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正思索着,就听到祖母马氏抱怨:“你乖乖听着就好,别总打断额说话!额都快忘了刚才说到哪儿了。”海棠连忙坐正了身体,讨好地笑道:“阿奶您继续,我再不插嘴了。”
马氏这才满意地继续往下说了。
马家那位老姑奶奶,说来也是个苦命人。她年轻守寡,却无儿无女,为防夫家族人打她的主意,只能变卖家产,回到长安依附娘家度日。马家虽然不算显赫,却也是长安老户,亲友人脉足以支持她做生意了。
她也回报了宗族,供养出了一个举人、两个秀才,在家族里颇受敬重。
她一直没有再嫁,也没有收养儿子,人人都以为她那份巨富的家产迟早会便宜了马氏家族,万万没想到,她去了京城一趟,就带了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回来做养女。
这个叫育珍的姑娘,生得颇为美貌,又知书达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管家理事也不在话下。这姑娘的气质一看就不是破落门户出来的,定然身世不凡,也不知怎的就落到了给富商做养女的境地。
据说她刚来的时候,还曾经对身边的人露过口风,自称血统高贵,连皇宫都进过。一时间关于她身世的闲言碎语便在马氏家族内部流传开来,是老姑奶奶发了话,众人才没有再议论了。
后来这姑娘不知怎么的就嫁给了周家三房的大将军做填房。马氏族里只当老姑太太是在用联姻的方式为家族找靠山呢,没少帮着筹备嫁妆。等到老姑奶奶临终前,当众宣布自己的财产全都交给这养女继承时,所有人都傻了眼。
然而马氏族人再傻眼也没用,马老夫人已经在周家三房站稳了脚跟,身上又有诰命,马氏族人哪里敢得罪她?
马老夫人又说会把马家视作娘家人,并继承亡母遗愿,继续资助马氏子弟读书,马氏族人便又顺服于她了。
马氏对孙女道:“额们这一支,跟老姑奶奶都快出五服了,又是世袭的军户,用不着靠读书科举出人头地,倒是没沾着什么光,心里还能嘀咕几句老姑奶奶胳膊往外拐。可其他几支的族人,还巴不得继续攀附周家夫人哩!谁敢跟马老夫人争产?!”
可即使马氏娘家这一支对老姑奶奶与马老夫人养母女俩的行事不大感冒,马氏大姐接到马老夫人递过来的橄榄枝,知道自己有机会成为长安望族周家的少奶奶时,也没有半分犹豫。
当时马氏的父亲马老太爷还有些理智,觉得两家并不匹配,就怕长女嫁过去做填房,日后会受委屈。可马玉兰自己很乐意,就算她能另嫁门当户对的官宦子弟做原配,也比不上直接嫁给拥有五品顶戴的周世功风光。做填房又如何?她有婆婆撑腰,还怕前头的死人不成?!
马玉兰将马老夫人视作榜样。当初马老夫人嫁进周家三房时,不但有前头原配留下的嫡长子,还有几个不省心的妾室与庶子庶女,上头又有挑剔难缠的婆婆,可马老夫人还是一路顺利走了过来,几年服侍得婆婆寿终正寝,养熟了继子,早早将庶子踢出去从军,庶女也远嫁了,妾室不是病死就是发疯,塞到乡下去眼不见为净,周围的人从未指责过她一句话。马玉兰觉得,自己只要照着榜样的路子走,就能过得象马老夫人一般风光。
于是马玉兰就成了周马氏,落在了坑里,万万没想到,最为难自己的,竟会是本以为会给自己撑腰的便宜表姑兼继婆婆。
马老夫人在夫家拥有极好的名声。周马氏若有怨言,只会引来周边人的指责。娘家亲人不支持她,娘家族人都站在马老夫人那一边,久而久之,她就习惯了忍气吞声,还要在娘家人与外人面前打肿脸充胖子。
周马氏的丈夫与继子,都在马老夫人的引导下,没有走家族传统的从军路线,反而是从小读书习文,以至于未能继承父祖在军中的职位。马老夫人的亲子倒是走了这条路,可碍于天资,如今也只是边军的中层军官罢了,还是前往兰州镇守之后,才有了升官的机会。
马氏冷眼看着大姐一家的遭遇,总觉得这事儿颇有猫腻。
至于马老夫人的女儿周淑仪,她能嫁进京城颍川侯府,就更加说不清道不明了。
第139章 颍川侯府的曾经
在说起周淑仪嫁入颍川侯府的故事之前,马氏先给海棠简单介绍了一下颍川侯府的情况。
颍川侯府曾家,原是本朝开国勋贵,拥有丹书铁券,世袭罔替。不过,曾经显赫的曾家,其实在五十多年前就势微了,失去了兵权,连侯爵之位都从一等的平西侯降为了三等的颍川侯。子孙又不争气,全靠祖传的底子撑场面罢了。上任的颍川侯有个宗室女母亲,可本人想要娶个高门大户出身的淑女做正妻,都要被人挑三拣四。
他命运的转折点,是在他被委任为某位出宫开府的小皇子的王府亲卫队长之后。而那位小皇子,便是后来登基的德光皇帝。
德光皇帝在潜邸时,曾经受过得宠的兄弟们欺负,上任颖川侯救过他两回,立下大功,便在德光皇帝继位登基后,一跃成为了禁军统领,是众所周知的新君心腹爱将。
可惜几年后,他便在出外差途中感染风寒,壮年身亡。
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年纪都还小,孤儿寡母好不可怜。德光皇帝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忠臣良将,心生愧疚,便对曾家遗孀遗孤照应有加。
继承爵位的现任颍川侯幼年袭爵,刚满了十六岁,就被召入宫中做了御前侍卫。德光皇帝关心着他的成长与婚姻,亲自为他赐了婚,后来又委任他做了禁军统领,十分信重。每逢年节时,皇帝赏赐宗室皇亲高官勋贵,颍川侯府总是头一份。几十年下来,他家家财巨富、圣眷极隆,若无意外,极有可能世世代代都会统领禁军,与国同寿,乃是第一等的勋贵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