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家商队的人多是长安本地出身,清楚周家与孙家关系不和,觉得周家的外嫁女竟然会想让儿子娶孙阁老的孙女,也感到很稀奇。他们知道这样的事,是不好在周家三房马老夫人面前提起的,可私底下还是忍不住议论,其中一人后来遇上马舅爷,因有求于他,也忍不住跟他说了。
马舅爷当时大感惊讶,为了确定事情是不是真的,还让长子马路元私底下去接触了那个说漏嘴的颍川侯府家人,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那家人得了银子,还多透露了一些内情,道是这事儿马老夫人也知晓,为了让女儿顺利结交孙家女眷,她从前年开始,就在私底下贴补了女儿不少贵重的衣料首饰,又用私房买了许多西域来的名贵香料,交给女儿去送礼。周淑仪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与心思,却未能得偿所愿,才会在事后派人来给母亲写信哭诉。马老夫人为了安抚女儿,让她再接再励,争取给外孙说一个出身显贵的媳妇回来,还再次贴补了女儿许多好东西。
这个家人是昔年跟着周淑仪从长安陪嫁进京的,本身就是长安人,还有亲戚入了边军。他眼睁睁看着主母犯错,偏自己又什么都不能说,早已心灰意冷了。他如今只想着多攒点钱,给女儿多备些陪嫁,好让女儿婚后日子过得轻松些。他知道马舅爷的身份,可只要有钱进袋,旁的他也不在乎了。
马舅爷得了这个要紧消息,还觉得周家三房的当家人周世功必定不知情,急急去寻妹妹妹夫说话,没想到却被妹夫倒打一耙。他如今同样心灰意冷,已经不想再过问大妹夫家的事了。他能管好自己家就不容易了,周家人自己都不管出嫁的女儿,他一个外人何必多嘴?
他把这事儿告诉小妹马氏时,还让马氏听完就算,不必太放在心上:“周家三房的姑太太虽有高攀孙阁老的心,奈何人家看不上她儿子,婚事没成,便是闹得镇国公府知道了,也不能罚她什么。至于颍川侯世子跟孙阁老的孙女结亲,那是人家颍川侯府的事儿,周家更没有多嘴的余地。
“额只怨当初额被孙永禄阴谋夺产的时候,想要找周妹夫求助,马老夫人三两句话就把额打发回来了。额当时咋就没看出来咧?她怕是早就有心要与孙家勾结了,这回挖边军墙脚私建玻璃作坊,大概也同样是跟孙家合谋的,就为了抢边军的财路。可惜周妹夫不中用,几次三番放过了那老妇的把柄。这回虽然周家合族都在指责那老妇人,可最终能不能钉死她的罪名,还是未知之数呢!”
马氏忍不住叹道:“额这些年在外头,根本不知道大姐家里竟然有这许多见不得人的事。马老夫人是咋想的咧?孙家跟周家斗得你死额活,她竟然还让亲闺女去跟孙家勾搭,这是上赶着做内奸么?她就不怕孙家利用周淑仪害了周家,周淑仪没有了娘家撑腰,在夫家抬不起头?她自己的儿子也是周家人,也是靠着边军吃饭的,咋就这么想不开,非要自毁根基?!”
“额也觉得她是老糊涂了,可谁叫她有孝顺的好儿孙呢?”马舅爷苦笑,“周家三房都不管她,还事事都由她做主,将来若是败落了,也是活该。额只盼着额们马家到时候不要太落魄,还能接济接济你大姐和两个外甥。若是实在力有未逮,还得靠你和海妹夫搭把手呢。”
“不至于,不至于。”马氏忙道,“马老夫人如今不是要受罚了么?她闺女也没攀上孙家呀。一切都还来得及,回头额跟老爷好好商量商量,想法子提醒周家人提防就好了。”
马氏努力安慰着兄长,却不知道孙女海棠在旁吃了一嘴的新瓜,已经急不可待,想要与兄长分享了。
第191章 一女两嫁?
海礁从外头带回了一个附近酒楼的伙计,提了两大提盒的菜,能凑够一桌席面。
虽然菜到马家时已经冷透了,但拿去厨房重新加热一下,便又是热腾腾香喷喷的美味佳肴了,直将马舅太太准备的三菜一汤给比了下去,她本人都不好意思再摆出来献丑。
不过她得知这桌席面不用自家掏钱,全都是海礁这个外甥孙子的孝敬后,就完全不在意了。她痛痛快快地吃了顿久违的山珍海味,还热情地夸了海礁好几遍。后来还是马舅爷觉得妻子夸得过于生硬了,强行转移话题,才让海礁摆脱了尴尬。
马氏带着孙儿孙女在娘家用了一顿饭,饭后没有久留,便告辞离开了。反正她已经回到了长安,日后回娘家的机会还多着呢。
离开的时候,马舅太太带着小儿子马路升,一路将马氏祖孙送到了巷子口,直到将人送上了马车,还依依不舍地拉着马氏的手说话,让她常回娘家走走。这热情的架势,与马氏刚回来时她的冷淡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引得左邻右舍都忍不住生出好奇心,纷纷探头来看,还有人跟马氏打招呼呢,估计不久之后,马氏在家里就能迎来旧时熟人上门做客了。
回到家,时间还早。马氏唤了二儿媳胡氏去说话,海棠抓紧时间把哥哥海礁叫去了后院。
今日天气不错,马婶婆媳俩告了假,回别庄去看望丈夫儿子了,葡萄倒是在家,但眼下正在海长安屋里陪小石头玩耍,并不在后院。海棠海礁兄妹俩可以放心说话。
海礁告诉小妹:“我借口去酒楼里买酒菜,骑马到府衙跑了一趟,找到了黄捕头。杜家被卖的那两个丫头,她们的父母都是杜家积年的老管事,在杜伯钦面前素有体面,手里也不缺钱,未必甘心看到亲生骨肉被卖。杜伯钦常年忙于卫所事务,家里的事都是交给老娘或妻妾料理,若要卖人,估计不会认识什么别的人伢子,多半是叫了家里熟悉的牙婆来将人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