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西北边城后,谢文载等被流放多年的吴门故生议论起此事,都没觉得孙阁老有多大的功劳,反而感到胆战心惊。
多危险哪!一旦皇帝没熬过这场大病,就算太后不肯接受内阁的主张,孙阁老也会强行将纪王世子送上新君的宝座吧?他当然有把握能够稳住朝中大局了,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已经将朝中与他意见相悖的朝臣铲除或驱逐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是他的党羽,就是骑墙的两面派,谁都不会反对他。一旦让他推出了一位傀儡天子,大楚的天下从此就要成为他的一言堂了!
在那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皇帝就下旨为吴文正公平反了,还先后赦免了许多被流放的官员,召回了曾经贬斥的旧臣,朝廷上的不同声音才多了起来。内阁曾经对此大为反对,但终究还是没能拗过圣意。
只是西北这边,边军受到的压力也更大了。周家人前所未有地感觉到,孙家人开始加快了夺权的步伐。若不是孙家推出来的武将人选孙永禄实在太过拉垮,兴许他们早就得逞了。
海礁回忆起往事,对海棠叹道:“兴许周淑仪是看到孙阁老当时在朝中正风光,周家反倒处境艰难,才生出了攀附之心的。周家三房老太爷已经去世,马老夫人与镇国公府来往很少,与边军并不熟悉,心里偏向女儿,资助她去巴结孙家人,为子孙谋一条后路,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后来孙阁老在朝中威望有所下降,敢与他作对的官员多起来之后,孙家颓势便越发明显了。周淑仪身在京城,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竟然还继续一条道走到黑,完全没有收敛的意思,马老夫人也跟着犯糊涂,我就不明白了她们在想什么了。”
海棠道:“不管她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完全不顾大局,就怪不得周家也不顾她们的利益了。其实周淑仪真的不大聪明,想为自己谋一条后路没有错,可她怎么就盯上孙家了呢?孙家不但对周家有企图,作风也不是光明正大的作派,她空有财富,却没有倚仗,还同时跟娘家夫家作对,怎么就敢相信孙家不会害她,还上赶着给人送银子?”
海礁笑笑:“所以说她是鬼迷心窍了嘛!”
周淑仪鬼迷心窍,孙家人便利用她的妄念,反过来利用她去坑周曾两家。
是的,不但是周家,孙家人连颍川侯府曾家也没放过。
据张平贵交代,孙永柏曾故意制造机会,让他得以在周淑仪面前显露身手,然后就凭着与亡父相似的高明轻功被周淑仪重新纳入麾下了。可惜当时颍川侯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下药已没有意义,所以周淑仪没有派张平贵去做亡父未能完成的任务,只是打发他去做些偷账簿、藏东西之类的事,目的只是想在内宅中打击颍川侯夫人这个妯娌,或陷害社交场合里与自己不和的官眷而已。
可孙家那边交代张平贵“顺便”去做的,就不是那么小儿科的事了。
张平贵曾偷看过多次颍川侯与他人的书信。孙家似乎想找到颍川侯的把柄,从他手中夺取禁军大权,只是颍川侯对皇帝忠心耿耿,始终没有任何黑料。那些书信还暴露出,皇帝对颍川侯的信任比孙阁老认为的还要高,甚至私底下命他去做一些枕边人与内阁都不知道的事。
孙阁老心中更加警惕,不过表面上却改变了对颍川侯的态度,开始考虑与他联姻了。
只是,作为纪王世子妃的孙家大小姐意外难产,一尸两命,孙家上下始料未及。为了维持孙家与纪王世子的盟约,他们必须找人顶上纪王世子妃的位置。
与能让孙家继续风光的纪王世子相比,颍川侯的份量还没那么重。孙家不想得罪他,却不会为了他,就放弃纪王世子。
当孙家对颍川侯世子生出杀心之后,先是通过孙永柏之妻在语言上怂恿周淑仪重新生出夺取世子之位的想法,接着又给张平贵制造机会,让周淑仪派他去西北执行暗杀任务,然后又派了几个人,为张平贵保驾护航,以确保他能顺利完成任务。
周淑仪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策划,其实,由始自终,她只是孙家人手中的提线木偶,所有的想法和行动,都在孙家人的掌控之中。
第215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海棠听得唏嘘不已。
周淑仪以为自己算计了人,却没想到自己才是被算计的那一个。
要不是有海礁重生回来,不愿看到周家被周淑仪连累,想尽办法扭转局势,周淑仪大概会一直被孙家牵着鼻子走,杀了颍川侯世子,还自以为得计,却没想到背后还有孙家这只黄雀,随时会拿她出来挡刀。
有她这只替罪羊,孙家既洗清了杀人的嫌疑,扫平了小女儿成为纪王世子妃的道路,还能挑拨颍川侯府与周家内斗,顺势夺走周家的兵权。一石三鸟都不止,简直赢麻了!
海礁倒是觉得这是天意:“若不是老天垂怜,让我得以重活一世,我也不可能参与此事。是老天爷不愿看到忠良蒙冤、奸臣当道,才会授意我戳穿了孙家的阴谋!”
行吧,随便你怎么想。
海棠转开话题:“张平贵交代的情况就是这些了?”
海礁道:“周家姨祖父听完孙家算计周淑仪去暗杀颍川侯世子的始末,就离开了,说是只要证明了他们三房的清白,后续的事便与他再无干系。我是跟着他去的,也只好跟着他走了。直到我离开镇国公府为止,张贵平就只说了这么多。后面的我就不知道了。”
他原本还烦恼过,日后该想什么理由从老军师那边打听后续消息呢?但如今知道表叔公谢文载被邀请去了镇国公府,参与商量大计,他就放心了。老军师不一定会告诉他张平贵后续招供的内容,但表叔公应该是不会瞒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