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280)

海礁白了妹妹一眼:“行了,我又不是傻子,岂会不知道事情忌讳?你若实在不放心,不如替哥哥想想,用什么样的借口去说服金嘉树才好?”

海棠笑笑:“这个嘛……哥哥你自己也说了,你是两世为人,如今外表看着是个少年,其实内里已经是成熟的大人了,那当然就应该学会自己想主意啦!小妹我只是个孩子,我哪里懂得怎么骗人呀?”

屋外传来崔大壮媳妇禀报饭菜已经做好的声音,海棠便顺势站起了身:“走吧走吧,我们该吃饭了。”

海礁没好气地往妹妹额头上弹了一记,海棠敏捷地躲开了他的袭击,便伸手一捞,抱住他的惯用手,笑嘻嘻地把人往外拖:“走啦走啦,我都饿了!”

午饭之后,海礁先行告退了。他借口要回屋午睡,其实就是想辙去了。一会儿还得出城去呢,他得抓紧时间,也顺便养养神。

海棠留在正屋陪祖母与二叔海长安及二婶胡氏说话,提起今日祖孙三人的镇国公府之行。

当海棠陪周文君、周怡君聊天,想从她们嘴里多挖点情报出来,而海礁又去了校场与周家子弟结交的时候,祖母马氏也没闲着,她跟周三夫人聊了不少事,还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二叔海长安原本闲赋在家,无事可做,可如今,长安后卫卫学有意聘他去做射科教习,指点学生们箭术,算得上是个体面又稳定的差事了。

最重要的是,这项任务得到了镇国公府的认可,据说还是镇国公周老元帅本人亲自开的口。那就意味着,海长安日后在长安地界上,不需要再刻意低调行事了。哪怕这里知道他真正身世的人有很多,他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人前行走,不必顾虑重重,担心会引起周家某些人的恶感,给海家带来麻烦。

胡氏眼圈都红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两眼只看着丈夫海长安。

海长安怔忡了许久,方才弯起一双桃花眼,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来:“真不愧是周家啊……老元帅为人,着实令人敬佩!”

第232章 无奈的海长安

海长安本名常安。他与周家其实没有什么过节,只是受到了家族的牵连。

常家与周家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先帝时期。

那时候周太后还是周皇后,她所生的嫡皇子,本该是储位的不二人选。然而当时宠冠六宫的是常贵妃,另外几位妃子亦有圣宠。她们膝下都有皇子,资质不一,但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得先帝宠爱的,就是常贵妃所出的纪王。

先帝曾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里对心腹臣子说,可叹纪王不是从皇后肚子里出来的,否则定会立他为太子,然而皇后有子,又没有过错,家世德行皆无可挑剔,按照祖宗家法,储君只能是皇后之子,他再不舍,也只能选择放弃纪王了。

然后周皇后所出的嫡皇子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表面上看,嫡皇子之死只是一个不幸的意外。可很多人心里都清楚,那完全是一个阴谋。至于凶手到底是谁?有很多猜想。考虑到他死后,纪王立储的呼声最高,后者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是嫌疑最大的一个。但其他妃子、皇子也有过行为可疑的举动,这就让周皇后没办法判断出准确的凶手人选了。

周皇后,或者说周家所有的子女,都被教养成了讲规矩讲道理的性子。若没有明确的证据,他们是不会罗织罪名将嫌疑人置于死地的。最终,她也只是选择了一个幼年失母、背后没有母族支持、才干资质都还过得去的成年皇子,将他推上了储君之位,令常贵妃等一众妃嫔以及她们所出皇子的野望彻底破灭。

这便是德光皇帝了。

然而,德光皇帝继位后态度大变,对周太后不再孝顺恭敬,对周家也多有不满和猜忌。周家人心里自然难免会生出不平——若非自家皇子外孙被人谋害了,他们何须挑选这么一个白眼狼?!

可惜,常贵妃虽然殉了先帝,却也保住了儿子。纪王等皇帝的兄弟们都活得好好的,虽然从未掌握权力,但多年来始终养尊处优。皇帝身体不好,却面临无皇嗣可继承大统的危机时,他们还能跳出来显示一下存在感,让皇帝烦心。而在这个过程中,纪王及其背后的常家,常常都处于主导地位。

周家远离朝堂,冷眼旁观京城这些年来发生过的事,越发觉得常家深不可测,更象是谋害了周太后之子的幕后黑手。他们对常家怨恨越深,常家子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的处境就会越差。常安父子在长安生活了那么多年,自然是体会甚深。

然而,就算是常安父亲在世的时候,他能明显感觉到周家人的敌意,也从来没有周家人故意伤害、陷害过他。真正让他伤心难过的,反倒是家族那边施加的压力。

他本是常家上一代最优秀的子弟,却因为是旁支出身,被家族踢出来做了牺牲品。常家指望他能代家族承受周家的怒火,兴许还能成为家族反告周家的工具人,可他却在长安好好地活下来了,不但升了官,结交了不少当地朋友,连儿子也健康养大了,甚至可以进入卫学读书,与周家子弟成为同窗……

这可不符合常家的利益,于是常安之父只能不甘不愿地“病死”了。

可在“病死”之前,常安之父把儿子托付给了好友海西崖,海西崖又在周家的默许下,收养了常安,为他改名换姓,还带去了边城,从此与常氏家族断绝了联络。海长安没有落入家族之手,成为他们攻击他人的工具,而是平平安安地在边城长大了,娶妻生子,生活幸福。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