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房的男丁基本都从军了,只有几个小孩子还在家里养着,再加上十四老太太本身就是阵亡军官遗孀,深知边军行商赚回来的钱粮,对边军遗属有多重要,哪怕她给马老夫人做了几十年的跟班,从来只有巴结讨好的,如今也是怨气冲天,根本没办法原谅马老夫人的所作所为。她还知道马老夫人过往做过的一些不大妥当的事,以前都会小心替后者遮掩的,如今不想再遮掩下去了,一朝曝光,对马老夫人的名声伤害极大。
上门的女眷都在劝马老夫人,不要犯糊涂了,不能因为三房老太爷退居后方,远离战场几十年,家里的长子嫡孙又都是从文不从军,就忘了周家世代将门的根本。三房老太爷主持边军后勤几十年,可从来没挖过边军的墙脚,还最恨军中蛀虫,不知抓过多少贪墨军资的罪人。他老人家已经去了,却留下了赫赫清名,他的遗孀和长子怎能违背他生前的意志,做出他生前最厌恶的事呢?就怕他老人家泉下有知,也会气得活过来!
马老夫人自打嫁进周家,就听惯了赞扬,几时遇到过这种妯娌指着鼻子骂、侄儿媳妇含沙射影地骂,连侄孙媳妇也能上门找她不痛快的时候?她起初还能装出白莲花的模样,一再说都是“误会”,让人以为自己受了委屈,可听到后来,已经维持不住脸上的表情,拉长了脸端茶送客,然后不等新一拨客人上门,就声称病倒,闭门谢客了。
周世功赶紧利用继母病倒的借口,也把客人打发走了,从此紧闭家门,不再接待新客人。
然而,真正的客人还能拒之门外,本家族人又如何能以外客之礼相待?那些与他同辈的堂兄们直接登门,根本不理会仆人的阻拦,把人一掀就闯进正院来了,周世功又不能真把人打出去,想打也打不过一帮退休老将,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挨喷。为了减轻一点自己身上的罪责,他照旧祭出了“孝”字大旗,将责任全都推到继母马老夫人身上,声明自己是被继母逼的。
只是,周氏族人都得到了消息,知道这玻璃作坊是记在周世功嫡长子周晋浦名下的。说周世功不需要为此事背负责任,谁能接受?众人又开始数落他教子无方,并让人直接将周晋浦叫了回来,当堂开骂。
周世功既然能以孝为名,推卸责任,他的儿子也同样要受“孝”的束缚,必须老老实实挨骂,但凡有一句反驳,都是不孝、无礼。周晋浦从小被宠坏了,几时受过这样的委屈?一时扛不住,就给堂族叔伯们脸色看,最后还黑着脸甩袖跑了。
周氏族人见状,又冲着周世功喷了半天。周世功只能再次苦笑,声称孩子被他祖母宠坏了,自己也不敢狠管。
他的几个堂兄便觉得,虽说马老夫人抚养继子继孙有功,可她把继子养成了文人,没有继承周家的优良军人传统;把继孙养成了纨绔,在长辈们面前连礼数都不遵,可见教养得失败。
虽然周世功的继室周马氏在族中名声一向平平,有不少人说她为母不慈,不肯抚育继子,可看她把亲生儿子养成了稳重的军官,也没对继子做什么不好的事,还能掏钱接济落魄族人,就不是什么不贤良的恶妇了。早知道马老夫人这么不靠谱,当初还不如将周晋浦交给周马氏教养呢!哪怕周马氏对继子不用心,教出个庸碌之人,也好过周家子孙里出一个无礼不孝的蛀虫,将亲爷爷亲祖宗的脸面往地上踩!
老将军们以往敬重马老夫人是因为三房老太爷,如今鄙薄马老夫人,也同样是因为三房老太爷,见不得他的遗孀败坏他的身后英名。
他们戎马半生,看人不易受后宅舆论影响,只相信自己的同袍。马老夫人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好名声,在亲族女眷中备受推崇,在老将军们看来,都不如老军师的一声指控更可信。
马老夫人的好人设,今日算是崩了。
第167章 推卸
马老夫人不必派人出去打听,也知道自己人设崩了。
她心中气恼不已,就忍不住把气撒到了继儿媳周马氏的身上。
她对继子周世功抱怨:“都是你媳妇泄露了机密,才叫老军师知道了作坊的事,闹上门来。这老匹夫不顾老太爷昔年提携之恩,也就罢了,他毕竟背主跟了周世鼎多年,早就跟长房一个鼻孔出气了。可你媳妇却是咱们自家人!日后玻璃作坊建好了,有了收益,她和她亲生的儿孙也能跟着得利,怎的就不知好歹,非得胳膊往外拐呢?!若你还要纵容她,下一回她就要骑到我头上来了!”
周世功有些不耐烦地撇开了头。大堂兄周世鼎既是镇国公,又是周氏宗族之长,便是皇帝当面,也要客客气气唤一声“舅舅”,只有继母会仗着辈份,动不动就直呼其名,完全不顾这等作派是否会让他这个三房当家人难堪。而老军师也是他父亲亲自推荐给堂兄的,什么叫“背主”?叫外人听见了,只会贻笑大方!
周世功心中有着不满,但已经习惯了不把这些不满说出来。他转头看向妻子周马氏,眼中也有几分不满。事情会泄露出去,妻子确实有嫌疑。下午他与继母在家中被族人争相上门责骂的时候,她竟然还躲了出去,这就更过分了!夫妻不是应该有难同当的么?
周马氏看到丈夫不满的眼神,以为他信了继婆婆的话,连忙辩解道:“老爷,额冤枉啊!额真没有泄露机密!额……额就是跟额妹子提了提嫁产过户的事,她反对得厉害,额就没敢再提了。其他的,额是一个字都没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