“太后说了,这也是大义之举,应该嘉许的。”
第1047章 缘由
方氏在家听到马氏亲自来报的消息,脸上不由得露出了茫然与惊慌。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太后怎会知道她的经历?又为何会召见她这样的小人物?!嘉许?她做的事还值得嘉许么?
海宝珠慌慌张张地问马氏:“叔祖母,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呀?宫里好好的怎会召见我娘?!”
马氏忙安抚道:“你们先别慌张。方才额在来的路上已经听宝顺说过了,这是好事儿。太后娘娘听说了你娘的经历,心疼她为夫家立了大功,却还要受族人非议,才打算嘉奖她的。”说罢又转头对方氏道,“宫里的人马上就要到了,你赶紧换一身体面衣裳,装扮好了,也省得人来了还要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