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母亲带着婆子们,在谢文载院子正房中摆好了两桌宴席,请诸位长辈与亲戚们入了席,自己则在马氏身边坐了下来,又招呼马氏与胡氏、庄敏仪以及海棠用餐。
宴席上的菜色没什么山珍海味,只是新鲜的鸡鸭鱼肉罢了,没什么复杂精巧的做法,就是简单的家常味道,吃着却十分鲜美。众人都吃得很满意。饭后厨房又送了炖汤上来,都是应季的温补汤水,很适合老人与小孩子补身体,众人也都高高兴兴地喝了。
菜色与汤水都是平安母亲定的菜单,连做法也是她教给厨子的。她长年照顾病人,在这方面十分有经验。马氏暗中观察着她的行事,微微点头,觉得她还算靠谱,自己应该可以放心把谢、曹、陆三个老朋友的起居生活交付到她手中了。
饭后,大家也不急着走,三三两两地分开了,有人继续四处转悠,有人去细细参观学生们要入住的校舍,还有人拉着谢、陆二人谈论开学后的课程设置,曹耕云则回自己院中,抱来了一只新聘回家的小猫,与陆平安逗猫玩耍起来。
海棠走进了藏书室,翻看着书架上已经摆放好的书籍,这里头还有她的一份贡献呢。
屋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海棠不紧不慢地扫视过半架子书的书脊,方才转过身去,正好看见表叔公谢文载走进门来。她露出了微笑:“表叔公,您怎么过来了?”
“你爷爷好奇这书院是否管得严,学生们是否有可能偷偷翻墙跑出去胡闹,你陆爷爷就带着他四处看墙头去了。”谢文载笑道,“我可是去过长安卫学参观过的,自然知道如何避免这种事。明书堂的墙头比一般宅子的院墙高了一倍,墙下又不曾种得什么高大的树木,只怕学生想要翻墙偷跑,都得先学学飞檐走壁的功夫。你爷爷是多虑了。”
海棠方才已经发现了这件事。明书堂的院墙,只比长安海家宅子的外墙略矮了一尺而已,能够得上墙头的长梯都得专门定制,而三位山长都没做这个准备工作,显然早就有了防范之心。其实这个墙的高度对她来说并不难,她用上轻功,不费什么力气就翻过去了,只不过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不可能的任务。书院除了前院的大门,就只有一个小侧门方向仆从杂役们运送生活物品,平日里管得还是挺严格的。不过这也不是坏事,学校嘛,门户森严一些,也能保护学生们的安全,让他们更加安心地专注于学习不是?
海棠笑道:“我看到学生们的宿舍院子里种有桂花树和枣树,后头三个院子也种了不少花草树木,心里还奇怪,为何校舍与藏书院这边连棵高大点儿的树木都不见?原来是为了不让学生们能借力翻墙呀!”
谢文载笑笑:“桂花树就是取个好彩头,只盼着学生们将来都能蟾宫折桂。枣树是为了夏日能借一点荫凉,枣儿也能给学生们做个零嘴儿。但其他的树木就算了。我们保留了这片土地上本来的大树,却没有从别处移植新的大树过来。老陆倒是觉得,这处藏书院里可以添种几丛翠竹,若是担心学生们借竹枝之力偷逃出去,大不了挑些细弱矮小的品种便是。可若是将来要教学生们书画,有一丛翠竹在此,也更方便学生们观摩竹的神韵。我拗他不过,由得他自行寻合适的竹子去了。”
陆栢年一向热爱书画,对明书堂的花木景致有更高的期望,也不出奇。其实明书堂的建筑,大体上是规整有余,精细不足,没多少雕花装饰,整体走质朴风,也是省钱省工的意思。几处用于装点的字画条幅,大多是三位山长以及他们的文人好友亲笔所题,免费赞助的,当中还有几幅海棠的作品,只不过是署了化名,不叫人看出是闺阁画作罢了。
作为一处新建的学堂,明书堂已经很象模象样了。哪怕花木方面稍有不足,也没什么可挑剔的。海棠认为这都是小事。不过谢文载却笑得有些意味深长:“若棠棠你想参观好花好树,其实左近的金家别院就是不错的去处。他家的别院也快完工了,房舍倒罢了,倒是移种过来的花木极好。你走的时候若是经过他家院墙外头,还能瞧见墙头的红石榴花,开得正盛呢!”
第1125章 墙头花枝
海家人直到将近傍晚时,方才坐马车离开了明书堂。
谢文载、曹耕云与陆栢年却不会跟着他们离开,而是留在明书堂后方的三个小院中生活。他们与海家人住在一起这么多年,终于到了分开的时候了。他们心中虽然有着不舍,但想到彼此还能经常有见面的机会,感伤也消失了大半。他们知道双方都还牵挂着彼此,即使不再住在一个家中,又或是在隔壁当近邻,他们的心也依然离得很近。
海棠与祖母马氏、嫂嫂庄敏仪坐在一辆马车里。马车驶离明书堂后不久,她就估摸着方向位置,掀起车帘一角,往路边看去。
他们这时候就行驶在金家别院外的大路上,抬头望去,果然能瞧见别院墙头上伸出了几枝石榴花枝,上头长着红艳艳的石榴花,在阳光下开得十分灿烂。
海棠虽然看过金嘉树送来的别院图纸,但上头只标明了房屋格局,简单说明了什么地方会有花木苗圃,却没有详细地说明哪个地方种了什么花木,因此她并不知道,原来别院后方紧挨着墙根,会种下这么一大排石榴树。也不知道金嘉树是找了什么人主理别院的工程,从哪里移栽了这么多高大的花树,但海棠一想到,将来她嫁给金嘉树后,会与他一道搬进这座别院,便能天天欣赏到这样的好花,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向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