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太后夸奖过每个人,也让每个人都了解了其他受邀闺秀的情况,赏花小宴总算进入了正题。
花很香很美,菜色也都十分美味,太后引起的每一个话题,都能引起所有人的热烈讨论。席间有人提议以花为题来作诗,没人反对,大家都纷纷施展自己的才华,与一众同龄闺秀暗暗较劲,力争夺魁。
不过,就算众人要比诗词才学,做裁判的也是太后娘娘。太后希望大家能一团和气,最终评定三人同列榜首,其余人等也不差,自然也不会有人不服。
既然诗词比不出个高低来,便又有人提议弹琴吹箫,比一比才艺,只当是给小宴助兴了。这回同样没有人反对,立时便有几位素有才名的闺秀主动站出来。太后娘娘也笑眯眯地看着,还命宫人取来宫中珍藏的名琴名箫,毕竟名器还得要真正的才女来用,才算是配得上。
几位娘家与未来夫家都颇为显赫,素日就喜欢在闺阁中争先拔尖的闺秀,又一次比拼起来。她们是如此的耀眼,其他人都退避三尺,只能睁大了双眼,用惊叹不已的目光仰望着她们了。
坐在上席的太后娘娘,始终面带微笑地看着,仿佛心情正好。
没人知道,她心里对此十分不耐烦,只觉得先帝都是怎么挑的人?为何要给诸王府世子挑选如此不安分的媳妇?若是这些闺秀还未有人家,为了求得好姻缘,特地在宫中贵人面前显摆自个儿的才貌,也就罢了,可她们都已经有了夫家,还是无法改变的先帝赐婚姻缘,那还有什么可显摆的呢?就算争得了第一,又能代表什么?这种爱争先的性格,真叫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许太后不由得想起了太皇太后与先帝曾经说过的孙贵妃年轻时的事迹,后者就是个从年轻时就一直才貌出色,而且不肯认输,事事都爱争先的女子。先帝曾经为这样的她倾倒,珍之重之,却苦了后宫的其他女人。许太后也知道,若不是先帝膝下几乎绝嗣,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而且孙家行事又越发过分,已经影响到了帝王的权威,而她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皇嗣,先帝兴许还不会冷落孙贵妃,转而偏宠她。
她是靠着儿子才能在宫中站稳脚跟的,无论是先吴皇后留下的七皇子,还是她亲生的八皇子,都是她最大的助力。可先帝真心爱重的,始终是孙贵妃。如果孙氏不是自己作死,六皇子又早夭,她绝对没有上位的希望。
许太后想到自己的过去,她原是盼着过太平安稳的日子的,从来没想过要争什么君宠皇位,是孙贵妃与孙家咄咄逼人,非要将她逼上死路。她为了自保,为了儿子,才不得不争。可她心里厌恶那等爱争先的女子,只觉得那样的女子就是祸乱的根源。无论是什么人家,娶得她们进门,就注定无法清静!
许太后看着眼前明争暗斗的众位闺秀们,再看向一直端坐如仪的周雪君、吴琼与海棠,只觉得庆幸又满意。
算了,反正祸害们嫁的又不是自家孩子,她何必多事呢?
第1089章 挑衅
海棠坐在席间,看似与众人一道欣赏几位最出挑的闺秀的比拼与表演,事实上注意力一直放在许太后身上。
她在尽可能不着痕迹地观察着许太后,想要探知对方真正的性情与为人。
托她活了几辈子的福,她隐隐约约摸到了一点许太后的底,大约知道这位贵人心中的喜好偏向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许太后应该并不喜欢那几位才艺出众又在人前表现出色的闺秀,很可能是嫌她们太张扬了,爱争先,又爱出风头。别看她好像一直面带微笑,慈爱地看着大家,事实上她压根儿就不喜欢。几位闺秀表现高光期间,她的眼神其实是虚的,看的是别的方向……
海棠心里有底了。她不露半点异色,与众人一道微笑着看表演,在恰当的时节插言恰当的话,该叫好就叫好,该捧场就捧场,该与席间其他同伴微笑致意,就与其他同伴微笑致意,表现得既不出挑,又不至于太过低调,自然而然地和光同尘,融入了所有闺秀们之中。
这场赏花小宴最终以冯家千金夺得诗词魁首、陆家小姐成为琴箫双第一而结束。冯、陆二人从豆蔻年岁就开始明争暗斗,一直在争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头,今日在太后面前,又打了个平手。她们都被赐婚给了宗室王府,未婚夫都是嫡出的王子,日后做了妯娌,估计还是要继续平起平坐下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争出个结果来。
虽说她二人都有些不甘心,但太后娘娘慈爱宽和,各赐了她们一份奖品,与会的其他闺秀也都有赏赐,她们又不是傻子,自然懂得见好就收,便纷纷拜倒谢恩,心里盘算着下回再找机会比过,一定要将对方踩下去。
宴席结束时,午时已过了。太皇太后特地打发了女官前来,要将周雪君与吴琼两位小姐接走。明日元宵佳节,宫中又有小宴,还有花灯会,太皇太后要留两个小辈在慈宁宫中小住两日,共同赏灯。
周、吴二人估计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对此并不惊讶,纷纷向许太后行礼告退。许太后依然笑得慈爱,还特地打发自己的心腹大宫女陪同两位娇客离开,显然对两位未来儿媳十分满意看重。
周、吴二人离去后,众闺秀纷纷拜别而去。海棠本来混在其中,一点儿都不显眼,偏偏还未出殿,许太后的心腹宫人就走过来低声传令:“海小姐请留步,太后娘娘有请。”
海棠只得留在原地,笑着与张迎凤道别。张迎凤笑着刚转身,没走出两步,张恭太妃到了:“迎凤,你还没走就好。本宫有东西要给你妹妹,你帮着捎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